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长乐风云
太初五年,九月初三。
齐国,盛乐城,长乐宫。据说这是齐国高祖皇帝下令照着大汉长乐宫的样子修建的。前往大殿的台阶共有九百九十九级,高祖晚年不理朝政,经常坐在台阶最高处看着天空,饮着烈酒,而每当长乐宫钟声敲响,他就会伴着钟声摸着腰间的天子剑长歌,歌曰: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或许天子也有什么苦恼。大殿之后便是后宫,中间是皇后所住的坤宁宫,旁边就是太后住所慈安宫,此刻一个身穿龙袍的中年人缓缓从轿辇中走出。周围的侍卫和宫女们纷纷跪在地上。
“奴婢叩见皇上”
“平身吧。”
“谢陛下。”
皇帝进入慈安宫,慈安宫华丽典雅,内部装饰着精美的壁画和雕刻,栩栩如生。顺着目光望去,寝宫最高处是一张宽大的床榻,一贵妇侧卧在床榻之上,双眼微闭,似乎在享受着这来之不易的宁静,尽显雍容华贵之态。
寝宫的中央,是一个硕大的沉香炉,两个侍女分列沉香炉两旁,她们手持羽扇,扇着沉香炉。寝宫内弥漫着淡淡的沉香香气,宁静舒适。
“朕要向母后请教一些私事,你们姑且退下吧。”
两个侍女的目光向着太后望去,太后轻轻挥了挥手,那两个侍女随即退下。太后没有睁眼。
“哀家光想着你会向你那战神岳丈慕容垂求救,没想到你会向朱荣求救。”,太后平静声音回荡在殿中。
“没想到太后也会失算。”
“失算?哼,确实。”
太后睁开眼睛,用看待稚童的目光对底下的皇帝说道:“没算到你会这么愚蠢,哀家只见过驱虎入深山,从没有见过引虎入肆。”
“难不成真要朕坐以待毙,母后,孩儿已经长大了。饮鸩止渴总好过活活渴死,当年高祖皇帝饮马钱江,是何其壮哉!难不成真要亡于朕之手。”
“长大?你就不合适当皇帝,可惜哀家也就你这么一个儿子。”
太后用平静的语气继续说道:“一晃高祖都过去多少年了,你要是有高祖皇帝千分之一谋略,也不会如今这局面,处处受制于人了。哀家这几日,心烦意躁,不想听你说这些。说吧,要问什么事。”
皇帝听此无奈道:“如今,魏国兵临淮北,该如何解。“
老妇揉了揉额头,过来许久才缓缓说道:“这温玄智谋无双,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读书人到成为南朝双壁,不过十年之间,可谓大器晚成。
太后顿了一下:“这种人是如同一面无懈可击的盾,只有最锋利的锐器可以刺穿。这齐国也就怕只有慕容垂和朱荣可与之一战。可如今朱荣虎入乡里,是不会轻易挪窝的。慕容垂在青州都多少年没有动过了。”
“那怎么办……”皇帝有些焦急。
“哀家看来,如今只能,割地,赔款,送人。”
“割什么地?赔多少款?送什么人?”
“割淮南之地,本来就是他们的,高祖皇帝打下的魏国土地都差不多还给他们了。赔款让户部自己算。至于人?”
太后脑海中出现一个静静的坐在角落旁,眼神之中充斥着孤独的小男孩,“把阿嗣送过去吧,他和你一样,是个懦弱的孩子。既然不喜欢朝堂争斗,送到南方去,也是好的,而且有慕容垂,魏国也不敢把他怎么样。”
“元嗣……”,皇帝听到这个名字似乎有些犹豫。
“这……,儿臣还有一事,大将军沈进怎么办。”
听到沈进这个名字,何太后内心颤了一下,想起许多年前一个还不会擦鼻涕的小男孩拉着她的衣袖:“阿姐,我要吃糖葫芦。”
“好,阿姐去给你买,阿进要什么,姐姐都给。”
慈安宫的一片安静,太后揉捏太阳穴的手似乎快了一些,“留个全尸吧,退下吧,哀家乏了。”
“是,母后。”
长乐宫,大殿上。
齐国皇帝元栩正在伏案上焦头烂额,历史上记载这位皇帝是颇有雄心壮志的,可惜从一出生就是傀儡,朝政所有事情都是由太后沈灵把持。
可能他也在无数次曾在夜里幻想过,自己高坐朝堂之上,看着自己打下的版图,听着底下的朝臣吹嘘自己完成了连高祖都无法完成的伟业。
“陛下,梁王求见。”一个太监在一旁毕恭毕敬的说道。
“不见。”
“是陛下,老奴这就……”
“等一下,叫他上来。”
过来一会,身穿文官服饰的朱荣进来了:“臣,朱荣叩见陛下”
“起来吧,不知爱卿有何事要奏。”
“陛下,听说要将五皇子送到南方,不知是否要派出使臣跟随前去。”
“不了,这朝中大事这么多,朕都找不到可用之人,而且这又不是什么光彩事。”,元栩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女人幽怨的眼睛,他其实十分害怕自己这个儿子,每当他看到元嗣的眼睛时总是不由自主想起那个女人,想起那双眼睛,想起那个晚上。
朱荣看着突然有些发痴的皇帝说道:“那臣派人护送五皇子去往南方。”
“可以,别死在路上就行。”
“那没什么事情,臣退下了。”
皇帝犹豫着,直到朱荣即将离开大殿时才说道:“梁王请等,如今着何进乱党已经关入天牢,梁王乃是我齐国定国之柱,南魏如今兵临邺城,朕想,这乱局还是要梁王去平定。”
朱荣了愣一下:“这何进还有些党羽没有被清除,臣还是要清除这些陛下身边的威胁。”
皇帝明白自己想当然了:“爱卿退下吧。”
朱荣走出上书房,用着贪婪的目光环顾四周,喃喃:“真大啊。”
这长乐宫可比他梁王府大上几倍,不,几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