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恐怖小说 > 寒门崛起:科举让我富贵荣华 > 第222章 222:快订阅222章

第222章 222:快订阅222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什么大事?”俞阅不急不缓的问。

    “宫里来人了!”栓子声音轻而重, 整个人紧张的很。

    栓子并不知道俞阅认识的那个富贵公子是太子,在他的认识,这是俞阅每一次与皇帝打交道, 怎么能不紧张?

    俞阅让栓子准备钱包, 进了屋里一看,果然是皇帝身边的人,连忙恭敬的问明来意,得知皇帝要他的文章。

    栓子拿了荷包进来, 俞阅接过后递给了对方,笑着说请他吃茶, 又问:“不知圣上的用意是……”

    “这咱就不知道了,不过应当是好事。”

    又闲聊了几句, 俞阅找了自己的几篇写的好又有特色的文章出来。

    幸好给孙家的那几篇文章是重新誊抄的, 不然现在还得重新誊写的工整一点。

    等送走了人,俞阅就有些激动, 皇帝要他的文章,难道是帮他送卷头?

    毕竟, 殿试的阅卷官是谁, 皇帝心里最清楚。

    要是这样的话,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俞父这个时候也凑了过来,又紧张又担心的问俞阅:“真的是宫里来的人?”

    人刚来得时候, 他还有些不相信, 不过这种事,一般人也不敢随意冒充,他们带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恭敬的给人上茶。

    俞父甚至紧张的不敢出去见人,让栓子去处理。

    俞阅点头, 俞父一下子更紧张了,怕是什么坏事,询问之后,俞阅安慰他是好事,他才放了心,高兴起来。

    韩氏直夸栓子顶得住事。

    即使有了这个猜测,俞阅还是得用心的准备殿试。

    四月初三,俞阅和众多贡士们进皇宫英才殿殿试。

    殿试只考策论,这次考的是士农工商孰重孰轻。

    这道题,看着好答,要答好却不容易。

    俞阅先没有下笔,而是认真的考虑了几个方向,最后才开始答题。

    吃过午饭以后,继续答题,最后誊抄。

    他交卷交得早,出了宫以后,立刻找地方解手吃饭。

    殿里有饼和水供应,还挺好吃,不过为了避免解手,他水喝得很少,饼也有些干,怕吃多了口渴也没有吃多少。

    回了家里以后,家里人就凑了上来,问他:“考的怎么样?”

    往常里家里人担心,不敢问,现在嘛,不管是一甲二甲还是三甲,怎么着也是铁板上钉钉的进士了。

    “挺好的,就是不知道考官是什么想法了。”他没有因着以前是商人就把商事写得多重要,而是分析了几种情况,全面的写。

    俞父听俞阅说好心里就高兴了,急着问什么时候发榜,说着要回家摆宴席的事,要不要两件喜事一起摆了。

    成绩还没有出来,俞阅和众多进士忙着学习宫廷礼仪,传胪大典可是个荣耀加身的大场面。

    殿试之前,就已经学过一次了,这一次不过是复习一下,再学一下新的。

    这个时候,殿试的阅卷官们正在紧急的阅卷。

    殿试并不糊名誊抄,送卷头其实就是让有可能是阅卷官的人认一下笔迹,是以名次的排序,是个多方较量的结果。

    俞阅这次卷答的好,其他人的也没差多少,但有孙家的关系,他名次暂定为二甲最末。

    虽然看着只上升了七名,却有极大差别,这是同进士与进士的区别啊!哪怕是二甲第一,也还是进士,还是要朝考,不可能像一甲那样成为进士及第,不用朝考直接授官。

    这名次最后还得让阅卷官的总裁定夺,一般不会有变化。

    总裁看过之后,直接将中名次排到了二甲第二。

    二甲一般有一百一二十人,这名次一下子升了至少一百位,升得太高,就有阅卷官觉得不太妥当,提出了异议。

    总裁问:“那要不你现在禀明圣上,让圣上现在换你来当这总裁?”

    这话说的有些重,反对的意见一下子就没了。

    名次排好后,要把名单和一甲的试卷拿给皇帝看,由皇帝定夺。

    不过这一次,总裁拿的是殿试前十名的试卷上去。

    皇帝看了名次以后,见俞阅在二甲第二名,又看了一甲三名和二甲第一的试卷,没见到有特别惊艳的,又看了俞阅的试卷,答的很好,就直接把他定为了一甲第一名。

    殿试一甲第一名,人称状元。

    点了状元以后,皇帝又点了榜眼和探花,后边的名次也没动。

    接着写了手条,让鸿胪寺的人准备传胪大典。

    成绩一出来,阅卷官们就回到了自己的职位上。

    各方打听成绩的人也都围着了他们。

    孙良也有自己的门路,只是问上去的话对方却不直接告诉他,哼道:“没张榜前名次不能泄漏。”

    这一看就是托辞,故意为难。孙良笑道:“不是叫你泄露,只是就想知道我家这孙女婿是三甲还是……”

    三甲是同进士,二甲是进士,这出身可差的远了。

    至于进士及第的一甲,孙良根本就没有向着这上边想。

    “你倒是命好。”对方哼了一声,话语里满是酸意。

    孙良看这态度一下子高兴了,下了值后就直接去了俞家,给俞阅说这个好消息。

    俞阅详细一问,才知道是名次上升了,甚至名次是多少,却不清楚。

    韩氏和银豆在厨房里做好饭,俞阅和孙良一起吃。

    聊了一阵,就有人上门,两人迎出去一看,俞阅不认识,孙良却是认识的。

    孙良行了礼,问了好,便问:“国公爷怎么来了这里,您是认识我孙女婿?”

    偷偷来撬墙角的赵国公:“……”他真是没想到孙良这老匹夫会候在这里啊!真是人老成精。

    赵国公打量俞阅一眼,被请进去,施施然的落座,这才道:“这不是好奇咱们的新科状元长什么样,特意来瞧瞧么。”

    俞阅和孙良一阵吃惊,竟然是状元么?

    两人相互看一眼,大喜过望,孙良也顾不得赵国公的居心不良,声音里都含了笑:“我孙女婿真得了状元?”

    赵国公哼一声,姿态高得很,并不怎么理孙良。

    他与俞阅说了几句话,见孙良话语里处处表明俞阅是孙家的女婿,俞阅也应这话,知道这墙角撬不了了,便以见过人为由,走了。

    只是心里还是忍不住可惜,前年冬天他知道俞阅是未婚时俞阅人不在京城,找去赣省人竟然还不在,他家长辈又不愿意随意与人结亲,就觉得没缘分。

    一忙就把这事给忘记了,等去年春天会试发了榜想起来再找过去时俞阅没中,人又离开了,自己家里也就没再关注。

    谁能想到,他竟然一下子就考中了状元。

    最主要的是,看样子,他在皇帝那里有些分量?不然会试才三甲,怎么殿试就二甲第二还偏被圣上点为状元?

    赵国公遗憾失了时机,孙良可是高兴的很。

    他与俞阅送走了人,兴奋的直在房子里打转:“竟然是状元吗?真是没想到啊!我就说,姓高的那家伙口气怎么那么酸。”

    俞阅也激动的很,和孙良说起皇帝要了他的文章,讲了自己的猜测:“定是圣上想将这份荣耀给我。”

    说起这个,孙良就问起了俞阅到底帮了皇帝什么忙。

    这个时候也可以说了,俞阅就说起了他在杭州做的事,听得孙良一阵心惊,而后教育他,做事要稳妥,如何如何。

    他是很耐心的态度,俞阅也用心的听着,答应自己以后做事三思。

    不过最后,他却是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若是这样的机会放在了祖父面前,相信您也不会拒绝。”

    孙良被那句“祖父”叫得心里甜极了,又觉得俞阅说的很对,要是这样好的机会在了他的面前,他也会像俞阅一样快速的抓住。不然的话,以孙家的人脉,顶了天也只能让他在殿试上排到二甲末,哪里会有一个状元?

    孙良叹了口气。

    这个时候,又有媒婆上门来,得到俞阅竟然已经定亲的消息,很是意外。看来,这是一个消息不灵通的。

    孙良见这个样子,就想在俞家住下了,俞阅猜出了他的心思,先开口邀请,孙良从这行为里看出了俞阅坚定的想要与孙家结亲不会动摇的心思,心下宽慰的很。

    不过他还是住下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嘛!

    第二天,孙良早早的起床,回了孙家。

    苏氏说他:“这亲都定了,又不能反悔,你还住那里,没得让人家觉得你不信任他,心里不舒服。”

    “我是长辈,他能说什么?我可不想出了什么意外。真被人用手段截胡了,可不得气死我们!”孙良年纪大,才不管这些小事呢。

    他说起了今天游街的事,而后就换了官服勿勿去上朝了。

    今天放榜,俞阅早上送走了孙良后就练了一会儿的字。

    天亮之前他吃了饭,换了衣服进宫。

    宫门口有很多人,等时间到了,他们就被内侍引着去了承礼殿换了衣服,排好队,要去保和殿前。

    排队的时候,俞阅站在了第一排,就觉得赵国公昨天说的那句“状元”不似假的,整个人期待又紧张。

    到了保和殿前,官员陆续来了,他们等了很长时间,听到礼乐响起,天子卤簿到来。

    鸿胪寺的人站在丹陛前,开始宣读:“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初登大宝,感念栋梁之重,特于启昌初年四月三日策试天下贡士。戊申科殿试,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一甲第一名……”

    会试一甲前三名和俞阅,心都提高了起来,殿前几百人,这个时候显得很安静,而后他们就听到礼官后边唱出的名字:“俞阅,赣省九江府安德县人!”

    “咚”的一声,俞阅只觉得心猛然跳的快了起来,咚咚、咚咚、咚咚咚的响个不停。

    他能感觉到,旁边很多人的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他能感受到那种吃惊意外羡慕的情绪。

    为了防止听错,他继续等下去。

    第一名要唱三遍名,这是独有的殊荣。

    第二遍又念开了,念的是:“一甲第一名,俞阅,赣省九江府安德县人!”

    这个声音,在殿前回响,俞阅确定自己没有听错,又从四周隐晦打量的目光里知道的确是自己中了一甲第一名,轻缓的长吐出了一口气。

    等第三遍念完,他在鸿胪寺官员的引导下,出班,上前,跪在了御道左边。

    唱名还在继续,一甲第二名跪在御道右边,稍后于他的位置。

    第三名也跪在御左边,在他稍后处。

    两百二十四名进士,唱完名也用了很长时间。

    皇帝说了几名勉励的话。

    而后,在礼乐声里,由礼部官员捧榜,带着一众进士出宫张榜。

    从正门出去的时候,俞阅深吸一口气又缓缓的吐出,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他领着榜眼和探花,从正门出去。

    正门是皇帝专用之门,除了皇后大婚时可以从此经过一次,本朝也就只有殿试一甲的三人才能有此荣耀。

    其他的人,无论是本科二甲三甲的进士还是王公大臣高品权贵,一律走侧门。

    出了门,会合以后,官员张榜,俞阅带领着众多进士观榜。

    守卫的士兵之外,满街的人头簇动,他胸前戴上大红花,骑上侍从牵来的马,领着众进士一起去游街。

    大街上比过年还要热闹,挤满了人,没有人被榜下捉婿,看来这些进士在成为举人后其中未婚的都已经有了婚约对象。

    这榜下捉婿,大部分是两家有意的人通过气的,不弄清楚别人有没有婚约就随便去捉的少。

    本来他要是与芽芽没有过大礼,只是有结亲的意向,孙家肯定也会弄一个榜下捉婿来宣示他孙家女婿的身份。

    他看昨天芽芽的祖父就有这个意思,怕是想着两是人都交了大礼没这个必要,又担心他怕麻烦才没有说。

    交了大礼还再来个榜下捉婿,的确是很麻烦的事,不过他不是怕麻烦的人。这说起来,也是美谈一桩。

    不过后来知道自己被点了状元后,俞阅就没有趁着孙良的想法说起这件事。

    本来要是凭自己的本事考上了状元也没什么,只是他会试的成绩考了三甲,殿试却成了一甲第一,就太招眼了,会被很多人嫉妒,做事就要低调一点。

    这一点应该也是芽芽祖父主要考虑的原因。

    正想着,俞阅就感觉有东西向着他砸来,他伸手一接,看到手里的是一个荷包。

    他下意识的向着左边看去,只听欢呼声雀起,手帕荷包等东西一股脑的向着他的方向而来。

    俞父年轻,长的好看,又是走在第一位的状元郎,得到的欢呼和被砸的荷包是最多的。

    除些之外,还有一些不用荷包装着的金银首饰玉佩珠钗等东西,甚至还有用油纸包着的糕点。

    到了最后,俞阅不得不骑在马上侧身躲避一些东西。

    这种情况,在入了长安东街时才好转了。因为——

    “姐夫!姐夫!姐夫!”热闹整齐的呼喊声从旁边楼上传了过来。

    这是孙家为了宣示主权想出来的办法:看,这青年才俊是我们家的,大家都知道了,其他人就不要有挖墙角的心思了。

    俞阅听到声音抬头看去,看到左前方二楼上和两个窗户里有几个年轻男孩和女孩双手拿着坠着铃铛的彩缎边摇动着边呼喊。

    他心里升起了一股喜悦来,认真看了一眼,就看到了中间的孙颖正向着他招手。

    她喜笑差颜开,将他记忆里那个冷淡安静的印象又一次打破。这一次,破成了碎片。

    他右手握缰,左手向着她挥了挥,那边的欢呼声就重了。

    接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就响了起来,一时之间热闹极了。

    然后,在他走到窗下后,他就看到孙颖拿了一个荷包向着这边扔过来。

    那荷包轻一点,眼看着砸不到身上,俞阅驱马快走了两步,一伸胳膊才接到了。

    周围的起哄声更重了,俞阅眼望着容光满面对他笑的孙颖,心里极为的激荡,只觉人生也变得明亮鲜妍了起来,整个人意气风发。

    牵马的马夫眼看着周围被士兵挡住的人群骚动起来,很有可能冲过来,连忙牵着俞阅的马向着前边走去,嘴里还向着他告罪。

    俞阅的注意力全都在身后的那扇窗子里,直到看不见了,他才转回了身子。

    游完街以后,到西边大通街的御河处休整,由马夫送回家,被路上的人围观了一路。

    家里门锁着,俞阅正要开门,就见街那边栓子赶着车过来了,铁蛋站在车辕上唤他。

    家门附近也有好些人,有些人还不知道俞阅中了进士,看到他的衣着打听起来,俞阅应对着,车已经驶了过来。

    铁蛋还在车上站着的时候,就问他:“哥,今天好热闹啊,你在街上看到我们了吧?”

    俞阅摇头:“没有啊。”他看到了孙家人,在这之前之后都找过家里人,却没有看见他们。

    “怎么会?!我看到你向着我们招手了啊!”铁蛋有些不相信。

    俞父春风满面的下了车,笑道:“那么多人,哪能那么容易看到咱们?”

    韩氏和香豆这时也跟着下了车,四周熟的不太熟的邻居们都相拥着他们进了屋里,一个个比平时热情了数倍,一下子就让韩氏隐藏在心底的那种“我们从小地方来”的一点点的自卑荡然无存。

    正热闹着,门外传来锣鼓声,大家猜测着报喜的来了。出去一看,果然如此。

    气氛瞬间比刚才还要热闹。

    有夸俞阅文曲星下凡的,有祝贺俞阅做官的。

    俞阅笑着道谢:“多谢多谢!”

    一甲三人,不用朝考,可以直接授官。二甲三甲的人,要根据朝考殿试会试的成绩来确定是留京还是外放。

    这祝贺做官倒也没有什么错,只是祝贺的早了些。

    等送了别人走,已经快傍晚了。

    俞父躺在了椅子上,感叹着道:“我这一辈子值了,我这一辈子值了!”

    韩氏在一旁笑:“好了,这句话今天念了很多遍了,不用再特意念了。”

    “这不是高兴嘛,你是没看到,那些举人老爷们今天对我有多恭敬。”俞父感叹着。

    孙颖买的这块宅子,以前也是文人住过的,附近住着的有很多也是文人,举人多一些,还有进士,以及很少的当官的人家。

    俞阅身份的升高,让俞父的身份也跟着升高了。

    韩氏脸上也含着笑,应着:“我们这是跟着儿子享福了,要不是老大,我们现在还在土里刨食呢,哪里有现在啊?铁蛋别说念书了,能吃饱饭就不错了!”

    俞父点着头,韩氏又教育一旁的铁蛋:“看看你哥,考上进士了,多么光宗耀祖的事儿啊!你再看看街上其他人,吃不饱饭穿不暖的多得是,你能念书是命好有了个好哥哥,可得好好念书,不能浪费了这机会。”

    韩氏如今处处的说着俞阅的好,势必要让两兄弟的关系如同亲兄弟一般的亲近,不能让俞阅生出“这是后娘生的弟弟和我不亲”的想法,对他可是真比亲儿子还上心了。

    铁蛋也知道韩氏的话不假,点头应着:“我会好好的念书,以后也考上进士!”

    韩氏笑骂他:“你还考进士呢,能考上举人就不错了!算了,我也不指望你考个举人了,我死前能考个秀才我就谢天谢地了!”

    乡下人,没那么多讲究,也不避讳说生死,韩氏说了这话,俞父笑着应:“行得行得,没看到金豆都考上秀才了吗?铁蛋好好努力,一定可以的!”

    铁蛋期待的望着俞阅,俞阅鼓励他道:“好好努力,一定能考上!”

    铁蛋高兴极了,兴奋的问俞阅:“那哥我能考上举人吗?”

    可见他说着要考进士,对于自己还没有那么多的信心。

    “用心学习总能考上,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俞阅鼓励铁蛋,铁蛋听了一下子高兴了。

    俞阅望了望一旁的栓子,也鼓励他:“你好好学,到时候也回舒州去考一考。”

    栓子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俞阅这样说了,听了后还是很激动的问:“我……我真的能去考吗?”

    “自然能!你学得可不比铁蛋差,要考个童生也不难,不过还得再学一学,说不得能一次考个秀才呢!”俞阅也鼓励他。

    “嗯,我一定好好的努力!”栓子说着转过了头去,怕大家看到他眼里的泪。他心里实在感激俞阅,不但收留他,还让他识字念书。

    韩氏看到这里也乐得很,觉得俞阅说栓子能考上童生那就一定能考上,那她死后到了地下见了爹娘和哥哥脸上也有光,能受到娘家人的尊重。

    趁此机会,韩氏又教育了一趟铁蛋和栓子要好好学习的话。

    相似的场景发生在京城里无数看过新科进士游街的人的家里,家里没读书的人都感叹今天的热闹,读书的更多是感叹新科进士的风光,趁此机会教育孩子。

    俞阅更是成为了榜样。

    孙家里,苏氏也趁此机会教育家里的子孙要好好的念书,像他们的侄女婿/妹夫/姐夫学习,好好念书,将来也考个进士出来。

    孙颖那些还未婚的妹妹一个个都羡慕她的很。

    “闻喜宴后,姐夫怕是就要授官了。”

    “成了亲就是官夫人,六姐是咱们姐妹们里命最好的了。”

    “唉,我也不奢望嫁个什么年轻举人,能嫁个科试成绩好的秀才,将来考上举人谋个好差事就不错了。”

    孙颖接受着妹妹们的羡慕,笑着安慰她们:“这夫君身份高了是好些,可最重要的还是看人贴心不贴心,不贴心了,就是嫁给达官显贵日子过的也不如意。”

    这话让妹妹们听了,觉得也是这个理,也不必要一味的羡慕身份高的。一个个也安慰起孙颖,说俞阅看着就是个体贴的人,成婚后肯定对她好。

    孙颖听了这话心里高兴极了,她比谁都觉得,成婚后俞阅会对她很好,很好很好,极好。

    她心里也期待起了月底婚礼的到来。

    如今是四月中旬,离成婚也就十来日的光景。

    婚期将近,俞阅很忙很忙,他要准备闻喜宴,还要准备婚事,同时还要抽空处理一下同科做会试录的事,以及不得不参加的同科聚会和留时间给闻喜宴后的樱桃宴。

    这一天天下来,他觉得简直比起他挑灯苦读还要累。

    不过,他心里高兴,整个人有一种充盈的感觉。

    很快,闻喜宴的时间到了。

    闻喜宴又名琼林宴,是皇帝宴请新科进士的宴席,此次宴会的地点在宫外的花仙园。

    花仙园里种满了芍药,此时正是花期,园里景色很美。

    宴会举行的很顺利,皇帝来了说了一些勉励的话,象征性的动了动筷子,大家也没怎么吃,宴会主要用来交流了。

    散会后,有的人在园里赏花,有人的离开了。

    俞阅没有留下。

    他真的很忙很忙!

    他本来准备在酒楼里请客,省事。俞父和韩氏不同意,觉得太费钱还不一定能吃好,可他们对于京里的厨子又不了解,还得找人打听哪个厨子好。

    俞阅一回了家里,俞父和韩氏都围了上来,俞父期待的问他:“你见到圣上了?他跟你说话了?”

    俞阅点了头,俞父激动的双拳相撞,整个人兴奋的很:“我儿子厉害,都跟皇帝说过话了!”

    韩氏也激动的很,问他:“圣上长什么样儿?”

    这话韩氏之前在俞阅参加完殿试后就问过,俞阅以认真考试不敢直视天颜做回答。

    这一次也避不过去了,他考虑了一上,回答:“英俊,有威仪。”

    韩氏了然的点了点头,表示知道,没有再追问。

    俞阅问起了厨子找的怎么样,俞父说还没找到,俞阅想着要不要去问一问孙家,毕竟两家离的也不远,孙家人肯定对这些很了解。

    俞父有些不愿意,觉得这种事不应该麻烦孙家,不过孙颖写信时问起这事,俞阅也没客气,最后还是要了孙家介绍的好厨子。

    而后俞阅就去参加樱桃宴,这樱桃宴是每科殿试完了以后,所有在京的新科进士们自己举行的宴会,目的就是相互认识,交流感情。

    基本上就是每省的人坐一桌,像江浙这样的科教大省,考中的进士多的就分两桌,人数少的省份就是两个省合坐一桌。

    赣省今年中了十个人,算不上多。南昌府有两个进士,九江府就只有俞阅一个。苗盛没有考中。

    俞阅是其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也是考的最好的一个,大家对于他的态度亲近极了。

    俞阅趁机向南昌府的进士说起自己认识南昌府的王宝坤,引出话头,隐晦的向人打听起王宝坤来。

    这次会试让俞阅高兴的一点就是王宝坤没有考中,现在还是个举人,根据对方在田志身边的情况来看,上辈子没考中,这辈子恐怕也不好考上。

    参加完了樱桃宴,俞阅就回了家。

    第二天他去了礼部,接了任他为翰林院修撰的圣旨,领了造进士牌坊的银子,询问一番,得知他可以请了两个月的回乡假。

    回到家以后,家里人都围着圣旨看,激动的摸都不敢摸。

    俞父让俞阅念圣旨上的内容,听到俞阅被授六品翰林院修撰的官后,激动的哭了,呜呜的说着:“这辈子值了,值了!”

    俞阅感到了自豪,安慰他,又让栓子去给孙家传个话,孙家人知道了以后很高兴。

    婚礼事忙,俞阅紧张的准备着婚礼,很快,成亲的日子就近了。

    成婚前一天,俞阅带着一些婚礼必备的东西去参加孙家举办的出阁宴,孙家大小亲戚都来了,见了俞阅都是一阵夸。

    从孙家回来以后,家里这边的很多朋友都来了。俞阅的亲戚都在赣省,这次来得基本是朋友。

    很多都是第二天要跟着俞阅去孙家迎亲的,晚上都住在了俞家。

    不过也没怎么睡,喝酒猜拳打马吊玩双陆,天快亮之时才睡了。

    睡得晚就起得晚,不过午时前也到了孙家,经过叫门、做诗、散红包、吃饭等一系列的事,终于把新娘子背上了花轿。

    新娘迎回了以后,俞阅象征性的踢了轿,引着孙颖跨火盆,带她进新房里。

    而后,俞阅出去招待孙家过来的亲戚,很是一阵忙乱。

    等大家都吃完了饭,都过了未正(14点)了,孙家的女性都在新房里陪着孙颖说话,俞阅过来看了一下,给她带了点吃的,不过大家都说中午吃过了,拜堂前不能吃,也就没吃。

    而后就调侃俞阅会心疼人,笑闹一堂。

    沿海省份,不像中部西部的省份一样天黑的晚,申时没过(不到17点)天就开始变暗了。

    吉时在酉正一刻(18:15),孙颖重新盖上盖头,俞阅带着她出了新房,在厅里举行了婚礼,而后孙颖被送入洞房。

    俞阅在外边招呼大家吃晚饭,吃完饭后,在新房里还有一些仪式要举行,因着俞家这边只有韩氏一个长辈,很多由男方婶婶嫂嫂的事都有她来做了。

    仪式完了以后,女方宾客散场,男方大部分就散了,剩下的一些朋友,诸如袁不落和苗盛,还有一些同科,就闹起了洞房来。

    不过俞阅先前招呼过,也请大家吃完饭,让他们手下留情,加上没有同族的兄弟,倒是没怎么闹。

    等人散了后,房里终于只剩两人了。

    孙颖洗去了妆容,俞阅招呼她吃东西,坐在椅子上累得起不来,对着孙颖道:“成个亲简直比连考三场试还累。”

    孙颖吃着饭,笑道:“我还可以。”身边都是自己亲戚,陌生的女性少,这宅子也是她熟悉的,也没什么不好的感觉。

    说到这里,她有些担心问:“在京城成亲,亲戚们不会说什么吗?”

    俞阅笑着摇了摇手:“有意见也给我憋着,谁还敢对我有不满不成?我身份高,我说了算。”

    孙颖笑了。

    俞阅又道:“我家那边婚闹相对来说还罢了,但也够你受得了。咱们在京城成了亲,回去了补办一场宴席,认认亲戚,也就行了,他们就不会怎么闹。

    我只两个月的假,这已经用掉几天了,来回路上再用点时间,在家里也就待不到一个月,很快就回来了。”

    孙颖感受到了俞阅的体贴,心里很甜,低着头吃着饭,应了一声“嗯”。

    俞阅侧头看她,在红烛的照耀,孙颖比平时更美。

    他坐过去,将人抱坐在自己怀里,孙颖羞恼道:“我还没吃完饭呢!”

    “那你吃快点。”俞阅催促。

    屁股下杵着东西,孙颖怎么有心思吃饭,勿勿吃了一碗,就被俞阅抱到了床上。

    孙颖羞的很,骂他:“老不正经的!”

    话一出口,两人都怔了一下。

    俞阅疑惑的问:“我老吗?”

    孙颖摇着头,尴尬极了,拉着俞阅的袖子道歉:“我是不知怎么一时糊涂了,乱说完,你别生气!”

    俞阅哈哈大笑,亲了孙颖好几口:“我不生气!我高兴的很。”前世里,孙颖也这样骂过他,也就骂过一两次吧,不过他能从她的眼神里看出来,她经常在心里这样骂他。

    孙颖莞尔:“被说老还高兴?”

    “你说的就高兴!再说了,我高兴是因为今晚是我们的洞房花烛夜啊!”俞阅说着,就压倒了孙颖。

    第二在,两人起得晚,孙颖有些担心,却见敬茶时韩氏和俞父半点都没有不高兴,对她亲切的很。公婆好相处,她心里舒服极了。

    而后,他们就准备回家要带的东西。

    第二天,回门时俞阅带了栓子和铁蛋,在孙家又是好一番热闹,而后向着孙家人辞行。

    在家里又待了一天,就坐船回老家了。

    在船上的时候,俞阅住的是上等房,床、桌椅、厅都有,很是舒适方便。

    从京城到杭州这一条水路,俞阅曾经走了无数次,以前从来没有想过,他会以高贵的身份,以一种“衣锦还乡”的心态,来走这一段路。

    这一世,他读了书,考了科举,当了官,命运完全不同了。

    人生的路还很长,但他会好好努力,让自己,让俞家,过的越来越好。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小天使灌溉营养液:“小蜜橘”+10、“侧耳聆听_t”+5。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