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不得不提的人
历史上有种人很重要,史书上无论怎么跳,根本就没有办法跳出去。
而李成梁就是这种人的代表!
李成梁,嘉靖五年出生,字汝契!
做为一个祖籍在辽东,并且还有世袭官职的人来说,李成梁照理应该属于混的非常不错的人物。
可偏偏老天爷就一直在打脸李成梁。
实际生活中,李成梁在四十岁之前不光没有混出来任何东西,就连混的那也叫一个灰头土脸!
史书上形容李成梁是这样的
“年四十犹为诸生”
一般人到了李成梁这个年纪的话,都当了几十年官了,而李成梁本人在这个年纪,还是混的相当差劲。
差劲到什么地步呢?
这个时候的李成梁已经到了,就连最基本的继承官职都拿不出来钱来贿赂上级领导了,所以这个官也是一直没有继承上。
按照这个架势走下去,李成梁估计到死能够去辽东接任世袭官职就算很好的了,可偏偏他的命中遇到了贵人帮忙。
这个贵人也真的是贵,因为肯将钱借给了一个四十岁的人,也算是相当有眼光。
就这样,李成梁去了辽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在辽东这个地方,李成梁的军事能力充分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做为一个世袭官职来说,李成梁的官职在明军里面也就是一个中下级军官,而李成梁的表现则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
是金子总会发光,如果没有发光那肯定不是金子。
这个话对李成梁来说,那绝对不是说说而已,因为李成梁刚去没多久,就立下了战功,而他的职位自然也是一路高升。
先是当游击,然后当参将。
在隆庆二年的时候,李成梁已经干上了副总兵!
隆庆四年的时候,李成梁当上了明军的辽东总兵,这是明军在辽东职务最高的军事长官。
之所以将李成梁这个履历说的这么详细,也是为了让大家明白,李成梁这个人是实打实的从基层一步步通过砍人上位的,再加上他的老家就是辽东,后来能够成为辽东地头蛇,自然也就没什么问题了!
这一点非常重要,可以说影响了后面的很多人,包括努尔哈赤。
到了隆庆六年,李成梁当上了都督同知,这是一个从一品的职务。
万历二年,在解决掉了王杲之后,李成梁被授予了左都督(正一品)。
据说,李成梁击败王杲的时候,努尔哈赤就在王杲家中,而李成梁则顺带着将努尔哈赤给收到了自己家中。
不过这一点,根据记载来看是很矛盾的,因为有的记载上面说,是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主动将努尔哈赤送到了李成梁家里当仆人,而在这个过程中,努尔哈赤和李成梁本人还有他的儿子们关系处理的都相当不错。
还有的史料说是努尔哈赤的小妾看了努尔哈赤,觉得这个人真是天生就是当老板的材料,就私自给放了。
不过,我个人倾向于努尔哈赤是被主动送过去的,而事实证明努尔哈赤这个人也是相当会来事,要不然李成梁和家人也不会对努尔哈赤很不错了。
这个不错不是我们简单认知里面的不错,那是相当的好,好到什么地步呢?
根据朝鲜史料来看,后来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去朝鲜打日本的时候,努尔哈赤就曾经主动请缨要跟着李如松去!
由此可见,努尔哈赤和李成梁家族之间有一种不可告人,并且相当暧昧的秘密。
这个秘密是什么,史书上没有写,所以我不知道。
如果想象一下的话,还是可以大致上猜出来一个八九不离十的,因为后面清朝的史官也在刻意的隐瞒着这个秘密,我们翻遍清朝史书都找不到任何李成梁和努尔哈赤之间比较亲近的东西。
至于努尔哈赤卖钩子,那是纯纯的野史,大家听一听笑一笑也就算了,千万不要当真。
关于李成梁和努尔哈赤之间的关系,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想不通,为何清朝史官要刻意去隐瞒。
后来我想了很久,终于想通了!
清朝史官之所以不写,那是真的有难言之隐,如果一旦写出来的话,无论对努尔哈赤还是李成梁都不好。
对李成梁来说,这是明朝的将领,也不可能会写出来是李成梁在暗中帮助努尔哈赤,这样会坏了李成梁的名声,毕竟李成梁的传记是在明史里面。
而对于努尔哈赤来说,这是一个什么都没有的人,硬生生只凭借着十三副铠甲起兵,最后统一女真,然后一路打明朝,最终建立了后金。
这么好的剧本,不正好突出了努尔哈赤的自强不息吗?
这么看的话,我只能说,清朝的史官还是很有点水平,很缺少点骨气的。
说到改史这个问题了,有记载的改史是从李世民开始的,只不过李世民还算有点良心,没有大规模的改,只是改了一小部分。
明朝的时候,也改,其中最著名的改史人就是朱棣本人了。
到了清朝之后,大规模的改,翻来覆去的改,所以很多史料记载的东西都有很大出入,需要我们自己去进行判断。
王杲死了,努尔哈赤应该很伤心,毕竟这是自己外公,在自己父亲塔克世抛弃自己的时候,王杲没有嫌弃自己,反而对待自己很好。
这样的一个亲人,努尔哈赤是很有感情的,可是这种感情毕竟不足以让他有太强的仇恨。
相比较于王杲来说,父亲塔克世对努尔哈赤来说,肯定要重要的多,而这个时候的塔克世是明朝的忠心马仔,对明朝那是一个忠心耿耿。
我们也可以这么说,别说努尔哈赤本人曾经给明朝打工,就是他爸爸塔克世和他爷爷觉昌安那也是给明朝打工,说句不怎么好听的话,世代为奴也未尝不可。
当然了,可能这个词不太好,反而将这个词发扬光大的正是清朝。
在清朝,所有人都是皇帝的奴才!
这是直接从思想层次上面击穿了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