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骗经新本 > 第1章 伪装道士骗盐使

第1章 伪装道士骗盐使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唐寅,字伯虎,又字子畏,南京吴趋里人。在中弘治戊午年成为南京的解元,但因某事被革除功名。此后,他变得放荡不羁,沉迷于花酒之中。他擅长诗文,画技极为精湛。与文征明、文征仲、祝希哲等人结为朋友,他们都是当时极具名声的人物。唐寅经常游历于平康的妓院,以机智幽默为乐,随口就能创作出文章。有一次,一个衙役带着一张纸来请求他画画。伯虎拿起笔,画了十几个螺蛳,并在画上题了一首诗:“不是蜡蜂不是蛭,海味之中少此名。千呼万呼呼不出,只待人来打窟臀。”众人看了都大笑起来。偶然有一天,唐寅出门,看见县门前枷锁着一个和尚。众人请求他说:“你可以为这个和尚写一首诗。”伯虎了解了这个和尚被枷锁的原因后,拿起笔在枷锁上写道:“皂隶官差去采茶,不要纹银只要赊。县里捉来三十板,方盘托出大西瓜。”知县送客出来时看到了这首诗,询问是谁写的,有人说是伯虎,知县便释放了那个和尚。唐寅口才敏捷,大致就像这样。

    有一天,唐寅与祝希哲等十多人,携带行装游览维扬,每天与妓女们饮酒作乐。将近一个月,他们的资金几乎耗尽。祝希哲问道:“黄金用完了,我们该怎么办呢?”唐寅回答:“不用担心!现在的盐使者拥有巨额财富。我和你两个人,可以假装成女贞观的道士去向他化缘。”于是两人装扮成道士。正值盐使者升堂,两人俯伏在台阶下,说道:“女贞观的道士前来参见。”盐使者大怒说:“难道你们没有听说过御史台的威严吗?你们是什么样的道士,竟敢如此无礼!”准备鞭打他们。两人慢慢回应说:“大人以为我们是四处游走谋生的道士吗?我们周游天下,所交往的都是国内的名流。就像吴邑的唐伯虎、文征明、祝希哲等人,都与我们结为朋友。凡是诗词歌赋,我们都能即兴创作。如果大人不相信,我们愿意献上一点技艺,任凭大人吩咐。”盐使者于是指着堂下的石牛,命令他们联诗一首。唐寅应声吟诵:“嵯峨怪石倚云边,”祝希哲接着说:“抛掷于今定几年。”唐寅继续:“台藓作毛因雨长,”祝希哲接:“藤萝穿鼻任风牵。”唐寅再续:“从来不食溪边草,”祝希哲接:“自古难耕陇上田。”唐寅最后:“怪杀牧童鞭不起,”祝希哲结尾:“笛声斜挂夕阳烟。”

    盐使者看完他们的诗后,脸色和缓地问道:“诗确实很好。你们想要做什么?”两人回答说:“最近女贞观破败不堪。听说大人您宽厚仁爱,乐于施舍,希望能捐出一部分薪俸来修缮它,这将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也会让您的名声不朽。”盐使者非常高兴,立即命令吴兴两县,可以拨付五百两库银给他们。两人看到盐使者答应了,连夜赶到吴兴,假装是道士传达盐使者的指示,对吴兴两县说:“现在盐使者要修缮女贞观,这是一项重大工程,应该按照数量给予他们,不能拖延。”吴兴两县果然如数给了他们五百两银子。两人得到银子非常高兴,说:“如果不是深谋远虑的计划,怎么能得到这宝贵的财富?”他们又回到维扬,邀请了十几位朋友,在妓院里狂欢作乐,尽情享受。不到十天,五百两银子就几乎花光了。后来盐使者巡视到吴兴,穿着整齐的衣服前往女贞观,却发现它依然破败不堪。他召来吴兴两县责问,两县回答说:“前几天唐伯虎和祝希哲从维扬来到这里,极力称赞大人您发起这项伟大的工程,我们县就按照数量给了他们银子。”盐使者感到失望,意识到自己被那两个人欺骗了,但他欣赏他们的才华,因此没有追究。

    唐伯虎和祝希哲,都是当时国内外知名的文学大家。但由于他们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未能获得应有的成就,因此沉溺于声色娱乐,青楼和酒馆中无人不知他们的名字。然而,如果不是因为他们口才出众,才华横溢,如何能够打动盐使者的心呢?这种欺骗手段,可以说是相当高明的欺骗了。唯独考虑当今那些头戴官帽、坐在象征权威的虎皮椅上的人,他们都想方设法榨取民脂民膏来充实自己的私囊,聚集众人的怨恨来壮大自己的家业,他们用来欺骗民众的手段又是怎样的呢!然而这些人有朝一日反而被唐伯虎和祝希哲所欺骗,这也足以给那些贪婪腐败的人一个警示。但他们知道真相后并没有追究,也可以说是有怜悯才华之心的人了。

    小课堂开课了:

    唐伯虎和祝希哲的故事背后隐藏着明代社会的几个深刻社会问题

    1科举制度的不公与腐败:唐伯虎因科举舞弊案受牵连,失去了仕进的机会,反映了当时科举制度中存在的严重不公和腐败现象。科举作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其公正性和公平性的缺失导致了大量人才的流失。

    2文人阶层的困境:唐伯虎和祝希哲等人虽然才高八斗,但在政治上却遭遇挫折,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这体现了当时文人阶层在政治上的边缘化和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困境。

    3社会对于才子的误解和偏见:唐伯虎因其风流才子的形象而被广泛传播,但实际上他的生活十分清贫和坎坷。这表明当时社会对于才子的误解和偏见,以及对于他们真实生活的忽视。

    综上所述,唐伯虎和祝希哲的故事背后隐藏着明代社会的科举制度不公、文人阶层困境、以及对才子的误解和偏见等多个深刻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