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三章 轨迹被追踪
皇上癫狂的怒吼这,魏忠贤倒在地上没有说一句话,只是发出一阵阵嘶哑的惨笑声。
“皇上做得对,我是应该死,大明的天下终究姓朱,不过皇上想想我是怎么起来的,权利应该只能一人掌控的,皇上可要放着陈大人成了第二给我。”
魏忠贤的话实在离间皇上和陈耳的关系,皇上眉头一皱,怒声说道:“这个时候还想惑乱人心,速速拉出去斩了他的狗头!”
有禁卫军拉着魏忠贤离去,魏忠贤扭着头看向陈耳,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陈大人不要步我的后尘,跟不要想着自己登基称帝啊,哈哈哈。”
皇上怒视了魏忠贤一眼,随后脸上泛起和煦的笑容看向了陈耳。
“陈耳,你这次可是立了大功了,真都不知道该怎么封赏你好了,要不然朕就封你为王吧,你可不要推辞,这是你应该得到的。”
“多谢皇上赏赐,为了捉拿魏忠贤,我耽搁了许多家事,还请皇上准我回家去处理家事。”陈耳恭敬的说着,心中已经起了离开朝堂的心思。
“也是,你为了朕为了朝廷,耽误了家事,现在事情解决了,自然应该让你回去处置的,你先回去吧,等会封赏就送到你家中了。”
“多谢皇上,微臣告辞。”陈耳躬身施礼,转身离开了皇宫。
陈耳回到家中,秦洛神带着郑雨晴一起迎接陈耳。
陈耳诧异的看了一眼郑雨晴,郑雨晴羞涩的低下头,秦洛神笑着说道:“你看什么看,我让雨晴给你当小夫人,以后雨晴就是我妹妹了。”
“你这,算了,咱们收拾东西走吧,朝堂非我安身之所,咱们还是在江湖中自在。”
陈耳匆匆收拾了东西,留下一封给皇上的书信在桌上,随后带着秦洛神和郑雨晴坐上马车,扬鞭催马离开了京城。
“夫君,你还没有说娶不娶雨晴呢,总要给雨晴妹妹一个准话吧。”秦洛神坐着马车上娇声说道,而郑雨晴已经羞红了脸。
“娶,你们我都娶了,以后咱们只羡鸳鸯不羡仙,哈哈哈。”陈耳大笑着赶车,很快就出了京城。
陈耳留下的书信很快到了皇上的手中。
皇上看完之后默然不语,良久说道:“陈耳真乃无双国士,朕还是小人之心了,愿他在江湖安好吧,朕定会治理好大明天下,不辜负他的期望。”
……
正月二十陈耳结婚的日子。
富贵人家结婚是不需要结婚人操一丁点心的,宅子早准备好了,婚礼也是离开朝堂后招的管家李旦和他夫人颜思齐商量着办,仿佛陈耳就只要出个人就完事了。
的确也是陈耳就只出了人,事事有人指导,反正跟着做就完了,幸好这年代不用拍婚纱照,也不用早上四点半起来接新娘。
结婚结昏,就是在黄昏成礼就行了,算着吉时在中午之前把新娘接到家,也没有那个阴阳师会把吉时算到凌晨四点去。
结婚在哪个时代都是人生的重要时刻,在封建社会更是如此,因为封建社会,男子只有成家了才算是真正成人了。
再说,大明国的陈耳乃是无双国士,他结婚怎么可能办的不隆重?
此时在大明国上的大名,人没有到,但都派了重要的家臣带着礼物来了。
这是陈耳没有想到的,他已经离开朝堂,怎么患有那么多人知道他在此地?
……
就这样一袭下来,陈耳是被抬着回到卧室的。
离开朝堂的他,隐居在此过着平凡的日子,他本来想低调的过日子,但皇上好像并不如他愿。
他也听说了近期大明国的国事,但好像就是惨败。
这才不得与请陈耳支招,什么条件皇上都满足他……
看着皇上派来的几个亲信,打发走郑雨晴,四人又开始筹划事情了。
不聚拢不知道,等着海商们把自己手下能厮杀的汉子一统计,居然有一万两千余人,这就有些惊人了。
既然要收进海军,那么还得把这些人重新进行编组,并且要尽快展开训练。
长崎太惹眼了些,一个大明国上就有三四十个大名,这里还是目前东瀛唯一官方许可的对外口岸,很不适合人员大量聚集。
平户无疑就是最好的地方了,而且李旦大部分武装冬天也是呆在平户的,虽然又多了三四千人,但挤一挤也能住下。
许心素留在长崎把新设置的机构先整合起来,李旦和颜思齐则跟着陈耳回平户练兵,他们也很想看看陈耳到底是怎么练兵的。
正月二十五,陈耳出发往平户去了,董先已经带着船队先回平户准备去了,这些天有源源不断的船只在开往平户。
陈耳带来的舰队里有十二艘船进行了改装,不仅使用了滑轮组升降帆,还给船帆上加载了转向轴承。
现在,这样样一艘3000料的大福船只需要12人就能相对轻松的操作了。
陈耳从泉州出来时浇铸的一批灰口铁炮已经上船了,另外还带了十五门钻出来的火炮。
来的时候因为都是满载,虽然这些8-10斤的火炮都在陆地上经过了试射,但海上还没开过炮。
看着陈耳这艘旗舰,李旦和颜思齐都颇为感慨,十二三人就能操作大福船,这样的事情以前他们想也没想过。
这艘船上还配置了十二门火炮,左右船舷各五门,船头船尾各一门。福船的劣势就是这样,没有通层甲板舱内无法安置火炮,现在火炮都摆在了甲板上。
靶船带了两艘,在离开长崎三天后,陈耳指挥的打靶行动开始了。
“敌舰距离100米,炮口抬升一格,用药两斤一钱……”
“炮口抬升完毕……火炮准备完毕。”
“各炮位注意,一号自五号依次射击,预备……放。”
嗵嗵嗵……五门火炮相隔很短的时间依次发射,了,然后就是大量的烟雾,不过海上风大,硝烟瞬间就被吹散。
船首尾的船楼甲板上这时站了不少人,人手一只单筒镜举着在看靶船的方向。
因为有准备,四颗弹丸的轨迹被追踪到了,还有一颗不知道打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