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看到机遇后,我的人生一路开挂 > 第125章

第125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有!但是一时办不了。  ”

    “什么事?  ”

    “我想建一个江村的新村,每家建一个二层半的楼房。形成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农村。  ”

    老村长闭上眼睛,想象着那新农村的样子。

    “那可不是一点钱的事。按现在的价格,建一栋二层半,需要两万五千块。全村二百户,那就是需要五百万块。我们哪来的那多钱。  ”

    江山说,“马上家具厂也要建了,那么,江村的收入也就增加一倍。每个月能达分红到六七十万。只要七八个月,我们就能建新农村了。  ”

    这样一说,老村长又看到了希望。

    “要不,我们开一个村民大会,向大家吹吹风?  ”

    “好!”

    晚上,江村的所有人都来到了晒谷场。

    也就是村里的广场。

    灯光下,江山将自己的计划说了出来。

    一下子,广场炸了!

    人群中,有人大声喊道,“小七,你是不是哄我?  ”

    老村长不高兴了,“小七从来不说假话!他说的板材厂,成了没?他说酸菜能赚钱,成了没?还有家具厂,马上就开工了。你们说,小七说不说假话?  ”

    “小七不说假话!  ”

    下面的人,扯着嗓子喊道。

    就连那三岁的小小孩,也在叫,“七叔不会说话!  ”

    江山说,“新农村的建设,是我们江村能否成为桂州省第一村的关键。如果建成了,只要有人走进来,就会羡慕江村人!那些外地的女孩,就会追着我们江村的男孩,喊着要嫁进来。  ”

    场上响起了笑声。

    有人说,“那需要很多的钱!我们有吗?  ”

    江山解释道,“每个月,我们在板材厂的分红有三十万,如果家具厂再建起来,那么,分红就更多。我们就可以用板材厂,家具厂的分红钱,来建设我们的新家园。如果我们这代人,建出了新农村,那么,就会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丽的家园。你们愿意吗?  ”

    “愿意!  ”

    接下来,就是选址的问题。

    有的人提出就在原地址建,

    也有人说,换一个地方,这原地风水不好。

    江山拿出了一张图,是一张江村的平面图。

    在那图上,有一个新农村小区出现。

    不少的人,都上来看。最后,挂在一个架子上。

    众人问七问八,江山一一解释。

    老八爷问,“小七,为什么建在这里?要是发大水怎么办?  ”

    江山回答。“我们会用钢筋混凝土,外加大石头,修好两边的河道,并将河道加宽。达到原来小河的两倍宽。这样,再大的山洪,也漫不上来。  ”

    老八爷点头,“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倒是一个风水地。有山有水,聚人气,聚财气。  ”

    老八爷是村里的风水师。平时有事,大家都是找他。

    现在,听到老八爷这样说,那就没问题了。

    有人问,“河宽了,那两边的人家怎么走动?  ”

    江村说,“我们会在河上,建五座木桥。只准行人,不准走车子,有这木桥在,河两边的人,就能相互走动了。  ”

    “为什么不建钢筋水泥桥?  ”

    江山说,“你们看到这两边的房子,是什么样子?  ”

    小八说,“这不就是我们家原来的那种老房子的样子吗?  ”

    “对,这就是木砖结构房。从外面看,就是清朝时期的民居,但是,那房内,是现代化的建筑。  ”

    妇女主任问,“为什么这样建?直接建钢筋混凝土楼房就不成了。  ”

    江山又拿出了一张图纸。

    “这个村子,叫周庄。属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他们的村子,全部是明朝的风格。也就是因为这样,所以,吸引了很多的游客去参观。他们80年代开始发展旅游业,1987年4月,周庄售出第一张旅游门票,此后旅游产业发展迅速。1989年旅游总收入为865万元;1994年2520万元;1997年为11728万元。上海世博会召开时,周庄全年接待游客592万人次,为历史之最,门票收入16200万元。旅游业带动了其他服务行业的发展。去年,周庄第三产业增加值217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219,成为周庄的支柱产业。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