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陪伴和守护
陈君书从桂城驱车回来,找到在车站角落里蜷缩的舞风。
她在那里蹲了二十多分钟,站起来的时候小腿发麻虚晃了一下,陈君书扶她扶得及时,把她抱在怀里暖了很久,后又把她冻的僵硬的双手放在他的大掌里揉搓,直到她冰冷的手指传来些许温度。
陈君书看着她冻的发白的小脸,心疼地安慰她:“阿风,不要难过,有些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遇,她以后会找到自己的幸福的。”
“嗯,我知道。”
其实舞风是经历过生死离别的人,这点程度的分别对她来说根本算不上太大的打击。只是人的多愁善感和悲观情绪的触发往往只需要一个瞬间。
九岁那年的一场百日咳,舞风咳得呕心吐肺,浓稠苦胆的药汁一碗接一碗地喝,家里人一度以为她活不下去;十二岁那年她大伯得了骨癌,铁骨铮铮的汉子让病痛折磨地不成样子,日夜嗷叫,顽强抗争,最后也还是撒手人寰。
十六岁那年,舞风独自一人去市里求学,学校在台风来临前紧急放了假,让学生全部返家。她独自一人从市区踩两个小时的单车,途径鹤地水库那一段运河小径,狂风暴雨骤起,前未着家,后无退路,她被大风大雨逼得推着单车在空旷寂寥的河基小道上艰难行走 。那一瞬间,她觉得死亡距离自己很近,一度以为自己会被那场台风带走。
一年前,奶奶病情恶化去世,彼时她还未从萧剑敏的突然消失中缓过神来,备受双重打击的她,心中坚强的防线忽然坍塌,一下子形容消瘦。她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重拾心中的信念,学会跟自己讲和,逝人已矣,没有什么比当下以及活着重要。
哪怕现下陈君书紧紧地拥抱着她,她也不确定,有一天他是否也会像他(她们)一样离她远去。未来太过遥远,命途向来多舛,她不敢奢想太多。她埋首在陈君书怀里,紧紧地抱着他,就像溺水的浮萍,紧紧地抓住眼前的一根稻草。
道理她都懂,不管将来如何,起码现在他在她身边。
一月三十号就是除夕,陈君书花三天时间把桂城那边的工作做了交接,剩下十多天的时间回盐城来陪伴舞风。晨起暮落,他们一起跑步、上下班、看书、听歌、浇花、做饭、逛街、看电影……
生活回归短暂的平静和安稳,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守护是最沉默的陪伴。
……
郑佳丽离职后,胡哲涛也少了忙里偷闲时的嬉皮笑脸。
餐厅少了一名管理人手,舞风请不了年假,店里除了两名普通员工坚持要回家过年,其余人的假期全部排在了年后。
年前一周,胡哲涛带着她们补充了过年的装饰,元旦的时候已经把红彤彤的灯笼挂上,在此基础上又挂了很多年画卡,播放新年歌。舞风在前台大门玻璃贴上“马年吉祥,马到功成”的门联时,音乐刚好播到一首《迎春花》,轻快喜悦的歌声,带来了十足的年味:
好一朵迎春花,花开每一家
好一朵迎春花,茂盛艳丽春色雅
迎春花开带来了好年华
迎春花艳倍觉景致如画
花开富贵人尽畅怀,万事胜意无牵挂
……
陈君书是家中独子,年三十那天中午他开车回了台城,年三十晚上陪家人吃年夜饭、祭祀。十二点一过,家人还在看春晚,他发了个红包给舞风,备注“新年好。”
一分钟后舞风把视频电话打了过去,他秒接。
“君书,谢谢你,我很多年没有收过亲友的红包了,新年快乐。”她们那边的习俗,出来工作后大人就不会再给红包。
“往后每一年我都给你发。”
“谢谢老板!”
“你可以换一个称呼。”
“谢谢亲爱的男朋友。”
“女朋友真乖,”他发过来一个亲亲的表情,“今天忙吗?”
舞风:“还好,年三十来吃西餐的客人并不多,不过明后几天预定了很多小团餐。”
陈君书:“再忙也要注意休息。”
“好,你也是。明天你得早起贴春联祭祀拜年的吧?”
“我们这边的习俗,等会就开始祭祀了,凌晨四五点的时候会点鞭炮。”
舞风的语气有点羡慕,“最近四年我都是在佛城过的年,这边禁放鞭炮,我好多年没有听过鞭炮声。”
陈君书问她:“明年我们一起放好不好?”
舞风心中一动,旋即道:“好。”
年初一开始,陈君书去亲戚家拜年,去参加同学聚会,陪家人外出游玩,每到一处,就拍了不同的照片和视频发给舞风,搁着手机屏幕,她能感受到他家乡的风土人情和年味。
初八那天,他给她发了台城电视塔燃放烟花的视频。舞风下班打开手机,看见烟花绽放的一刹那,仿佛万花筒般绚烂。色彩斑斓的火花儿在夜空中盛开,犹如牡丹花般怒放,美不胜收。
年初十,他给她发同学聚会的照片,女同学很多,他戴了那条亮黄色的围巾,鲜艳的颜色衬得他面如傅粉。
正月十二,他提前三天结束年假,回到了佛城。整整十二天,他思她如狂,等到今天,只因为昨晚才送别最后一波亲朋好友。台城作为中国第一侨乡,有外人羡慕仰望不尽的飞速发展与繁华,也有不为众人周知的心酸与无奈,除了个别业务往来频繁的,极大多数的亲友一年只有这么一次相探的机会,早年间更是为了省下半月时间和一张机票,几年才返一次乡。
那晚十一点四十五分舞风刚走到停车场,看见陈君书倚在车窗边含情脉脉地对着她笑。她喜出望外地与他对视几秒,快走几步上前,冲进他怀里,他稳稳地将她接住。
两厢对视,相顾无言。停车场无人,他和她就在被夜色掩埋的灯光昏暗的车场边热情地拥吻,所有的相思和想念都化作倾诉融化进对方的热吻里,两人越发难舍难分。
正月十五元宵节那晚,舞风申请了早班,下班后她和陈君书去禅城逛通济桥,看花灯。
每年元宵节期间,佛山城乡居民会举行传统的“行通济”活动,家家户户会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祈求平安和幸福,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对于健康、平安和繁荣的祝愿。
通济桥建于明代,经过多次重修,其名称“通济”寓意着“必通而后有济”,即通过正义和繁荣来达到济世的目的。
通济桥在民间传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如“行通济,无闭翳”的俗语,意味着走过通济桥就能消除烦恼和忧愁,得到幸福和安康。
桥上的风车、抱鼓石上的雕刻、桥柱上部的果篮等元素都富含美好的祝愿,如风车和生菜包象征着吉祥和新生。
通济桥的台阶设计,上桥九级,下桥十三级,寓意“小本大利”和财运亨通。
两人手牵着手肩并着肩,另一手各拿着一个风车,随人流从文化北路,经过同济东路,再从骑楼通道走上通济桥,下了通济桥后从济世广场走到普澜二路。
万人空巷的街道,人们为了心中共同的希冀,齐聚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