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甜蜜事业
盛夏时节,又到一年葡萄成熟时。
一排排葡萄架整齐划一、错落有致,粒粒饱满的“阳光玫瑰”挂满藤蔓,如颗颗翡翠,串串玛瑙,让人垂涎欲滴。
在塔庄村葡萄园基地,慕名前来品尝、采摘的游客走了一拨又来一拨。
塔庄村平均海拔500米,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糖分积累多,加上土壤有机质高,富含硒元素,种植出的葡萄色泽鲜艳、晶莹剔透、皮薄肉脆、香味浓郁,品质佳,远近闻名。
富硒葡萄一跃成为塔庄村的“甜蜜事业”。
基地老板名叫方一鸣,30岁出头的小伙,6年前从大城市返乡回来创业,在村里流转了50多亩农田和山地,种植阳光玫瑰葡萄、黄桃、翠冠梨等水果。
其中,主打产品是阳光玫瑰。
这些年,前前后后加起来,投资已达100多万元,5个大棚,年产葡萄3万余斤,每斤最高能卖到20元。
一年下来,也有30多名村民在这里务工。
村集体也入了股份,每年有2万元的分红收入。
夏葡,俨然成了一个支柱产业。
不过,这两年阳光玫瑰种植规模剧增,市场饱和严重,销路成了一个大问题。
“方总,今年葡萄口感不错嘛。”星期五下午,葡萄园里,胡山摘了几个细细品尝。
“喜欢吃就好,等会拿点回去尝尝。”
“可别,我今天是专门来消费的,给你捧个场,哈哈……”胡山连忙摆摆手,接过方一鸣递过来的采摘篮。
朋友听说塔庄村阳光玫瑰葡萄口感好,胡山特意带点回去给他们尝尝。
“书记,你这是看不起谁呢,自家种的一点水果,又不值啥的。”
“今年行情咋样?”胡山岔开了话题。
“哎,今年难哦,压力太大了。”
“哦?怎么讲?”胡山不解的问道。
“今年产量高,有5万多斤,你也知道,山区村海拔高、气温低,等我们葡萄成熟了,已错过了最佳上市时间,卖不上价。”方一鸣满脸愁容。
“确实不占优势。”
“好在我这品种好,很多人都是冲着来的,之前还勉强能清仓,不过今年市面上阳光玫瑰泛滥,搞不好我这5万斤,大部分要砸在手里了。”
“这的确是个大问题,要想想办法,把销路打通。”胡山沉吟道。
“书记,你认识人多,也帮我销销呗。”
“行,那我尽力啊。”胡山坚持付了钱,转身就回去了。
胡山也没有把握,毕竟4、5万斤的量,不是一时半会的事。
“王书记,听说您之前在商务部门待过,可有熟悉的连锁超市啊?”
胡山思来想去,拨通了隔壁村的驻村第一书记电话。
王书记是同安市直单位派到古城县的驻村第一书记,曾经在市商务局任副局长。
因为都在山河镇驻村,平时接触较多,胡山第一个就想到了他。
“胡书记,你这是有什么事吗?”
胡山简单把村里葡萄销售情况介绍了一下,想请王书记帮忙联系,直接供货给市里的大型连锁超市。
“这事简单,我马上来对接,不过后续的事让他们自己去谈哦。”
“那可太好了,感谢感谢啊!”胡山悬着的心落下了一半。
不一会儿,王书记就给胡山回了电话。
“我联系了市里的万家连锁超市华总,他答应明天上午到村里来看看。”
“好,好,那我们明天在葡萄园等候大驾!”
挂断了电话,胡山立马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方一鸣。
“方总,昨天你不是说销路的事嘛,明天上午,市里的一家连锁超市老总准备去你那看看,你好好准备下,争取谈下来。”
“胡书记,我也只是随口一说,没想到你还当真了!你可算是帮了我个大忙啊!”
第二天,王书记陪着万家连锁超市的华总早早来到塔庄村葡萄园。
胡山和方一鸣热情接待,详细介绍阳光玫瑰的品种和口感。
“不错不错,香甜可口,是我迄今为止吃过最好的葡萄。”华总频频点头。
“能得到您的认可,是我莫大的荣幸!”一旁的方一鸣甚是激动。
“葡萄好是好,不过走量的话,这个价格嘛……”华总顿了顿,朝着方一鸣望去。
上市伊始,这里的阳光玫瑰采摘体验价能达到20元每斤,单纯的零售价格也在18元一斤旁边。
华总的意思很明显,葡萄想上连锁超市,单价给不了那么高。
“华总,我敢打包票,我这葡萄肯定能在您那大卖的,至于价格嘛,好说哦,眼下我还有4万斤的量,就看您能拿多少的货。”
方一鸣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量多价低,一切好谈,最好全部包圆了。
华总常年混迹于商场,自然是心照不宣。
牵了线,搭了桥,胡山和王书记便没再过问双方生意上的事。
后来听说,万家连锁超市在市区的所有门店,都上了塔庄村的阳光玫瑰葡萄,加起来足足有3万斤。
方一鸣的葡萄,总算销售一罄。
而且,这个供货渠道,后来一直都很稳定。
在胡山的建议下,方一鸣还尝试开发了葡萄酒、葡萄醋等多元化产品。
塔庄葡萄,不仅深受消费者青睐,也成就了一番甜蜜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