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突发
“嗯,我写的,刚出版。”她的表情很可爱,易昕笑了。
“小昕写书了?”
李阿姨也是一脸的好奇,关键是这书还出版了,这太扯了吧?出书这种事似乎离自己太远了。
李阿姨和慕妍凑在一起翻着书看,过了好一会儿,两人才稳定了情绪。
慕妍将书抱在胸前说:“易昕哥,你太厉害了,我都像做梦一样。”
“嗯,我自己也差不多,原来写着没想着能出版。”易昕又接着说:“我其实还写了一本武侠小说,希望过了年能出版。”
“真的?出版了给我寄一本。”
“好,肯定给你寄。这本书本来年前就想寄给你的,不过看着快过年了,怕你分心,就没寄。”
“咱们去集市上玩吧。”慕妍说。
“好呀。”
叮嘱了一声让他们小心安全,李阿姨放两人离开了。
易昕刚走不久,慕立新就回家了,看到桌子上有一本书,他起初还没有在意,等拿起来看到易昕的名字,他的眼睛也瞪圆了,那表情和慕妍简直没有区别。
李阿姨在一旁看得好玩,就笑了起来。
“易昕来过了?小妍呢?”
“来过了,把你女儿拐走了。”
“什么叫拐走了?说得那么难听,不是你女儿呀。”慕立新瞪了她一眼。
“还说不是拐走,小昕一进家门,小妍拉着他的胳膊就掉眼泪,你说她自放假回来,在家里提过小昕多少次了。我看呀,这丫头以后就是个倒贴的货。”
“越说越难听了,你才是倒贴的货呢。”慕立新有些口不择言。
“我可不就是倒贴么,你说你家以前有什么呀?”李阿姨也被气乐了。
他们两人都是祥元村的,是先自由恋爱,后来才请人说媒订的婚。
哪知道在结婚之前,慕立新的父亲得了肝癌,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欠下不少外债,人也没有治好,缠绵病榻仅几个月时间就撒手人寰。
当时,慕立新家里完全是一贫如洗,而李阿姨是祥元乡有名的大美人,村里人都以为两个人的事要吹了,谁都没想到李阿姨还真就认准了慕立新,没要一分彩礼钱就嫁了过来。
当然,后来也证明了她的眼光是真的好,慕立新勤劳善良,有责任心,没用几年,家境就开始好转,再加上为人处事公道,能力突出,被村民推选为书记,日子越过越好。
“我不和你说这没营养的话。”慕立新说完,坐在凳子上生着小闷气看着电视。
要说易昕这孩子,那真是提着灯笼也找不着,自己就没见过比他还要好的孩子,两口子都非常喜欢。
可随着易昕越来越大,眼界肯定也越来越高,慕妍虽然长得漂亮,可两人之间的差距如果太大,那肯定也是不可能的。到那时,依慕妍这个性格,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你要说他们两个年纪还小还好说,可在慕妍现在这个年纪,他们两口子都已经订婚了。
做父母的,为子女打算总是想的很长远,可想的再远也没用,谁也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
至少现在的慕妍非常快乐,她拉着易昕的手,快乐的走在有着积雪的路上,唱着最近一直流行的歌。
迎面走来了祥元村的一个村民,他看到慕妍拉着易昕的手,眼睛瞪得好大,心里想:“好家伙,支书的女儿这么小就谈恋爱了?”
等他走远了,易昕说:“小妍,你不怕他到村里乱说呀?”
“切,管他呢。”
慕妍小脑袋一晃,无所谓地说道。
慕妍就是这么任性,始终也没松开拉着易昕的手,她才不管别人的想法呢。
在龙都,古老传下来的过年民谣是: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大年三十儿吃饺子。
说是这么说,但没有人家真的严格按照民谣操作。
比如祭灶,整个宝林村也没有一座灶王像。
怎么祭灶呢?
很简单,就是在晚饭之前,将买的灶神纸像放在正屋条案上,用一个大碗盛大半碗土放在正屋的条案上,然后上三柱香,前面摆上一碗米饭或一盘馒头,再讲究一点儿的,条案上再点上两根红蜡烛,加上一盘带肉片的菜,然后……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因为祭灶已经结束。
这年月,各家各户不可能真的杀只鸡来祭祀,只能简单做一下。
宝林村虽然没有灶王庙,但是有一座土地庙,位于村南石桥南边300米处,紧靠大路路东而建。
因为土地神神格不高,所以这座土地庙非常简陋,只有一间房,蓝砖蓝瓦,里面供奉着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神像两边是一对楹联,上联是庙小神通大,下联是天高日月长。
从土地庙再往南100米处,道路依山向西稍拐了个弯又继续往南,再行两公里,就与东西向的105国道相交,十字路口沿国道两边盖有两排房子,其中有汽车维修店、饭店、旅馆、商品代销点等店铺,而在国道路南,是云林村,这些店铺,都是云林村的人建的。
易茂青曾经说过,这些店铺已经有很多年了,至少在易昕小时候,这些店铺就已经存在。
春节之前,卫生还是要打扫的,家里也要稍微归置一下,东西放的不能乱,看着要整齐。
等卖豆腐的小贩到村里,家家户户会买几斤,用油煎过,就可以放很长时间。
当然,如果要腌臭豆腐是另当别论,把豆腐放在碗里,洒上点儿盐,上面再盖个碗,随便放个地方,几天后就可以吃了,想让口感好,再加上点儿芝麻香油,那味道,超级赞。
二十五日这一天下午,阳光明媚,但照在身上却感觉不到什么热量,天气依然很冷,有零下十度,好在没有风,人在外面倒没有风刀割脸的感觉,雪一直都没有化,河里的冰估计更厚了,至于有多厚,反正没人敢去上面滑冰,倒是村南的池塘里一直都有孩子在上面玩。
易昕推着轮椅走在村西头的路上,难得出太阳,他就想陪着干娘到村南头桥上转转,冬天,除了村后的山上有点儿景色,也就桥那边好看一点儿了。
钟意跟在旁边陪着,轮椅上垫着厚厚的垫子,干娘身上还盖着一件大衣。
刚走到路口,就见从南边跑来一个小孩,离村头老远就喊:“救命啊,有人掉池塘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