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非我之道
“这块牌匾居然能够测试剑修天赋?”
俞恺以及大多数很早清醒的少年一听,眼中顿时一黯。
由此可见,他们身上并没有剑修天赋。
虽然他们都有后天修为,但是他们也都知晓,能够掌握剑意的剑修是多么的恐怖。
对于他们而言,完全就是两个天地的人。
“你们也不要气馁,拥有真正剑修天赋的人,数千万人都难有一人,不然剑修也不会这般稀少。”
百里尘在一旁淡淡说道。
话虽是这般说,但是他心里却知道,有剑修天赋的武者,一定会在聚英阁中备受重视。
不然三皇子也不会将这块牌匾放在此地,目的就是为了检测众人的剑修天赋。
“啊。”
就在其他人谈论时,又有四个人从牌匾构成的幻象中清醒过来,抱着头痛声惊呼。
其中三人坚持了十五息左右的时间。
身上有一定的剑修天赋,但是想要领悟剑意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这种程度的剑道天赋,要是放在一般奇才还会有些作用,但对于他们而言,并没有什么太大用处。
只有一名面色白嫩的少年坚持到三十息。
此刻他面色显得惊疑不定,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好小子,你身上居然有不错的剑修天赋,可是只坚持了三十息,要是能够超过四十息就好了!”
百里尘语气微叹,并没有显得有多么惊奇。
毕竟能走到这里的英才,天赋悟性都有冲击先天的希望,如果因为修习剑道,而卡死了前路,反而会有些得不偿失。
所以群英阁中,也只有踏入了四十息的英才,才会被称为真正的剑道种子,
“不过不要紧,等你觉得先天无望时再修习剑道,也是极好的。”
百里尘转念一想,劝解说道。
后天强者掌握剑意,也足以在一般的重城中称雄。
众人听到百里尘的点评,心生好奇问道:“敢问百里先生,有没有人坚持到四十息?”
“自然是有的,不过这个人数不足一掌之数。”
“如果超过四十息,会怎么样?”
当即又有人问道。
百里尘微微一愣后,才慢慢道:“南宫云说过,如果能够超过五十息,那人将来踏入剑心之境,绝对是板上钉钉之事。”
“不过这块牌匾挂在这里这么多年,没有一位英才能够坚持超过五十息,最多的那一位也只是无限接近,达到了四十八息而已。”
百里尘语气中充满感慨。
但眼神却不自觉地看向了站立在牌匾下,呆若木鸡的牧游之,心中暗想:“剑心雏形,也不知道能够坚持几息,能不能打破四十八息的记录?”
“咦,这次居然有两名领悟了剑意的剑修。”
当时间来到三十五息时,姜子昂和墨雨面色变得狰狞,再也忍受不住牌匾传来的压力。
从他们身上爆发出一股锋锐的剑意用来抵挡,引起了其他人的惊呼。
哪怕在群英阁中,能够在这般年纪领悟剑意的英才,也是不多的。
“这两人有望冲击四十息!”
虽然在剑意加持下,这两人又多坚持了几息,但是都格外的有限。
姜子昂坚持了三十八息,距离四十息只差一点,但是就这一点宛如咫尺天涯般,让他绝望。
而墨雨却比姜子昂强了许多,刚刚跨入了四十息的门槛。
引得围观之人的一阵惊呼。
踏入四十息,在聚英阁绝对会被重点培养,一下子能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
“不对,怎么还有一个小子没有醒来?”
就在大家吃惊于墨雨的坚持的时间,有人发现了一直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的牧游之,不由脸上露出了无比震惊的神色。
“气息内敛,此人到底是什么情况?”
他们惊讶地发现,牧游之气息全无,在墨雨和姜子昂都爆发出剑意时,更加显得和一个透明人一样。
如果不是有人发现叫出,他们根本就不可能注意到此人。
“他坚持多久了?”
有人语气哆哆嗦嗦道。
“四十三。”
“四十四。”
有几名英才,双眼圆瞪,疯狂在口中念叨着。
“开什么玩笑,不会真的有人要破四十八息的纪录了吧?”
众人无比地震惊,但是立马有人反驳道:“四十息过后,每坚持一息,都是无比艰难的,此人一定坚持不了多久。”
但是随着他的话音响起,其他人依旧在记着数。
“四十五。”
“四十六。”
这会所有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屏住呼吸,生怕惊扰到牧游之。
看着时间一下子来到了四十八息,并且将其越过,而对方还没有半分清醒的迹象。
“五十。”
“这是哪里来的怪物,怎么能够有如此强大的剑道资质!?”
众人瞪着双眼,其中流露出难以想象的惊骇。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牧游之见到牌匾字迹的那一刻。
就察觉其中笔锋所至,剑意纵横。
那牌匾上的字迹宛如剑影交错,透露出一股杀伐之气。
只见一片苍茫大地上,一人背对牧游之,手持剑刃而立,脚下伏尸百万,血流成河。
这人慢慢扭过身子,露出一双鲜红的眸子,嘴中响起一道低沉的声音,“我之剑心,名为杀戮。”
“杀一人为罪,杀万人为雄,杀百万为雄中雄。”
这股声音在牧游之耳畔响起,让人不寒而栗。
“杀戮剑心。”
牧游之嘴角不屑,淡淡说道:“随意杀戮,最终只是落入下层,非我之道!”
随着他的话语落下,眼前的场景浮现出大片的裂纹。
最后在崩碎间,全部消失不见。
眼前的场景,同时也回到了他刚刚看到牌匾的那一幕。
“怎么回事?”
牧游之扫视四周,发现不知何时,他的四周已经围绕着大片的人群。
他们的眼睛瞪得浑圆,嘴巴张得大大的,仿佛能塞进一个鸡蛋,这会正满脸不可置信地看着他。
“一百息,怎么可能会有人,在这块牌匾下坚持如此之久?”
一道难以置信的呢喃,打破了四周的寂静。
宛如平静的水面丢下了一颗石子,掀起了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