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他是安王爷的人
宋端到督捕司来了。
他来看望他的救命恩人。
救命恩人的一双手被他握在手里很久了。
桂熙的脸涨得通红,一直在扭头示意陈遣农救她。
陈遣农也很为难。
他已经提醒了几回宋学士:“宋大人,您里边请。”
“少年出英雄啊。桂护卫年纪轻轻,却如此勇猛,又有一身好武艺,长得又俊,老夫真是越看越欢喜。”
宋学士站在门前,拉着她左看右看,不止声地赞叹。看了一遍还不够,上下打量几回了,仍看不够似的。
“桂护卫长的好,长眉秀目,双眼清澈有神,这耳垂也是有福的相。好,好。”
这宋大人是想给她做媒不成,对她的相貌如此在意?
大约是这日光太明媚,照得她整个人熠熠生辉,惹人喜爱。
宋端拍拍陈遣农:“陈总督头,老夫想要横刀夺爱了,可如何是好?”
“宋大人,您的意思是”
“你看,贵司人才济济,我若是跟你要桂护卫,你可舍得割爱?”
“这个”
陈遣农未曾想过宋端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一时无法回答。若是普通的捕快,要便要了。不过这阿熙,不说她是安如玉或白子苏的人,她是女扮男装,如何随便相送?
即使他陈遣农再圆滑,再想往上爬,总归有着些测隐之心。阿熙在他身边,他还好护着些。这去了外人那里,若是惹了祸该如何是好?
“宋大人,里边细说。”
宋端见陈遣农犹豫,未再坚持。
他在皇上面前并非只表了桂熙一个人的功劳,自然是要将整个督捕司,陈遣农,汪澄一起表功的。桂熙提了护卫,月俸也多了些。
宋端心里仍是疑窦重重。
刺客是冲着他来的,却在最后关头放过了桂熙。
这刺客到底是什么人?
他先来看看陈遣农的反应。不过应该不会是他,要不然督捕司的人不会上山来淌这趟浑水,今日陈遣农的反应也无异常。
这个小护卫舍身相救,却又似懵懂,不像是对方放下的钩子。若是钩子,也当武功要高过刺客,或是明面上将刺客击退,哪能留下这么大的漏洞。
这小护卫背后到底还有什么人呢?
他的人这两日盯着她,说是看到容家的小公子进了她的住处,第二日才走,两人关系不一般。
难不成她背后是容溪亭?可为何中间还有一个容家小公子,老子做事还要搭上小子?这容家小子经常往外到处游荡,不像是个插手朝廷事务的人。
难不成这些都是障眼法?
何况这这小护卫的长相,与容溪亭有些相像。
宋端心里吃不准,总要带她去试试容溪亭,顺便把她放在身边做鼠忌器。
陈遣农却偷偷跟他说:“宋大人,不是我舍不得,这小子,安王爷看得得很,我不敢随便往外送。”
“安王爷?安如玉?”
“是。”
“他是安王爷的人?”
“这个我不好说,安王爷从未正式跟我说过什么。不过”
陈遣农前后左右望望,确定方圆十步里只有他和宋端两人:“有次阿熙被人冤枉,进了刑部的大牢,安王爷亲自去刑部把她救了出来。阿熙有个小兄弟犯了点事被关进去了,也是她找了安王爷,把人捞出来了。他们之间,关系不简单。”
“当真?”
“宋大人,这我可不敢瞎说。若是别的什么护卫、捕快,大人看中哪个说一声便是,只是这个阿熙,我得先问问她,免得得罪了安王爷,我的位子也不稳,您说是不是?”
宋端磕着茶盏陷入沉思。
怎么又扯进来一个安如玉?
朝廷里都知道,安如玉与四皇子关系亲近,他宋端在朝堂上曾替四皇子说过话,按理来说,安如玉和他是同一个阵营的,不过,官场上的布局诡谲多端,他并非坚定地站在四皇子一边,难保他们不将他作为一颗棋子丢出去,嫁祸于对方。
那刺客会不会就是三皇子派来的呢?
也有可能。只是,若三皇子的人与阿熙没有干葛的话,当时也就下手了,哪还有他宋端端着茶杯坐在这里七想八想的呢?
总之,就是要看这小护卫背后的人是谁。容溪亭?安如玉?还是别的什么人?
“陈总督头,不瞒你说,遇刺以来,我一直心惊胆跳,一出门便怕又从哪里跳出来一个刺客,若是光天化日倒也罢了,若是进了阴暗或人烟稀少的地方,便觉着杀机森森。即便在自家宅子里,也时时生怕围墙上跳下一个蒙面人来。”
宋端掏心掏肺,陈遣农听得一头雾水。这苦水倒了是何用意?
“就算此刻,这里只有陈总督头和我,我也有些怕你突然跳起来将我一剑刺穿”
“宋大人,下官可万万不敢。”
“老夫自然知道。只是止不住的瞎想,真是寝食难安哪。”
“大人不必过于忧虑,这京城是皇帝脚下,刺客不会如此胆大包天,敢在京城搞刺杀。”
宋端摇摇手:“那你说那寺庙里还有十几个和尚,众目睽睽,那些杀手还不等天黑,一呼噜全给杀了,鲜血能喷上半空,满地满地的血和尸体。老夫一合上眼,那血淋淋的场面便在眼前,挥之不去。”
“皇上已经责令追查了,法网恢恢,那些丧心病狂的凶手定然逃不掉的。”
“那些刺客来去无影踪,怕是难追。”
“宋大人请放心,刑部、皇上的东、西司都在追查此事,总归会有个交待。”
“交待而已。老夫现在最担心的,不是能不能捉到凶手,而是在捉到凶手之前,我会不会被再次刺杀。”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