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归途与筹备
1938年1月31日,正月初一,咸阳赢家大宅内灯火通明,热闹非凡。赢战和蒙虔刚刚踏入家门,便被家人围了个水泄不通。赢战的父亲赢智,一身锦袍,气宇轩昂;母亲百里筠,温婉贤淑,眼含泪光。蒙虔的父母也在一旁相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战儿,你终于回来了!”百里筠紧紧抱住赢战,泪水止不住地流淌。
“母亲,我回来了。”赢战轻轻拍着母亲的背,眼中也闪过一丝泪光。
赢智上前一步,拍了拍赢战的肩膀,“好儿子,你不负家族所望,如今国家有难,正需我辈挺身而出。”
赢战点了点头,他知道,此刻的华夏已是风雨飘摇,家族的责任压在了他的肩上。他转头看向蒙虔,两人眼神坚定,心中已有共识。
老管家樗里樾上前行礼,“少爷,家中一切安好,只是……”
“我知道,樗里叔,”赢战打断了他的话,“我已经做好了准备,此次回来,便是要整顿家丁队伍,训练成一支合格的军队。”
老管家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变为敬佩,“少爷英明。”
赢战和蒙虔在家人的热情款待下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正月初二,赢战便召集了家中的四百余名家丁,他们在家族的操场上整齐列队,等待着赢战的训示。
“诸位!”赢战站在高台上,声音铿锵有力,“我们赢家乃始皇之后,如今国难当头,我们不能坐视不理。我决定将你们训练成一支精锐之师,将来我们的队伍会有成千上万人,你们就是未来的部队骨干!一个多月前日寇于南京杀我同胞无数,占我土地而屠我百姓,纯纯畜生所为!我辈当自强,用我血肉之躯以驱逐日寇,复我河山!”
家丁们群情激奋,高声应诺。赢战知道,他们中有许多人是未经训练的平民,但这份热血和忠诚,而且赢家的家丁全是读过两年私塾的,全都认字,这些都是他最宝贵的财富。
接下来的几天,赢战和蒙虔开始了紧张的训练计划。他们利用自己在柏林军事学院学到的知识,对家丁进行基础的军事训练,从队列、体能到简单的战术动作。
与此同时,赢战还秘密联系了自己在柏林的同学和友人,希望能够购买一批德械装备。他知道,以他们现在的实力,尚且不足以与日军正面抗衡,但他们必须有自保之力。也许日寇不会打到陕西,赢家终是大富之家,值此国运飘摇之际,也许某些人对待同伴比日寇还要狠毒!
几日后,一批轻武器通过秘密渠道运抵咸阳赢家。两挺马克沁重机枪被安置在家族的要塞之中,成为了家丁队伍的核心火力。
赢战站在操场上,看着眼前这支正在逐渐成形的队伍,心中既有骄傲,也有沉重。他知道,这只是开始,真正的战斗还在后头。
晚上,赢战独自一人走到家族祠堂,手中紧握着那块始皇帝留下的玉佩。他静静地站在祖先的牌位前,低声诉说着自己的计划和决心。
“祖龙在上,不肖子孙赢战不才,今日方知国破家亡之痛。我必将继承您的遗志,保家卫国,不负这华夏祖龙之威名。”
玉佩在手中微微发热,仿佛是祖龙在给予他力量和庇佑。赢战紧握着玉佩,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夜深了,赢战回到自己的房间,窗外的烟花渐渐散去,新的一年正式开始。他知道,这一年,将是他人生中最为关键的一年。他将带领着家族的力量,为了家国天下,浴血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