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 第308章 东晋遗珠,北府军

第308章 东晋遗珠,北府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夜观天象自然只是用来唬人的说法。

    实则,却是崔浩他已经看穿了刘裕的为人。

    但古人,尤其是异族人士,普遍信奉鬼神之说。

    与其费尽口舌去解释复杂的个中缘由,

    还不如直接利用他们对鬼神、天象的信仰和敬畏,来的更简单高效。

    拓跋嗣常年受疾病困扰,

    他很害怕自己离世后家业无人继承,于是就向崔浩求问天机。

    崔浩建议立皇长子拓跋焘为储君,

    拓跋嗣不仅欣然接受,

    还亲自选定了六位重臣来辅佐太子。

    其中崔浩被封为右弼,

    坐西厢东面。”

    “北魏泰常七年(422年),刘裕病逝!

    刘宋主少国疑,王朝内部暗流涌动。

    拓跋嗣认为这是天赐良机,想要立即兴兵南下。

    但崔浩在审慎分析局势后,认为此时并非最佳时机,并劝阻道:

    ‘裕新死,党与未离,兵临其境,必相率拒战,功不可必,不如缓之,待其恶稔。

    如其强臣争权,变难必起,然后命将扬威,可不劳士卒,而收淮北之地。’

    意思是是:刘裕新丧,其党羽尚未离析,若贸然进攻,其内部必将团结抵抗,胜算不高。

    不如静待其变,待其内部争权夺势、分裂混乱之际,再出兵。

    届时,我方便可轻松夺取淮北之地。”

    “崔浩的建议颇具远见,

    而且他也不是不同意拓跋嗣南征,只是不建议在这个时刻南下。

    可拓跋嗣已经饥不可耐了,

    他觉得既然刘裕能趁姚兴之逝时北伐后秦,

    自己为什么不能趁刘裕之逝时,南征刘宋?

    或许他心里当时就在腹诽:‘你崔浩也不能每次都料事如神吧?’

    于是,他再次置崔浩的忠告于不顾,

    任命奚斤为统帅,

    领兵渡过黄河,

    直取刘宋!”

    “崔浩见拓跋嗣心意已决,出兵已成必然。

    于是他转换思路,开始全力为拓跋嗣筹谋划策。

    他认为,

    宋军在河南各地的驻军虽少,但却极擅守城之术。

    而魏军以骑兵为主,攻坚能力并非其强项。

    若魏军久攻不下,不仅会损耗士气,

    更可能会面临宋军援兵的突然袭击,

    以锐击怠之下,恐怕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因此,崔浩提出了一个新的方略:

    他觉得魏军应该应绕过这些城池,迅速推进,

    以骑兵之快速行动,

    直接抵达淮河一线,

    并沿途收割占领区的粮草。

    如此一来,那些留在后方的零散城池,虽仍属宋军,

    但兵力不多且与江南主力隔绝,

    宋军必然选择东撤至青州。

    这一策略的关键,在于抵达淮河的魏军能否成功抵御宋军的援军。

    如若失败,魏军势必将被刘宋的援兵与河南留守的宋军两面夹击,大败而归。

    但崔浩对此颇有信心,

    这源于他对刘裕经营关中失败,和去世后对魏宋双方军事实力对比的评估。

    他相信,魏军完全有能力阻击援军,实现南北的隔绝。”

    “然而异族人天生对汉人有种不信任感,

    这源于种族之间的隔阂,

    以及他们对汉人的歧视和防备。

    魏军统帅奚斤便提出了反对意见。

    他觉得,

    魏军完全可以凭借兵力上的优势,

    在宋军援兵到来之前,攻破河南的宋军城池。

    这样一来,

    他们既能迅速达到战略目的,又能确保行动更为稳妥且风险更小。”

    “奚斤乃是鲜卑族宿将,

    自魏太祖拓跋珪(拓跋嗣的父亲)时代起便统领禁军。

    他参与了多次重大战役,

    从拓跋珪于参合陂大破慕容宝,又曾征漠北诸部,获杂畜十余万。

    更曾在拓跋嗣继位后为先锋,再征漠北,俘虏二万余人,还有牛羊无数。

    相比之下,

    崔浩虽然曾准确预测过刘裕的北伐和代晋的经历,

    但他在实际的军旅征战经验上,

    与奚斤相比显然还是差了太多。

    在面对沙场宿将和新手谋士的不同建议时,

    拓跋嗣不出所料,

    最终采纳了奚斤的建议,

    下令发兵攻城。”

    “五年前,刘裕北伐后秦时曾借道北魏,

    双方在滑台城首次发生冲突,

    当时领军人物乃是王仲德。

    五年后的今天,

    北魏南下渡河的第一战,同样也选择在了滑台,历史似乎总是惊人地相似。

    十月,奚斤统领公孙表、滑稽两军共计两万余兵力,

    从滑台西南的东燕县开始渡河。

    这标志着魏、宋之间的战争,正式拉开帷幕!”

    “宋军方面,

    最先获悉魏军渡河消息的,正是驻守在滑台的东郡太守王景度。

    王景度遣人火速通知了河南地区的核心人物,也是最高长官、司州刺史毛德祖。

    毛德祖是没怎么把魏军放在眼里的。

    他曾经在荆州随刘道规击败卢循,

    北伐时更是担任王镇恶军的前锋,

    在溯渭水奇袭长安的战斗中,

    他阵斩了后秦的镇北将军姚强,被誉为北伐军中的先锋中的先锋。

    ‘镇恶克立大功,盖德祖之力也’

    凭借如此辉煌的战绩,

    以及北府兵那百战无敌、威震天下的战斗力,毛德祖信心满满。

    他甚至都没有向朝廷请求援兵,

    而是直接派遣司马翟广,率领三千步骑在滑台西南的土楼扎营,与城中形成呼应之势。“

    “魏军在得知虎牢的宋军已出兵并在土楼驻扎后,

    他们在不撤去对滑台围攻的同时,将营地迁移到了城东,

    以此避开宋军的援兵。

    翟广募军中壮士,得八十于人,

    令宁远将军刘芳之率领,

    突围入城,告知守军援兵已到。

    得到消息的守军顿时士气大振,

    同时毛德祖又派遣窦应明和窦霸二人,通过水路前往支援。

    面对如此局面,

    顿兵于滑台之下的奚斤,顿时陷入了困境,根本无计可施。

    无奈之下,

    他只能向拓跋嗣请求增兵,以解己方之围。”

    观众们看到这儿,顿时忍不住鄙夷起来,

    “蛮夷就是蛮夷,如何能与我华夏兵家抗衡?”

    “这奚斤多多少少有些不自量力了啊!”

    “刘裕其实很强的,而且也有了统一天下的势头。要不是刘穆之先死了,说不定还真就被刘宋统一了!”

    “刘穆之也是个牛皮的谋士啊!不知道能上榜吗?”

    “北府军乃是在历史上都赫赫有名的精锐之师!北魏如此轻敌,焉能不败?”

    “这位兄台,能否说说北府军的出处?”

    “好叫兄弟知晓!

    那北府军可是东晋时期谢玄所创立的军队,

    其成员皆出自于流民之中。

    淝水之战时,前秦派出了八十万大军!

    而东晋只派了八万人前去迎战,

    最后东晋竟奇迹般获胜了!

    而这八万人,

    正是北府军!”

    周围百姓一片惊呼,

    “哇!这么厉害!?”

    “那北魏悬了啊!”

    “北魏输的不冤!只能说,活该啊!”

    “都是流民组成的军队,不知道北府军和乞活军,谁更强一些?”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