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那是,师姐年少不懂事
“好诶,前辈,我这就去告诉师姐。”
李清歌表现得比邓儒本身还高兴。
邓儒都不知道这少年郎到底在高兴些什么。
可能他老了吧,不理解这些年轻人激动的点。
但总而言之,言而总之。
他确实很欣赏这少年的性子,也欣赏他师姐的书。
确实挺不错的。
他师姐那本书,如果只是简单的大圆满结局,写了个屠龙少年成功屠龙的故事。
他大概率会因为那些涩涩,而拒绝让她代笔去写大贤良师。
毕竟大贤良师,并没有成功屠龙。
他要传递是反抗的精神,而不是必定成功的信念。
一旦宣传了必定成功的信念,那吸引过来的,就未免会多了一些,投机倒把之人。
他不喜欢投机倒把的人。
如果说,那姑娘写了屠龙少年屠龙后变成恶龙的结局,那他更不会请这位姑娘代笔了。
毕竟,谁会愿意看到带领人们反抗压迫的大贤良师变成坐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封建皇帝?
那样就更没人信仰了。
但偏偏,她写的是,屠龙少年成功屠龙后一直保持初心,屠龙少年永远都是屠龙少年,甚至为了屠龙,不惜将自己费了数千年,建立的成果一朝推倒,也要重上人间,再唤起工农千千万,初心从未变过的故事。
这,就很符合他邓儒要宣传大贤良师的形象。
没有比这更符合的了。
至少,他邓儒很满意,他甚至都有点想见见这位作者了,看看到底是怎样的人,能有这样的思想。
她是不是,也见过一位老人,听过那老人的故事。
“前辈,等师姐的书写好之后,我该如何去寻找您?”
李清歌似乎有点健忘,他又一次问道。
“贫道说了,只需在心中默念大贤良师,贫道自有感应,当然了,不要在书院里念,贫道怕被你们的师长当成坏人打一顿。”
邓儒玩笑道。
“不好意思前辈,晚辈记性有点不太好,那就这样了,我回去告诉师姐去了前辈。”
李清歌这才回想起来,之前这位张宝前辈就说了,他的师兄死后,他就是大贤良师。
只需要默念大贤良师,他就能有所感应。
可能是因为之前在陆师姐那里遭遇了两次生死危机,让他忘了这件事情。
不过现在听来,这话,似乎
之前还没有反应过来,此刻他的脸上难掩讶异之色。
默念名字,就能够感应,这位前辈到底有多强。
至少八品了吧在天地大道上篆刻真名,才能够做到这一点。
这样的强者居然会说怕被他们书院师长坏人打出去,这位前辈真是谦虚。
而且,八品了,在大道上篆刻的名字竟然是自家师兄的道号,这种师兄弟的情谊真是令人感动。
李清歌就这么胡思乱想着出了书楼。
“出去碰碰运气。”
送走了李清歌,邓儒也准备离开书楼。
既然他出书的目的已经达到。
虽然是找的枪手代写。
但是,这个世界又不是地球,找枪手不可耻。
总而言之,问题不大。
来了县城,解决了写书的事情,还得顺便去找找哪里有人受了压迫,这个只能碰运气,不过可以去青山客那里,让他一起帮忙碰运气,反正他现在是马甲,不怕掉逼格。
主要还是县城太大了,这要是搁地球,谁能想到一个几百万人口的城市。
嘿,他娘的居然只是个县?
所以,这真的只能是碰运气了,他现在知名度不高,实力又还弱小。
做不到神识一扫,整个县城,谁受了压迫,受了委屈,一目了然。
李清歌再次回到了长歌书院,敲响了他师姐的院门。
“师姐,师姐,那位前辈说了,他不介意你在故事里加那些宫廷秘闻,他说他相信你能写出那样的书,肯定能写好他师兄的梦。”
李清歌这倒霉孩子一点都不会撒谎,邓儒说了什么,他就一股脑的全复述出来了。
“所以,你把师姐的书给你那位前辈看了,是么?”
看,陆师姐很轻松的抓住了盲点。
李清歌浑身肌肉一僵,挥舞的手僵在了半空中。
他好像
一不小心说了什么要命的东西啊。
“师姐,师姐,你听我解释,你看,你不认识那位前辈,对吧那位前辈也不认识你,我给他看你的书,那是为您推销,为您增加读者啊,这这”
李清歌为了活命,直接套用邓儒的那套说辞,试图唤醒陆师姐心中的同门情谊。
“”
陆师姐露出了一副关爱问题儿童的眼神。
许久她叹了口气:“你说的有几分道理,师姐不跟你计较这些,你说那位前辈同意了,那师姐就去写了,记住,不要告诉其他同门,师姐在写书的事情。”
还是不能真的把这师弟打死了。
毕竟,师弟也没什么坏心思。
“好,好的师姐,对了师姐,您怎么不改个笔名虽然师兄弟们一般都不屑于去看小说这种杂门别类,但保不齐”
李清歌问出了他的疑惑。
陆青霜为什么不把她陆清霜这个笔名给改掉呢?
“你以为是师姐不想么?那本书是师姐年幼时做了一个梦才写的,当时不懂事,书楼的老板找我要笔名,我就随便给自己名字改了个字交给他,等到现在长大了,进了书院,想改已经改不了,书已经在发售了二十多年了。”
陆青霜叹了口气,有些无奈。
说到底,还是年轻不懂事,那时候她才十岁还是八岁。
一个晚上,她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上古时代的一个人,也就是她书里面的那个天帝。
至于她在梦里面的身份是什么是一个类似于宫廷太监的人物,跟在天帝身边寸步不离的那种,但又不是帝后那种关系,所以说,类似宫廷太监。
然后,她那时候还小,就觉得,这么伟大的一个人,历史上居然没有人记得他,哪怕这只是她的梦,她也要让别人知道他。
于是,在某天,年纪尚小却已饱读诗书的陆师姐,偷偷摸摸的走进了父亲的书房,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写出了这本书,交到了县城里的书楼。
那时候,书楼的掌柜问她,年轻的小作家哟,你的笔名是什么呢?
她嫌想笔名麻烦,便跟掌柜说,就叫陆清霜吧。
从此,这个笔名就伴随着她的书流传了出去,改不了一点了。
至于书里面那些黄黄的片段,为什么她那么小,却懂那么多
都说了她饱读诗书呐,那些其他小说的黄黄片段她自然也没少看的。
她本来以为,以她年幼时的稚嫩文笔,再加上没有一点名气加持。
她那些书,早就该在哪个焚书场,或者造纸坊里回炉重造了。
就算没有,就书院这些书呆子们,从来不看那些他们看不起的这些哗众取宠的小说。
他们只读圣贤书的。
但是谁知道居然还能够被李清歌这个小师弟找到,还认出她来。
真的,很社死。
如果不是撤销不了,她一定要去各个书楼把她的小说给下架了。
保不齐哪天就有像李清歌这样的闲蛋同门突发奇想去看小说,然后又跟李清歌一样狗屎运刚好看到她的那本书。
“嗷嗷,原来如此,不过师姐你,小小年纪,懂那么多让人面红耳燥的东西这”
李清歌似乎感染什么异世界作死病毒,在陆师姐的雷点上疯狂试探。
“你是不是觉得,像师姐这样的人,不会打人啊?”
话音落下,李清歌清楚的看见,对面的陆师姐已经将她的法宝,院内凉亭中的一把长笛给摄了过来。
很显然,他现在,要死。
跑不掉,二品大后期跟一品中期打,一品中期连跑都跑不掉。
要死,要死。
这回是真的要死。
怎么办?
要不要尝试一下,呼唤大贤良师召唤张宝前辈?
不行,张宝前辈可是至少八品的大能,他出手会把师姐打死的。
而且,真要召唤张宝前辈过来,张宝前辈打死谁还不好说呢,毕竟陆师姐还要帮他写书的。
为今之计,只有——
“师姐,我错了!”
滑跪,非常快速的滑跪。
李清歌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态度非常诚恳。
男儿膝下有黄金,迫不得已,可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