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头茬作物
朱尚述居住的宅子大门口的牌匾换成了朱府二字,程处亮来到朱府的时候,朱尚述正坐在院子里欣赏七朵金花的舞姿,两位佳人一左一右伺候朱尚述吃着果脯茶点,前面两个少女捏腿,后面一个美人揉肩,朱尚述的小日子过得无比惬意。
由于程处亮到访,十几名女子进屋回避,朱尚述意犹未尽,程处亮面无表情对朱尚述说:“四千亩田地已经安排妥当,朱兄什么时候过去接收?”
“立刻,马上!”
眼下是春末,即将错过播种季节,接收土地这种事情自然是越早越好。
长安城内禁止骑马,可以乘坐马车,朱尚述与程处亮坐上同一辆马车前往春明门城门,朱尚述问程处亮:“处亮兄,陛下给我安排的人手什么时候就位?”
“今天来不及了,最快明天。”
朱尚述双掌一合:“好,那就明天。田地那边我看过了,之前种植的粟苗必须清理一下,明天让他们清理粟苗。”
二人到达目的地,现场有专人接应,朱尚述从四千亩良田中划出了一块:“来,沿着这条线打一排木桩,那边不用动,这边我要种别的作物。处亮兄,我需要可以犁地的耕牛,越多越好,这块地必须深耕。”
之所以没有将四千亩粟苗全部清理,原因是朱尚述不方便一次性拿出那么多种子,大唐的四千亩地,按后世的一亩666平方米计算,也有三千一百多亩,这需要大量的种子,有心人只要算一算种子用量就能发现问题,哪来的那么多种子,朱尚述没法解释。
程处亮对待朱尚述不冷不热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不过程处亮的办事效率不错,第二天他找来了近百号农夫,朱尚述懒得问这些人是从哪弄来的,他指挥所有人清理粟苗。
耕牛陆续进场犁地,朱尚述对农夫们犁地的效率不是很满意,他问程处亮:“处亮兄,咱们大唐用的都是这种犁吗?”
程处亮不懂农业这一行,他拉过来一位五十岁左右的农夫,农夫告诉朱尚述:“公子,长安城附近的农户耕地用的都是这种犁。”
朱尚述挥了挥手:“好了好了,我知道了,你回去干活吧。”
见朱尚述皱着眉头,程处亮问朱尚述:“怎么了,朱兄,这犁有问题吗?”
朱尚述轻轻捏着自己的下巴:“没问题,就是犁地的速度慢了点,这样吧处亮兄,我府上有一把犁,你在这里看着,我回去拿过来让他们试一下。”
朱尚述乘坐马车回到朱府,他弄过来一把后世的曲犁,朱尚述叫住一个犁地的农夫:“你过来一下,换这把犁。”
那农夫对朱尚述说:“公子,你这犁用料是好,犁头都不生锈,不过公子,这种弯弯的犁它能用吗?”
听到农夫质疑的话,憋着一肚子火的程处亮终于爆发了:“叫你换就换,哪来这么多废话!”
唐朝有士农工商的说法,程处亮在宫中任职属于士的行列,如今被调过来干农活,直接低了一个档次,程处亮嘴上没说什么,心里那把火却是一直蓄势待发。
朱尚述默不作声,程处亮摆明了做那个恶人,朱尚述没必要假惺惺做好人,名声什么的,朱尚述并不在意,他要的是实打实的利益。
农夫只好将直犁换成朱尚述从21世纪弄过来的曲辕犁,犁头入土走了一段距离,农夫惊叫道:“公子,这个好,省力,速度快!”
朱尚述示意农夫掉头:“掉个头看看。”
农夫乐呵呵照做,他心里乐开了花,曲辕犁掉头比之前使用的直犁方便多了,朱尚述转身对一脸不爽的程处亮说:“处亮兄,能不能打造一些这种短辕曲辕犁,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朱尚述知道程处亮不喜欢现在这份工作,朱尚述对程处亮这个人并不反感,同样也没多少好感,两人只是临时合作而已,过程不重要,总之把事情做好就行。程处亮娶了李世民的女儿清河公主李敬,当初清河公主嫁给程处亮的时候才十岁,对一个十岁的小女孩下手,这放在后世是妥妥的禽兽行为。
“这个俺得去找工部,明天给你答复。”
程处亮暗骂朱尚述禽兽,此贼每天都可以睡七个甚至是七个以上的美人,本公子却只能搂着一位公主,更可恨的是他不愿共享不倒秘方。
……
当天朝会,工部尚书向李世民报喜:“陛下,昨日工部得到一部曲辕犁,下官已经试过,此物可大大提升我大唐的耕作效率!”
天降喜事,李世民笑呵呵问:“这曲辕犁来自何处?”
工部尚书望向自己的直属部下工部侍郎,工部侍郎答道:“陛下,此犁乃是驸马都尉程处亮送至工部,程处亮并未告之曲辕犁出自何处。”
朱尚述来到地里日常视察,他发现自己的曲辕犁不见了,朱尚述在地里看来看去:“处亮兄,怎么回事,我那把犁哪去了,被人偷走了吗?”
谁敢偷那东西,你大概不知道偷了那部曲辕犁会面临什么后果,程处亮用怪异的眼神盯着朱尚述:“陛下见过你的曲辕犁了,他对曲辕犁很满意,工部正在加紧仿制曲辕犁。朱兄,你从哪里搞来的曲辕犁,犁上所用的精钢出自何处?”
朱尚述撒起谎来已然可以做到面不改色:“曲辕犁的造型源自域外遥远的国度,其犁头用的是一块天外陨铁,世间仅此一块。”
程处亮心想,原来如此,竟然是天外陨铁,那种陨铁比军中兵器所用的钢料韧性更好,暴殄天物啊,你竟然用它打造一个耕地的犁头!
大唐工部统管众多工匠,很快就打造出一些曲辕犁,给朱尚述犁地的农夫全部换上了曲辕犁。
李世民够豪爽,直接给了四千亩地,朱尚述装模作样出了长安城,第二天城门即将关闭的时候,朱尚述用马车运了一批种子进城。
朱尚述让人犁了一千多亩地,头茬种的是玉米,西瓜,香瓜,南瓜四种作物,其中南瓜种的最多,相同面积的土地,使用的南瓜种子数量最少,南瓜属于最容易收集种子的瓜类作物之一。
所有种子播种到位,天气好的时候,朱尚述每天都去地里视察,顺便指导农夫们干活,地里搭了棚子,有专人24小时守在地里。
程处亮每隔一段时间会向李世民汇报工作进展,李世民让人在御花园清出一小块地,种上了玉米,西瓜,香瓜,南瓜四种作物。
一位花匠正向李世民示范如何给香瓜和西瓜打顶。
“陛下,西瓜是去除侧芽,只留两条主藤,香瓜恰恰相反,去除顶芽让它生出更多的侧芽。”
李世民疑惑道:“朱尚述真的是这样教,确定没有弄错吗?明明是模样差不多的瓜果,为什么一个去顶一个去侧芽?处亮,你可曾亲眼见朱尚述吃南瓜藤?”
花匠肯定道:“陛下,朱公子就是这样教的,不会有错。”
程处亮告诉李世民:“陛下,这一点臣可以作证,朱尚述的确是这么干的。他不仅吃南瓜藤,还说南瓜花也能吃,他准备摘了南瓜藤在长安城售卖,臣也吃过南瓜藤,味道不错。”
李世民指着长势旺盛的三种瓜类作物:“他摘了瓜藤,这东西还能长瓜吗?”
程处亮如实回答:“这个臣不清楚,得问朱尚述。”
花匠笑着对李世民说:“陛下多虑了,陛下请看,我们这边按照朱公子所说摘了顶芽的香瓜藤,比起那边没有打顶的那株,花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