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骗经新本 > 第2章 先寄银而后拐逃

第2章 先寄银而后拐逃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通州有一个叫苏广的人,和他的儿子一起前往福建销售贩卖梭布。卖布得了银子,他们在回去的途中,遇到了一个叫纪胜的人,纪胜说他也是福建人,自称是同府异县的,和苏广的乡音相同,也是在福建卖布回来。纪胜是一个贪婪的人,半路认苏广为老乡是有目的的。纪胜看到苏广的财产更多,于是他把自己的二十多两银子藏在了苏广的箱子里,一路上小心翼翼地帮助苏广,就像是他的伙伴一样。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纪胜开始起了不良的念头。有一天晚上,他假装肚子疼,频繁地起床开门出去。但他不知道苏广是个经商老手,苏广见纪胜一直拉肚子去门外,起了疑心,认为他的行为可疑,并且纪胜的身份不明。虽然纪胜在苏广的箱子里寄放了二十多两银子,但苏广认为他今晚可能有不良企图。

    苏广等待纪胜外出后,便立刻起身将自己的银子和纪胜的银子,用好的的衣物包裹住,藏到了别的包袱里,放在自己的身边。然后将旧衣服包裹上几片砖石,放在装银子的包袱里,然后放在原来放财物的箱子里面,假装成自己还在熟睡。纪胜察觉到苏广父子都已经睡下了,便将苏广放银钱的箱子连夜悄悄地抬走。苏广就在床上听着纪胜的动静,听到纪胜出门没有回来,心里想:“这个人果然是骗子,如果不是我发现了他的阴谋,险些就让这骗子偷走银子逃走了。”

    第二天苏广起床,故意表现出很惊讶纪胜偷他银子的样子,和店主扭打起来,说店主和纪胜是同伙,偷了他的银子。他的儿子不知道父亲的计划,尤其的愤怒,不停地打那个店主。苏广私下告诉他:“这件事我已经怎么样怎么样,如此苏广的儿子才停手。”吃过早饭后,苏广说:“我前往县衙里告状,如果捉住那个个骗子,你要来作证,不然一定要向你索取丢失的银子。”苏广知道纪胜中了他的计策,于是他从小路回家了。

    纪胜自以为成功窃取了苏广的银两,正暗自窃喜,一路上漫无目的地走到了中午,走了将近一百里,当他打开箱子时,发现里面只有砖头、石头和旧衣服,他顿时懊悔不已。他回到原来的客栈,却被店主抓住打了一顿,店主大骂道:“你这个贼,偷了别人的银子,让我也受到牵连。”

    说完,店主用绳子将纪胜的脖子勒住,想要将他送到官府。纪胜只好向店主坦白了实情,并跪下磕头,恳求他放过自己。可是当时纪胜和苏广已经相隔两天的路程,即使纪胜想要追回银子也已经来不及了,他只能独自悔恨不已。

    纪胜并不是一个新手商人,而是一个新手小偷。他先将自己的银子交给苏广保管,让苏广不怀疑,然后假装拉肚子开门出去,等到苏广父子睡得很熟的时候,就将自己的银子和苏广父子的银子一起偷走,他的这种计划,也是十分巧妙。这是“欲先取之,必先予之”,是骗子和小偷比较容易让人上当受骗的手段。谁知道苏广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商人,见他的来历不明,观察他的动静,就已经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了。所以因机乘机,将计就计,纪胜已经掉入了苏广算计中,而自己却还不知道。他想要从别人那里获取利益,却没想到自己也因此遭受损失,纪胜是一个新手骗子,又不如常年跑江湖的。当他回到店里时,被店主扭打,用绳子勒他的脖子,他哀告求饶,这是他自找的罪过,又能怪谁呢?天理昭彰,这件事足以成为一个警示。

    总结:

    谨慎与机智:面对陌生人的接近,尤其是涉及到财务安全时,应保持高度的警惕。苏广之所以能够识破纪胜的骗局,是因为他没有被表面的亲近所迷惑,而是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了对方的真实意图。

    做事留一线:苏广在确保自己的财产安全的同时,也为纪胜留下了一线生机(通过藏匿银子而非直接揭穿)。这体现了做事留有余地,不赶尽杀绝的智慧。

    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以免上当受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