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旧事重提
历时一个半月,海外84家公司,以及大量海外业务。
赚钱的也好,亏损的也罢,陈青峰真真切切的诠释了什么叫挥泪大甩卖!!
卖得股民心碎,卖得股民流泪,为求迅速回款很多数公司和业务半价或三折出售。
不少股民跑到证监会或廉政公署以及法院,控诉陈青峰不顾股民利益违规变卖公司财产。
几乎所有人都明白和记被英资围剿,不得不快速将海外公司出售一空,以免拖着受到更严重的损失,这么做也是迫不得已。
但好在港府害怕和记崩盘,仍是不敢在这个问题上处理陈青峰,只是象征性调查一番便草草了事,走个过场而已。
所以!!
无论陈青峰经营报社多么合理合法,港府不允许那就针对到底。
无论陈青峰经营和记多么违规操作,港府也会帮忙稳定局势。
世无黑白,自有评说。
事无对错,自在人心。
然而,有人却是坐不住了!!
沈弼赶到和记旧事重提道:“陈生,和记有一笔1500万港币的贷款就要到期,什么时候可以还款?”
“现在、立刻、马上…”
陈青峰咧嘴笑道:“我买下了百佳超市以及部分商铺,差不多刚好1500万港币。”
“百佳超市?”沈弼瞬间面色一沉。
超市不算过于新鲜的玩意儿,早在30年代就已经在欧美出现了,受限于战争没有及时发展起来。
到了50年代,香江才有超市,却也仍是以百货大楼、士多店、菜市场等传统零售模式为主。
直到60年代末期,超市开始形成规模,连锁超市的形式引得资本纷纷出场,目前香江最大规模的超市当属惠康超市与百佳超市。
惠康超市是牛奶公司旗下子公司,牛奶公司被置地吞并,置地集团又隶属于怡和财团。
而百佳超市是屈臣氏的子公司,屈臣氏又隶属和记国际,间接被陈青峰所掌控并被撕裂。
沈弼不愧是老狐狸,从短短一句话中,就能分析出陈青峰好几个想要表达的意思。
首先,陈青峰确实是在分割和记!!
这种连锁零售超市,单有商铺是不行的,还需要供货渠道和仓储服务。
既然分割了屈臣氏旗下的百佳超市,安达臣旗下的供货渠道自然也逃不出魔爪,还有屈臣氏旗下的均益仓的仓储。
最重要的是!!
陈青峰用现金收购和记大量的商铺,而和记再以这些现金偿还短期贷款。
1500万港币的贷款到期,那就卖1500万的商铺,下笔贷款到期再继续售卖位于香江的等量资产,继续用于偿还贷款直至将和记卖空。
要知道…
这些商铺在祁德尊管理下,原本是“只租不售”的现金奶牛,虽然回款较慢却有稳定的持久收入。
但陈青峰却是不管不顾,将这些优质资产以如今地产下行周期买入,尽管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挨过“地产凛冬”这些资产价格都会上升。
诚然这确实是在以权谋私,但却是在法律的允许范围之内,因为和记不得不卖出资产偿还贷款,卖给谁不是卖?
陈青峰按照当前的市场价格收购,就是合理合法的正常商业行为。
只是…长此以往!!
陈青峰就会将和记彻底掏空,将所有不良资产留下最终破产了事,最终还是将问题抛回给港府,把损失丢给股民。
港府和汇丰当然可以推陈青峰下台,正如三方联手推下祁德尊一样。
可问题是,即便陈青峰愿意“退位让贤”,目前也没有任何财团肯接手这个烫手山芋。
另外,陈青峰能够分割和记,收购百佳超市和供货渠道以及仓储服务,显然是调取了大量资金回到香江。
但汇丰并未提前得知消息,必然是通过香江规模第三的银行——渣打!!
“超市的话…恐怕会消耗不少资金!”沈弼皱着眉头说道。
陈青峰点点头道:“当然!”
置地吞并牛奶公司之后,只是少量开发铜锣湾与薄扶林的地皮。
毕竟,亨利·凯瑟克也是不傻,又怎么会在房地产下行期间违背市场?
反倒是牛奶公司旗下的惠康超市,得到资金支持开始缓慢扩张。
好在是没有竞争对手,唯一一个同体量的对手百佳超市,已经被母公司和记拖垮了,所以并不着急扩张。
如今!!
百佳超市落到陈青峰的手里,必然会与惠康超市在零售市场,重新展开较量。
可是,这也透露出另一个信号,陈青峰的部分精力会放在零售领域方面。
和记的问题解决到一定程度后继续拖延。
“陈生,是不是港府允许你办报,你就可以专心处理和记的问题!”面对这烂疮般的和记,沈弼也是操碎了心。
在祁德尊手里是个定时炸弹,到了陈青峰手上又变成狗皮膏药,不断胁迫妄图掌控更多权限,现在更是要挖空整个和记。
“不是办报,而是自保!”
陈青峰笑着回答道:“什么时候彻底解决和记的问题,这个时间不在我,而在于你们。
“您知道的,纸媒还不足以自保,必须得是数媒电视台才行,亦或是其它方式都好!
“只要我能拿得稳和记,我就会彻底解决和记的问题,包括完成退市私有化…”
无论传媒,或是其它,陈青峰只要能够掌控一份可以自保的力量,至于这份力量是枪杆子、笔杆子、饭碗子都无所谓。
“大到不能倒”是一种自保的力量,“传媒权柄”同样是自保的力量。
而“掌控饭碗”一样是力量的体现,与“大到不能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今年香江的人口将达到438万,其中65岁以老年人口仅有22万,14岁以下婴幼儿则有141万。
所以,香江今年的年轻劳动力高达275万,何等强大的比重?
为什么港府不敢动和记?
因为,和记掌控着香江4万人的就业,一旦和记破产倒闭就会多出4万的失业人口,这是任何一方当权者也承受不了的事情。
如今,陈青峰卖掉和记海外公司和业务,相当于卖掉了1万人的海外就业,当然这些海外就业与香江本土无关。
陈青峰真正能够威胁港府的能力,始终都是在于掌控着香江本土的270多家公司的…3万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