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互联网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新材料研究院开启了奋斗的新篇章。一个又一个科技创新的里程碑,在这片沃土上拔地而起。
老张调好参数,看着烧结炉里发出暗红的炽光,眼神中透着一股矢志不渝。
小吴正全神贯注地分析着气凝胶的微观结构,为它能尽快&34;上车&34;而紧张着。
一台台大型设备,一间间实验室,一张张年轻而坚毅的面孔新时代的科技尖兵,正以创新为笔,书写着国之重器的不朽诗篇。
赵阳拿起手中的石墨烯和空气凝胶样品,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无数应用前景。
作为新一代的超级材料,石墨烯的强度比钢铁高100倍,导电性能比铜高10倍,热传导率更是达到了5300w/mk。
这意味着用它制造的电路,耗能更低,散热更快,简直就是电子工程师的梦寐以求啊!
&34;小吴,咱们是不是可以用石墨烯来做高性能电池想想看,要是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电池容量翻个几番,该有多棒&34;赵阳兴奋地问道。
&34;完全没问题!&34;小吴使劲点头,&34;石墨烯超级电容,充电速度是锂电池的100倍,寿命更是能用20年!拿它来改造动力电池,分分钟实现&39;一路开到地球另一端&39;!&34;
众人顿时眼前一亮。
谁不想要电量大,充电快的电子设备呢一旦实现产业化,这绝对是一场革命性的突破!
想到这,赵阳又看向另一块样品。
这是他们刚刚研制成功的二氧化硅气凝胶,密度只有3mg/cm3,比空气还要轻6倍。但奇妙的是,它的强度却丝毫不输于钢铁,简直就是&34;外柔内刚&34;的典范。
&34;老张,二氧化硅气凝胶是不是还有超强的隔热性&34;赵阳若有所思地问。
&34;那是当然!&34;老张笑着说,&34;导热系数只有0017w/mk,是普通保温材料的1/10。更厉害的是,它几乎不吸收红外线,对太空背景辐射也能很好地隔离。&34;
赵阳一拍大腿:&34;那不就等于,咱们彻底攻克了高超音速飞行器的隔热难题吗用它做防热涂层,再大的气动加热也不怕了!&34;
众人登时兴奋起来。要知道,高超音速飞行最大的挑战就是大气摩擦带来的高温,动辄几千摄氏度。而有了气凝胶这层&34;隔热衣&34;,再烧也烧不穿了!
一时间,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对新材料的应用畅想连篇。在他们眼中,一个个前所未有的科技革命正呼之欲出:
轻质高强的石墨烯复合材料,或将颠覆航空制造;
超级电容器和高能量密度电池,会让新能源汽车&34;一飞冲天&34;;
气凝胶隔热涂层,更是助推高超音速导弹&34;一路領先&34;
在这个创新驱动的新时代,材料科技俨然成了基础研究的&34;发动机&34;,驱动着一个个尖端产业乘风破浪,砥砺前行!
与此同时,一场轰轰烈烈的信息革命,也在神州大地上悄然兴起。
自从第三代计算机在炎国普及,人们的生活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些曾经只能在实验室里见到的大型机,如今竟然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从工厂车间到商场超市,从学校教室到政府机关,到处都能看到计算机的身影。
而最让人惊喜的是,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一台台&34;巨无霸&34;竟然越来越小巧玲珑。
曾几何时需要一间大厅才能容纳的主机,现在居然可以搬上桌面,甚至装进公文包里。
人们惊奇地发现,计算机不仅能为工程设计,科学研究服务,还能帮助他们打字,绘图,处理文档,编辑表格,简直就是一个无所不能的&34;魔法师&34;。
正是在这股&34;计算机热&34;的推动下,一个个软件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什么文字处理,表格制作,图像绘制一款款新颖实用的软件不断问世,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办公,学习效率。就连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编程语言,也开始走向大众。
什么basic,pascal,c原本冷僻难懂的代码,经过改良包装后摇身一变,成了人人都爱学的编程入门。
一时间,电脑培训班遍地开花,计算机专业成了香饽饽。
一大批&34;程序猿&34;和&34;攻城狮&34;脱颖而出,成为这场数字革命的弄潮儿。
在他们的推动下,信息产业一派欣欣向荣,硬件制造,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各个领域竞相发展,生机勃勃。
如此迅猛的信息化浪潮,就连赵阳这个&34;始作俑者&34;也颇感意外。
他自豪地看着一份份统计数据:炎国的电脑普及率,竟然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软件产业的年产值,更是以几何级数飞速增长;至于计算机人才的数量之多,质量之高,简直令人瞠目结舌。
作为新炎国的&34;硅谷&34;先驱,赵阳对这一切感到由衷的自豪。
他知道,炎国正以非凡的速度弯道超车,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看到祖国的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赵阳也按捺不住心中的雄心壮志。
他决定,是时候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了——互联网!
1969年魔国国防部的一个叫做arpa的项目。
它把四台大型机连在一起,用电话线传输数据,实现了异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谁能想到,从这样一个简陋的雏形,竟然孕育出了今天的互联网帝国呢
而今,面对西方国家在这一领域的绝对领先,赵阳深感责无旁贷。他要带领炎国尽快实现&34;弯道超车&34;,在信息高速公路上一路领跑!
但他也清楚,发展互联网绝非易事。这可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软硬件,网络,标准等多方面的协同发展。
首当其冲的,就是互联基础设施的建设。光纤,交换机,路由器缺一不可。
&34;老刘,咱们先从局域网做起吧。&34;赵阳对网络组的负责人说,&34;通信协议就用tcp/ip,在此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设备互联。&34;
老刘点点头,提醒道:&34;组长,局域网的覆盖范围毕竟有限,要建设广域网,非得有骨干网作支撑啊。&34;
&34;这个我知道。&34;赵阳微微一笑,&34;咱们可以利用现有的公用电话网,采用x25分组交换技术,把各地的网络连接起来。当然,到了关键时候,还是要铺设光缆的。&34;
说到这,他话锋一转:&34;对了,交换机,路由器的研制进度如何&34;
&34;报告组长,咱们自主开发的交换机已经定型了!&34;老刘兴奋地说,&34;性能完全不输思科,华为!至于路由器,核心器件已经攻克,很快就能下线!&34;
赵阳赞许地点点头。
他知道,这些看似不起眼的&34;盒子&34;,可是互联网的必备神器。没有它们,数据就只能在&34;机群&34;里打转转,哪儿也去不了。
接下来,他们又讨论了idc机房,骨干网,接入设备等等建设方案。从网络拓扑到设备选型,从布线标准到互联协议所有技术细节都要考虑周全,容不得半点马虎。
在一番热烈讨论后,一个全新的&34;炎国互联网&34;蓝图跃然纸上:
八纵八横的国家骨干网,如四通八达的&34;信息高速公路&34;;
遍布各地的卫星通信站,宛如镶嵌在国土上的&34;明珠&34;;
连接千家万户的接入网络,又像一张张交织的&34;蛛网&34;,将神州大地紧紧相连
看到这个宏伟蓝图,赵阳的心情无比激动。他知道,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来临!一个互联互通,万物智能的美好愿景,很快就会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实现!
当晚,他便把这个规划上报给了有关部门。理想很快得到了批准,一场轰轰烈烈的&34;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34;就此拉开帷幕。
在赵阳的部署下,材料所迅速成立了&34;光通信实验室&34;,开始了光纤,光缆的研发攻关。
而电子所这边,更像打了鸡血一般。什么光收发器,光放大器,光开关各种高精尖器件,在他们手中变成了唾手可得的玩意儿。
赵阳常常亲自参与技术攻关,和大伙儿并肩作战。看着一个个技术难题被攻克,一件件设备从无到有,他就像个孩子一样手舞足蹈。
………
可以的话,给小女子点点爱心送送免费的为爱发电,点点催更就能送,一天满500为爱发电块礼物就加更,因为是全职写手,拜托了,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