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四合院:开局小试牛刀,谗哭众禽 > 第317章 北方制药厂

第317章 北方制药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苏晨一听王雪的话,便说道。

    “小雪,你这话是有什么意思吗?”

    “我没有,我说那东西不是真的,我说的都是错的!你做的事水平很高啊!”

    “我由衷地钦佩你。我现在不会告诉你,我徐姐的故事还没有讲完。”

    “我们是来跟徐姐做生意的。我无法以正式的方式与你交谈。”

    王雪说完这句话,白了苏晨一眼,然后坐直身子,看向徐惠珍。

    “徐姐,你继续说吧,别跟他一样。”

    徐慧珍看到王雪的话,哈哈大笑起来。

    “那我继续说,我们做小本生意的人,总是注重那几点,区区几毛钱,怎么能想出开药厂这么大的主意呢?”

    “我要给大家介绍的制药厂老板是我的小学同学,他的名字叫郭明。”

    “苏晨,如果你想联系制药公司,你可以尝试联系我的同学郭明。到时候你提起我应该问题不大。”

    苏晨听到徐慧珍的话,心里很是激动,她没想到事情会这么顺利。

    所有的问题,只要来到徐惠珍身边就迎刃而解了。

    “徐姐,我们这一万剂……到了订单的时候,多说点,少说点。”

    “此外,我们还要求生产速度。如果没有一定规模的药厂,恐怕接不了这个订单。”

    “哦?那需要多大规模的药厂?”

    “应该有几百人吧?”

    “一般情况下,一个几百人的药厂至少有十几条生产线,有的生产注射剂,有的生产片剂。”

    “对于这种规模的药厂来说,绝对可以多拥有一两条生产线,为临时追加订单留出空间。

    规模太小的药企不具备这种实力。”

    徐惠珍听完苏晨的话,哈哈大笑起来。

    苏晨看到徐慧珍笑成这样,心里有些疑惑。

    “徐姐怎么了?难道你同学的工厂接不了这么大的订单吗?”

    “苏晨,你误会了。我笑的意思是,你低估了我老郭同学的实力。”

    “哦,原来如此,他们药厂能有多少人?”

    “你怎么认为?”

    王雪一听徐慧珍让她猜,立刻说道。

    “既然苏晨哥说几百人有点少,那么药厂里肯定有一千多人了!”

    “我去参观了苏晨弟兄原来的单位——红星轧钢厂,那个工厂规模很大。”

    “但工厂和药厂在数量和生产工艺上绝对没有必然的不同,工厂会需要更多的人,而药厂则不需要那么多人。”

    “我认为,除了工人加上管理岗位和后勤人员,这个数字还是比较合理的。”

    听到王雪的分析,苏晨连连点头。

    徐惠珍见两个人的回答一致,笑着说道。

    “你说的不对,他的工厂是一家大型制药厂,有三千多人。他是北方制药厂的厂长。”

    王雪一听徐慧珍这话一出,立刻就明白了。

    “原来是北方制药总厂,我就明白了。”

    “北方制药总厂设有化学原料、化学制剂、制药业务、制药工程、生物医药等主要业务板块,覆盖医药研发、制造、流通全产业链,员工人数超过3000人。”

    “拥有原料药和制剂两大生产基地,制剂生产基地占地9万平方米,拥有生产线20余条,年生产能力数亿片。”

    “仅氯霉素的产能就能满足全国60%以上的需求,如果徐姐真要帮我们联系北方制药厂,帮我们监督我们苏氏麻沸散的生产。”

    “按照他们工厂的速度,从配置到调试,生产药剂最多只需要一两天的时间。”

    “但是苏晨哥哥,你得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种子厂的胃口很大,一旦生产线开始运转,未来量产的速度只会比这更快。”

    “以我们现在的消耗量,生产线愿意给你吗?开车是两种不同的事情吗?”

    听到王雪的介绍,苏晨连连点头,毕竟他引进的药厂规模实在是太大了。

    “徐姐,我听王雪说,你同学的药厂这么大。他愿意给我这些药吗?主要是我们的量没有那么大,而且还这么着急!”

    苏晨此话一出,徐惠珍摆摆手说道。

    “苏晨啊!如果你这么说,那你就多虑了,以我和郭明的关系,我让他做点什么,也是他想要的,他欠我一个大人情。”

    “因为我们是同院邻居长大的,高中毕业后他报考了东北的医学院。在医学院学习了几年后,他留在东北继续发展。”

    “由于工作能力突出,吃苦耐劳,短短几年,他就成为北方制药厂厂长。”

    “要知道北方制药厂是一个拥有三千多人的大工厂,他没有太多时间去看望老人。”

    “作为长子,郭明一直希望父母能够跟随他到东北定居。不过,老人在帝都生活多年,很难离开家乡,而且东北冬天的天气还这么冷。”

    “再加上当时哥哥姐姐还小,一家人都不可能单独跟着他,这需要多么强大的财力啊!”

    “除了物质条件之外,与帝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两位老人实在不想去那里,所以就一直住在帝都了。”

    “最初几年,老人年纪还不算大,身体状况也比较好。但近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身体越来越差。”

    “郭明的弟弟妹妹虽然都长大了,但都在外地打工,父母也不愿意给在外打工的人钱。如果你的孩子闹事,即使你生病了,你也不愿意和你的小儿子或女儿说话。”

    “我什么事情都愿意和郭明谈,但那是我力所不及的,郭明也无能为力。他不可能丢下这么大的乱子,又回到这里来。”

    “更何况,郭明已经在那里定居了,他一直在等待机会。”

    “我想在未来的几年里无论如何都把父母搬到东北,或者让在南方发展不好的妹妹回家照顾父母。”

    “但现阶段,老者才刚刚六十多岁,还没有到无法再动的地步,所以他从来没有这么残忍过。”

    “郭明把两位老人托付给了我这个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于是,我作为老邻居、老朋友,接下了照顾郭明留守父母的任务。”

    “另外,我自己开了一家餐厅,我一般都会时不时的请厨师做几道菜,我亲自送上来。买米、面、水果不再是问题。”

    “因此,家里的两位老人都把我当成自己的女儿一样。”

    “这次你知道了吧?你张口要他炼药,并不代表你不给他钱,哪怕你不给他钱,看我的脸色,他不可能不为你做这些。”

    “照顾父母这么多年,没有什么功劳,只是辛苦,而郭明本人也是一个非常怀念旧情的人。”“如果只是这么点小事,他绝对不成问题,所以苏晨不用担心。”

    徐慧珍对此还是信心满满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