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无名小镇
梁州位于九州偏西,相比于中原的一片平原,梁州地势显得有些崎岖不平。这里有一望无尽的高原,这里也有着深深凹陷的盆地。这里孕育了无数人民,这里与抵御匈奴的雍州相邻。
梁州,无名城。
无名城是组成梁州大大小小的城市之一,它不是没有名字,而是名为“无名”。无人知道“无名”的来历,城内的人们只知道祖祖辈辈都这样叫它。
此时城外一草坪上,林轩从醉梦中苏醒,他发现躺在一片草坪,起身看到不远处有一被围墙围起的城镇,城门上大写两字“无名”。
林轩晃了晃脑袋,有些疑惑,自己明明在剑宗喝酒,怎么一觉醒来来到这莫名其妙的城外。他依稀记得在他醉倒前喝了自己便宜师傅葫芦里的酒,现在回想起来,师傅好像经常用那个酒葫芦喝酒。
林轩拍了拍自己的脑袋,停止胡思乱想。他发现自己指上多了枚戒指,戒指古朴厚重,上面还有师傅身上的香气。这是师父一直随身携带的那枚戒指。
虽然他剑心蒙尘,和废人无异,但好歹还保留着黄阶修为,精神力也因祸得福,在每次抵抗杀意入体的同时反而更上一层楼。他用神识探向戒指,戒指传来了凰焚天留下的留音。
“臭小子,我知道你因那件事,杀意入体,剑心蒙尘。杀意入体我可以帮你解决,我已经将你体内杀意全部凝聚到这枚戒指中,并且与你神识相连,每当你杀意又起的时候可以将神海中的杀意同样输入这枚戒指中。但这也是治标不治本,剑心上的问题解决之前,每当你修炼,还是会有杀意涌起。所以当你解决之前,还是不要在修炼了。”
“我去问天阁为你求了一卦,这座城内有着解决你剑心蒙尘的契机。那臭老头你留了一句楔子。”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凰心焚将这段楔子说完,便没了声音。
林轩苦笑一声,天底下想必只有师傅敢称问天阁阁主为臭老头了吧。想必师父为了这段楔子也付出了不少代价。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林轩又仔细琢磨这句楔子,应该与读书有关。林轩好歹算是出自一个家族,在去剑宗之前也跟着教书先生学过不少书本上的知识。但自从去了剑宗之后,所学的知识都用来认识功法上的字,或者体会剑经了。如果为了考取功名,他早已错过学习的最好年龄。但想必这楔子也并不是让他去考取功名,既然要他读书,那便读书便是。
随后林轩准备进城,进城需要文牒,当然他是宗门弟子,只要给那门卫展示一眼宗门令牌,便能被当座上宾请入城内。
但显然他那剑宗首徒的令牌现在不宜示人,自从师傅凰焚心去白家大闹一场,并杀死一位白家的长老,剑宗和白家算是结上梁子了。想必身为宗主的师傅压力肯定也很大。白家身为百年世家,在世俗的统治力十分惊人。
如果他以令牌示人,没过多久便会传入皇城白家人耳中。白家在与剑宗撕破脸皮之后,绝不会错过诛杀他这剑宗首徒的机会。
林轩最后以一点银两贿赂了卫兵进城,进城便来到这个城内最好的酒楼,要了一壶烧刀子,一碟牛肉。林轩虽然六岁便入剑宗修行,但随着他年龄逐渐增大,便没少下山历练。自然知道想要打探信息,来酒馆是最好。
林轩一口牛肉一口酒,默不作声的收集着酒馆内的信息。
“你听说了吗?剑宗宗主凰焚心前段时间下山去皇城大闹白家,听说还诛杀了白家的一位长老!”
“天呐!白家是皇城四大家族之一,自从建国以来便一直屹立于世,白家长老至少都应该是天阶修为,竟在自家地盘被人斩下头颅?”
“你只听闻白家屹立于世,却不知凰焚心早已无敌于世多年,要不是她修为之高,战力之强,你以为剑宗那些眼高于天的剑修怎么会让她一名女子担任宗主。”
林轩不远处一桌,坐着三个男子,各个锦绣袍服,想必也是城内富家公子。要不然也不敢在酒楼高谈阔论宗门之事。
“听说那剑宗宗主去大闹白家的原因是因为白家杀害那剑宗首徒林轩的家族,用计使他剑心蒙尘。这是给她那亲传弟子出气。”
“出了气又有何用,剑心蒙尘,怕是这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剑宗宗主一脉本就人丁稀少,之前还有那少年谪仙林轩撑场子,现在更是没有一个弟子。宗主一脉算是难了。”
林轩听到这里,眼神暗淡。
林轩招来了店小二,问道:“请问这城内有什么地方可以求学的吗?”他顺手向店小二手里丢了几块碎银。
店小二见到银两眉开眼笑,弯着腰笑着回复道:“公子,您算是问对人了,鄙人从小便生活在城内,对这城内方圆几里的事门清。”
“您要是想求学的话,有三个去处是比较好的。第一首选肯定是衙门管理下的天师府。其是最官方也是势力最大的学府,其内有着衙门收录的典籍无数。也有专门各个学派大师会定期讲座。不过要去天师府要有衙门的邀请证明,门槛较高。”
“其二便是求次,去衙门下设的府学,虽然不及天师府,但也算是一个比较好的去处。里面有着未担任职务的举人讲课,也有很多同期秀才互相论学。不过要去府学也有一定要求,至少要是秀才。”
“其三,便是拜访齐儒士的书院。听闻这齐先生曾在朝廷担任重职,后衣锦还乡便开办了湖中书院。听闻他还是一位儒家修士,有着通天地鬼神之能。不过湖中书院只收有缘人,但谁也不知道有缘人的标准是什么。想来让那位大人看着顺眼,那便是有缘吧。”
小二说完便起身离去,现在正值中午,客人正多。
林轩离开了酒楼,小二所说三个去处,其一其二想来是去不成了,他一不是秀才,二未受朝廷邀请,他准备去那湖中书院碰碰运气。
林轩一路打听,来到湖中书院门前。书院占地面积极大,其内听闻真有一湖,这地是那位儒士衣锦还乡朝廷赏赐。
湖中书院大门紧闭,不知是不是因为今天主人不接客缘故。
林轩敲了敲书院大门,大门慢慢打开。有一书童样子的男孩将头探了出来,抬头望向林轩说道:“想来公子便是老爷说的来自蜀山的朋友,老爷让我转告您,你的机缘不在此处,请另求他处。”
林轩心里一惊,这院中的大人未与他见面便知他所求,想必不简单。他不敢无礼,向童子客气说道:“既然那位大人这么说,在下也不敢叨扰,请替我向那位大人问声好。”
书院内有一湖,湖中又有一座庭院。
这里是那位大儒士居住之地,平时他讲学一般在书院内湖边。很少有人能来到这湖中庭院。
庭院屋中书房内,有一老者,坐在桌前,手捧一竹简,正在阅读。那刚刚开门的童子敲门得到许可进入书屋,恭恭敬敬的对老者说道:“老爷,我已将你让我转达的话告诉那哥哥。”
老者缓缓的点了头,起身离开桌前,走到窗外望向湖中,眼神深邃,自言自语道。
“自古通天之路充满坎坷,这少年的路我看不透,也看不清。似乎与我们儒家好像有着一份香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