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顺手给你
和杨霄韫相处了几天,姜晏这才慢慢放下戒备。姜晏偶尔也会主动和杨霄韫聊一些其他事情,而杨霄韫和她讲的最多的还是陈渝,还有她那个小组的组长。
杨霄韫讲起他们的时候,神色熠熠,喜色溢于言表,太过明显的情绪让姜晏很难猜不出杨霄韫自以为藏的很好的情愫。
听杨霄韫讲的多了,姜晏也慢慢的知道了她嘴里反复提及的小组长的名字,向云迪。
唐亦君分班后找过几次姜晏,在搬完宿舍之后的年级大扫除时,唐亦君又来10班找姜晏了。
“晏晏,我可想死你了。”唐亦君见到姜晏就给了姜晏一个大大的拥抱,“你都不知道,16班那些女生都三五成群的在一起,我根本都融不进去他们班,唉,我真是想念咱们两个在一个班的日子,简直是神仙日子!”
姜晏被她逗乐,她轻拍着唐亦君的手,调侃着:“还能有你唐亦君融不进去的圈子啊?”
唐亦君摆手:“不提她们也罢。”她想换个话题,可又猛然间想起什么来,突然问姜晏:“晏晏,你认识冯嘉屿?”
“你怎么知道?”姜晏吃惊,她没在唐亦君面前提起过冯嘉屿,她只觉得那是个萍水相逢的过路人,况且在军训时他送过一次面包牛奶之后,偌大的校园,他们就再也没怎么见过了。
“我在16班和冯嘉屿是同桌,他听说我是10班分过来的,问我认不认识你。他在听我说我跟你是好朋友后,托我跟你带个好。”唐亦君只觉得他这人有些莫名其妙,好端端的带什么好。
姜晏听完整个人都无奈了,“倒也不用……”
“你跟冯嘉屿是什么时候认识的啊?”唐亦君一如之前那样八卦的问她。
姜晏回想着她和冯嘉屿的第一次见面,“军训集合下楼梯,他踩了我的鞋。”
唐亦君不敢相信故事的开始就这么如此寡淡俗味,她跟着重复了一遍:“军训集合下楼梯,他踩了你的鞋?姜晏,你逗我呢?”
姜晏没把后来冯嘉屿给她送过面包的事讲给唐亦君。这事要是被唐亦君知道了,估计早就跑到冯嘉屿面前问冯嘉屿是不是对她有意思。
“没逗你啊,就是这样。”姜晏耸耸肩,急忙岔开话题,“不说别人了,你在16班怎么样?过得还开心吗?”
姜晏和唐亦君趁着大扫除结束的空当来到操场散起了步,唐亦君和之前一样,自然而然的挽上她的胳膊,笑说道:“过得挺开心的,就是换了个新班级,多少不太熟悉。你呢?孟源她们没给你使绊子吧?我可听说了,孟源也进了校学生会的卫生部,现在在那个谁手底下当部员呢。”
怕姜晏听到那个名字会伤心,唐亦君并没有说出“陈渝”二字。
姜晏反倒是主动提起他来,“你不用对他这么避讳。我的新同桌就是他们班分过来的,在我面前也没少提起他。”
唐亦君听完简直要气到爆炸,“她脑子有病吧?还是说,你那个同桌也喜欢他?”
“应该是吧。”姜晏现在再说起陈渝时,心口虽说还会有一点刺痛,但总归没有前段时间那样伤怀了。
是在慢慢释怀了吗?
她也不确定。
唐亦君忽然变得认真起来,“晏晏,你跟我说句心里话,你还喜欢陈渝吗?”
唐亦君鲜少和她这么认真地说话,姜晏听到她问出口的问题后,心里还是迟疑不决的。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她自己也不确定。校园无非就是那么点大,可是即便是这样,她想过很多次再次偶遇到陈渝时她该又作何姿态,是装作陌路人擦肩而过还是装作一切都没有发生过,笑着问好?
她曾以为的美好的初恋会是从一而终,可实际上也不过短短的三个半月就画上了潦草的句号。
唐亦君意识到自己失言引得姜晏想起伤心事而难过,她摇了摇姜晏的胳膊,“好晏晏,咱们不为了他伤心难过,好好努力,考上好大学比他好的男生多的是。”
姜晏勾了勾唇,勉强挤出笑容来,“你也加油。”
和唐亦君告别,姜晏匆匆回到教室。教室门口,冯嘉屿在那已等候多时。
姜晏装作没看见,转头就往教室里走。冯嘉屿三步并作两步,上前拦住她的去路。
少年脸上噙着坏笑,他冲她挑挑眉,一副势在必得。
姜晏怕别人看见尴尬,只得跟着冯嘉屿来到了楼梯拐角。
“又见面了。”冯嘉屿今天的心情很不错,说话声音里都透着一股欢快和轻松。
“冯同学,你找我什么事?”
前有唐亦君和她提了醒,冯嘉屿这么主动的来找她,肯定事出反常必有妖。
冯嘉屿唏嘘:“隔了这么久再见面,姜晏同学还是没给我一个好脸色。”
被他这么一激,姜晏涨红了脸,她嗔怪:“我可没有不给你好脸色,冯同学,我们不在一个班,你这次来找我,有什么事吗?”
“喏,给你。”
冯嘉屿和她隔着一米远的距离,伸手抛给她一个粉色的小袋子。
姜晏双手接住粉色的小袋子,打开一看,是一小袋大白兔奶糖和几个费列罗巧克力。
奶糖的甜香味和巧克力略微苦涩的香味顺着袋口流出,让人很难不动容。
姜晏满心疑惑,犹如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仍旧冷漠如冰地看着他,没作声。
冯嘉屿清了清嗓子,开口解释:“我是走读生,超市的糖果促销,路过就买了。今天大扫除,路过你教室门口,正好带了糖,就顺手给你。”
姜晏无情地拆穿他的小心思:“16班大扫除应该走教学楼的左侧楼梯吧,10班门口的右侧楼梯对你来说,不顺路吧。”
冯嘉屿的言辞如同泡沫一般被轻易地戳破,他那自以为天衣无缝的解释,在姜晏陈述的事实面前显得很是蹩脚。
“送你了你就拿着,问那么多干什么。”冯嘉屿愤愤不平,心中憋着一口闷气,但又懒得再与她做任何争辩。他转身离去时,还不忘回头叮嘱她,“按时吃饭!”
说完,少年气鼓鼓地逃之夭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