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王保保竟然送礼了,奇哉!
东汉时期。
光武皇帝刘秀看着明太祖朱元璋的弹幕,陷入沉思中。
他朱元璋跟自己是何其相似,自己是农民出身,朱元璋也是农民出身,二人都是凭借自己的努力,跟赵高一样,一步一步的向上爬,爬到最高。
自己在位期间整顿吏治,推行度田令,打击地方豪强,倡行节俭,才最终实现了“光武中兴”的治世局面。
得到了后世多位皇帝的推崇,许是二人心有灵犀,朱元璋在后世更是对光武皇帝刘秀赞叹不已!
可是即便如此,对于至亲,同为帝王的刘秀深有同感,此刻他想到了当年自己的哥哥被杀,那会他还得强忍悲伤,笑脸相迎,说什么自己哥哥罪该万死,最是无情帝王家,家国情怀往往不能两全。
“哎,这明太祖跟朕一样,也是个可怜之人啊!”
“世人皆羡慕皇帝,可是当了皇帝就真的很好吗?”
刘秀发出一声叹息。
“哎!”
【画面切回视频中。】
【如今南部的陈友谅,东部的张士诚都已经被朱元璋搞定,接下来朱元璋准备一举扫平元朝残余势力,一统天下,他决定北伐!】
【朝堂之上朱元璋立于首位,气势逼人,好不威风。】
【“徐达,朕命你主将,常遇春为副将,率军前往绞杀残余元军王保保,即日启程,不得有误!”】
【“臣徐达,常遇春,遵旨!”】
【徐达,常遇春二人叩拜跪了下去,他二人知道,这么多年来的南征北战,终于迎来了与元军决战的这一天,这一天他们期待了很久,朱元璋也是。】
【明军徐达大营中。】
【今日,王保保竟然派手下蒋,温二将前来拜见徐达,送上白金良马示好,这一般人肯定是两眼一懵逼,可是徐达久经沙场,人老成精,一眼便识破了王保保的计谋。】
【“遇春啊,你号称常十万,你且看看这些金银,这王保保到底是什么意思?”】
【徐达一脸故作神秘,笑看着常遇春。】
【常遇春懵逼了,虽说他也是沙场宿将,但是论智谋这一块还是跟徐达有着不小的差距,要不然他也不会让朱元璋指定为副将,他最不喜欢读书了。】
【“啊,达哥,你别取笑我了,就别卖罐子了,论智谋我哪里比得上你,这我哪知道啊。”】
【“哈哈,如今我等已经攻打大都,快要攻占而下。”】
【“这王保保跟官拢地区头目李思齐,张思道现在是矛盾不断,此刻正是自身难保,现在派人而来,无非是担心咱们在攻打大都时偷袭他太原,这个老6。”】
【常遇春听着徐达的分析,半晌一拍脑袋,恍然大悟。】
【“达哥,你说这王保保也太自信了吧,他以为日后凭借他可以力挽狂澜的收回大都吗?”】
【徐达背驰双手,目光明亮,幽幽道。】
【“王保保此人,性情乖张,一直以来作为元朝最牛逼的存在,他谁都看不上,自诩天下无敌。”】
【“哼,这个滑头,不过既然如此,我就顺势而为,取下大都,休养生息。”】
【画面渐渐暗淡,一排金字浮现了出来。】
【事情果然如徐达所料,就在徐达常遇春率军攻破大都不久,王保保就撕破脸皮,回绝了明军送来的招降书,还出兵护送元顺帝北撤。】
北宋建隆年间。
宋太祖赵匡胤今天是心情大好,御宴款待大臣,和大臣们一起看着视频。
“好一个徐达!”
当看到徐达精妙的分析王保保后,赵匡胤反手就比划了一个赞。
“料敌于先,顺势而为,这正是大将风范,想不到后辈之中,竟然有如此人物,当不输关羽二爷啊。”
“陛下说的妙啊,这徐达可真是给我汉人长脸了,我汉人饱读诗书,这元朝鞑子们脑子都是浆糊,在智谋这一块怎么能跟我们汉人比肩。”
“李大人所言极是,鞑子们都是些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蠢货,只是不知道接下来这小辈徐达怎么应对这元朝保护神王保保,真是让人期待啊!”
赵匡胤很是高兴,他这辈子最恨的就是异族之人侵犯中原,想不到这后世还是让鞑子们得逞了,不过还好,出了个战神徐达,力挽狂澜于危难,真是万幸。
正在众人津津乐道之时,
翰林学士王著显然是酒喝多了,你说他不能喝还要强行硬撑,竟然当着所有人的面耍起了酒疯,一边嘴里嘟囔着,一边没出息的哭了起来。
“哎,这大都都被明军攻占了,元王朝要完了,可惜可叹啊!”
赵匡胤脸色拉了下来。
“来人,把王著给朕拉下去,身为大臣这成何体统!”
“是,皇上。”
“我不,我不嘛。”
一边的大臣对王著的行为也是大为不满。
“皇上,这王著曾经是前朝皇帝周世宗柴荣的臣子,怕不是他这是假借视频哭世宗。”
“对对对,皇上,张大人所言极是,王著持有异心,请皇上治他的罪。”
赵匡胤现在哪有心情处置这王著,他还想着看看战神徐达接下来和王保保发生的事情,不耐烦回应了众臣。
“算了算了,此人不过一个酒鬼罢了,他以前是世宗臣子,此时事,一个穷酸书生,哭两声世宗,又能如何?”
元朝初年。
元世祖忽必烈坐在大汗之城,元大都的大殿上看着视频,眼睛中闪现出一丝丝怒火。
想我蒙古骑兵战力是多么的强悍,竟然让后代霍霍成这样了,自己这个后代将军怎么如此的愚不可及,虽说自己站在了上帝视角,不过自古以来,骄兵必败啊,还有这元顺帝,简直是丢光了蒙古人的脸。
“笨蛋,王保保,你以为你很牛逼。”
“还有这元顺帝,真是气死我了。”
马可波罗呆呆地看着殿堂之上的忽必烈。
这段时间他走访大街小巷,惊叹着华夏雄伟宫殿和金色的琉璃瓦顶,还勤奋地练习语言。
此时他一边比划着手势,一边憋出几句不太流利的华夏话,缓缓开口。
“陛下,你莫要动怒,这个事迹,要不要微臣记录下来,带回我的国家意大利?”
“使者莫要记录,使者莫要记录!”
“真丢人”,忽必烈扶着额头,满脸地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