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玄幻小说 > 钢铁,秩序与信仰 > 第四十四章 海洋与陆地

第四十四章 海洋与陆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天辰历1894年金月22日,黑石镇。

    这里算是离前线最近的一座小镇了,轮换下来的十四师五营在这里接受短期休整。

    虽然溃兵反打这种在钢丝中都不敢玩的策略居然取得了成功,但是伤亡惨重的5营还是被兄弟部队轮换下来休整。

    达奇营长承诺,部队在短时间内不会加入一线战场继续作战了。

    战场轮换制度,也是一个在地球历史中曾经出现的制度。

    高卢通过规定部队需要在凡尔登战场上作战一段时间后才能允许轮换,而轮换过后的部队不会再前往凡尔登地区执行作战任务,通过不断的输入新鲜血液才撑过那一场最残酷的战斗。

    同样执行类似策略的还有高丽战场上甘岭,每一个连单位战斗进行一天之后都会撤退休整补充人员,确保至少在前三天火力和兵力都是完整状态。

    至于代价嘛,几乎一代的高卢人经历过战争的绞肉机,所以在二战时经历过战争的高卢人再也没有面对战争的勇气了。

    回归主题,在接受轮换休整之后,达奇营长也总算是给剩下的人轮流放了个假——虽然剩下的人也不多。

    而林登万本人,也总算是有时间抽出身来逛一逛周围区域。

    黑石镇图书馆,经济分区,历史分区,技术分区,教育分区……

    这几天的时间林登万几乎就打算泡在这个图书馆里边,了解这个文明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相关科学技术,为进一步的行动做准备。

    《支点城简史》

    虽然说所有的历史几乎都是当代史,但是交叉印证之下还是能看出不少端倪。

    比如说,唐吉诃德·顽石之前曾经提到过莫名其妙的增税,是可以在《经济法》《技术发展简史》这一类书籍中找到大致的缘由和端倪的。

    差不多百年以前,也就是天辰历法1700年前后,船用蒸汽设备已经经过多批次改进,蒸汽轮机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船用综合全蒸汽能源枢纽的构想已经出现。

    这些高速运转的动力源每一次关机、重启、检修都要付出高昂的时间成本,但是船只又不是时刻处于高速航行状态。

    于是在同年, 海洋公约联盟城市尝试将工业母舰的蒸汽枢纽连接到船只工厂上边,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需要躲避海嗣聚集和异常气候的时候,能量全力向引擎输出,风平浪静时能量输出转向船用工厂和制造站。

    于是,采用这种新式能量输出系统的工业母舰拥有远远超过常规工业舰的生产能力。

    同样的方法被联盟城市学过去,蒸汽能源开始广泛运用于生产领域,直接开始工业革命。

    大生产导致生产过剩,过剩出来的产品就向着原先大炎帝国离海洋公约最近的西翼州区域倾销。

    贸易逆差出现,西翼州财政预算紧张。

    因为不完全采用信用货币,所以没有选择印钱,而是选择征税。

    然后就搞得怨声载道,地方的商人和领主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看到混乱到来了,那些军火商人就来劲了。

    翼州的土地上就莫名其妙的长出来一些纸壳弹后膛步枪,区域陷入动乱,无论是本国还是外国的资本纷纷出逃,随后的经济困难导致一些原本安分守己的普通市民和工人也为了生计被迫加入叛乱。

    在评估分析完成后,海洋公约在议会中以微弱优势通过了对于翼州进行干涉的决议。

    原先的武装贸易战成为钉在西翼州政府身上的一根根钉子,区域动乱人人自危的环境下西翼州也没有能力开展大规模动员。

    等总督意识到情况失控向着帝国本部求援时,一切都来不及了。

    舰炮指明前进的方向,飞艇的阴影遮天蔽日。

    海洋公约趁机占领区域扶持傀儡政权,也就是现在的联盟城市支点城。

    意思为,撬动大陆的支点。

    资本需要增值和扩张,他们绝对不会满足于西翼州这一片区域的市场,等消化完成后还需要以此为支点继续开拓更多的市场。

    帝国也第一次清楚的意识到,这些被排挤出文明世界范围的流民们,已经有走上牌桌成为棋手的资格,成为了和自然神系同等体量的对手。

    抛去历史书上的那些给王侯将相歌功颂德的废话,结合相应的经济学报告和技术资料就可以得出的结论就是——西翼州的倾覆就是已经济作为驱动,偶然中的必然。

    或许有人会说:“啊这个技术突破就是一个偶然性事件啊……”这种废话。

    但是,海洋公约联盟城市编撰的《技术发展简史》中开头就有这样一句话:

    “海洋公约成立后,改革大炎帝国的宗门制度为学院制度,确定全联盟通用的知识产权法,完善知识产权市场化交易体系。”

    “海洋试验城和机械堡联合完成对基础单位的标准化建设以及基础教材的编写工作。”

    “松散,零碎,不成系统的知识得到有效整合。”

    “由此,确立技术发展步入现代化。”

    同时期的大炎帝国正因为疆域的盲目扩大而疲于奔命,进而苦心钻研统治的艺术。

    海洋公约因为自己的资源禀赋条件和生存需要开始了技术标准化建设。

    虽然那段时间前后有好几次工业产值异常的情况,但大致的基本逻辑也就是这样了。

    再向上追溯,在帝国征战时期和海洋间各个小型城市野蛮发展的时期。

    帝国需要更多的耕战一体化人才以及更多的超凡者才能维持漫长的战线。

    而海洋上讨生活的人们需要更多的先进技术,技艺更高超的工匠和损管人员,才能保证自己的船只能从容应对海洋带来的风险。

    两者的生存环境和资源禀赋完全不同。

    当海洋公约的先祖们为了躲避战乱去海上讨生活时,就好似那第一只爬上岸呼吸空气的鱼儿。

    鱼儿离开水生活,就不再是鱼儿了。

    先祖们离开大陆,就不再是大陆文明的一员了。

    由此,海洋和陆地,两个文明正式形成。

    就在林登万感慨时代变迁的时候,身后悠悠的传来一声:

    “十点钟……”

    林登万的手已经摸到手枪握把,枪口瞬间对准十点钟方向。

    图书馆管理员:“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