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潭
【自娱自乐存起来自己看的,也不发表~请大家绕道不要看啦,谢谢!】
“原先提携你的,是老二媳妇。”老夫人喝了口松子泡茶,淡淡道,“你且先歇息几个月,让副管事跟着芸蝶做事吧,我再罚你两个月的月例,你回去后好好想想。”
刘管事更是汗如雨下,他从原先一个小厮做到如今的一房管事,其中艰苦怎足道出?老夫人轻轻一句话,就能耗损他多年的努力,看着原先还真是看错了眼,他不敢多说话,领罚就退下了。
阿满扭头找自己的额娘,伸出着胖胖的藕臂,小脸泪痕未干。
薛芸蝶对喜塔腊氏歉意地笑笑:“这孩子还有些怕生呢。”
伸手把阿满抱了回去,阿满立刻搂住额娘的脖子,不住地抽噎,委屈得很,再也不要别人抱他过去了。
老夫人轻声道:“芸蝶,我看孩子也有些饿了,你先抱他回去吧。”又对沈氏、林氏等人说:“你们也先退下去,我想休息一会儿。”
喜塔腊氏脸色冷冰冰的,背脊挺得很直,众人很快退出去了。
老夫人道:“老二媳妇,你知道我为什么把你留下来吗?”
喜塔腊氏道:“该是因为刘管事吧,这事也怪我,没有事先想到,跟刘管事说清楚。”
老夫人摇了摇头,语气依旧淡淡:“你可别看我老了,就当我是个老糊涂了,你调教出来的人,会这么不懂事?芸蝶固然有做得不足的地方,但她年轻经验不足,那你呢?你就没有存心算计她了?我告诉你,我这次先杀鸡儆猴了,以后再让我发现,可就不止这么简单的处罚了。”
喜塔腊氏心里冷笑,她和薛芸蝶都有错,就只警告她吗?面上却叹道:“是我糊涂了,以后断不会再有了。”
老夫人点了点头,闭上眼睛躺在藏蓝百吉纹杭绸迎枕上,脸色无血般苍白。喜塔腊氏默默看着,心想老夫人身体倒是越来越差了。
办过百日宴,阿满的大名也确定下来,等陆续把事情忙完,已经到秋风起的时候,阿满也快要半岁了。
薛芸蝶把想去李家一趟的事给明相说了,明相赞同:“你带着阿满去陪老人家几日,”他顿了顿笔,又细细地叮嘱她,“路上一定要带着护卫,每日不要太累,夜里不能长时间看书,也不准做针黹,长锁要是吵你,就让他跟奶娘睡,记得吗?”
薛芸蝶嫌他管得多:“我就是去住几天,您说这么多做什么。”
他放下毛笔搂住她的腰,笑道:“好不容易养了这么多肉出来,你要是再瘦回去,我可不准。”低头亲了亲她的面颊,轻声说,“我还让陈义跟着你,如何?”
薛芸蝶摇摇头:“陈义要贴身守着您,我不要。”
明相见她不愿意,就找了另一个护卫队长跟着她回晋阳城李酒庄。
薛芸蝶和老夫人说了,第二天一早就套马,带着阿满一起去晋阳,晋阳路途遥远,到的时候已经是第十天早上了。
李汤氏早就得了信,派管事在官道上等她,等接她回到李家,大舅母、二舅母和两个嫂嫂都等着,薛芸蝶和众人一一相认,把自己带的礼和糕点等物分了,陪李汤氏在李家后院散步。
李汤氏抱着阿满不放手,阿满揽着曾外祖母的脖子,也打量着周围陌生的景色,他喜欢别人亲他,李汤氏亲了亲他的鼻子,他就咯咯笑了好久,也很愿意让曾外祖母抱着。
李汤氏一一指给薛芸蝶看她小时候玩的地方,在那棵歪脖子树上骑过马,在白石拱桥上钓过鱼,在那间耳房里和小丫鬟躲猫猫。
薛芸蝶仅仅是笑,看李汤氏换手抱阿满,伸手想把孩子接过来:“还是我抱吧,您抱这么久,手也该酸了,他又长得重。”
李汤氏却不要薛芸蝶接过去,笑道:“没事没事,他才多大点,”亲了亲阿满柔嫩的面颊,问他,“你说是不是啊,你娘亲还嫌你重呢。”
阿满觉得亲得很痒,咯咯地笑。
走了一会儿,薛芸蝶跟李汤氏回东跨院。
东跨院外面的几株枣树长得好,挂满了红通通的枣子,李汤氏让婆子拿杆打许多下来,洗好后装着青瓷碟里端上来,笑着让薛芸蝶尝尝:“你小时候最喜欢吃,还非要爬到树上自己摘,结果额头都摔破了,把伺候你的嬷嬷吓得不得了,幸好你大舅母拿膏药给你擦,没留下疤。”
薛芸蝶下意识摸了摸受伤的地方,早就光洁如新了。
她捡颗枣子吃,阿满看到额娘拿枣子,自己也想要,伸着小手就去抓,反正他也没长牙齿,薛芸蝶拿了颗让他玩,他努力伸着手把枣子往嘴巴里塞,啃得到处都是口水。
李汤氏声音低了些:“这次让你过来,不光是想见见孩子,我还有一件事要跟你说,上次你让我帮你看着永昌商号,现在我手底下的管事有点发现。”
和永昌商号有关,薛芸蝶立刻起了慎重:“您尽管说就是。”
李汤氏先屏退左右,才继续说:“我早说过他背后有人撑着,却没想到来头这么大,永昌商号的主人胆子也大,他们最重要的货物就是纻丝、罗、绢等物,比别的商号能便宜两成,你可知道这些丝绸是怎么来的吗?”
薛芸蝶想起上次邢简也说过这件事,李汤氏笑了笑:“你知不知道朝廷的织造局?”
薛芸蝶点头,这个她自然是知道的,有朝廷官局,一个在金陵,一个在京师,都归工部,除此之外在浙江、南直隶等八省直各府州还设有二十二处地方官局。各地方织造局岁造段匹的原料,为本府州民间交纳的税丝,经费多出自里甲丁田税银。而供役工匠,则是通过匠籍制度强制征发而来,并编入各地织造局的。
“您说永昌商号的事和织造局有什么关系?”薛芸蝶有些不解。
李汤氏喝了口茶,慢慢说:“永昌商号卖的丝绸,就是织造局做出来的东西。”
薛芸蝶并不了解其中的内幕,却也知道这很不可能做到,不由皱眉:“织造局做的东西,怎么会出现在这种商号里?”
李汤氏叹道:“织造局一贯都是搜刮民脂民膏,除了必须要上供的岁缎,还还额外加量。有些人动歪心思,就勾结织造局的织造太监,低价买税丝,用织造局里头服役的匠人来做丝绸,再偷偷卖到外面,所得的利润高得惊人。但是一般商贾是不可能搭上织造太监的,织造太监一般都是司礼监直接派人下来,寻常的官员都只能对这些阉人毕恭毕敬。”
难怪永昌商号的丝绸,总是比别的商号便宜,薛芸蝶总算明白了其中的猫腻。
永昌商号的背后是纳兰家,三爷在管这份家业,难道是三爷勾结司礼监的太监,用税丝和服役的匠人来制丝绸?这样的确能得到巨大的收益,但是织造局本身就是搜刮民脂民膏的所在,这样的官商勾结,对当地百姓来说无疑是灾难,要是传出去让别人知道了,纳兰家的声誉恐怕也完了。
李汤氏又说:“难怪你大舅怎么都对付不了永昌商号,里面的水实在是太深了,站在永昌商号背后的人,恐怕不下朝廷三品大员,不然也搭不上司礼监太监了。”
薛芸蝶深吸了口气,低声说:“永昌商号……其实是纳兰家的。”她自然信任外祖母,说给她听也无妨。
李汤氏听后有些惊讶:“纳兰家书香门第,百年传承,可不像是能做这种事的。”
薛芸蝶也知道,她需要好好想想。单单凭借三爷,是不可能和司礼监的人勾结的,明相也不可能授意三爷做这种事,这实在是个太大的把柄了,他为人谨慎,不会让别人抓到他这样的错处。
司礼监秉笔太监李德全是明相的人,皇上的总管大太监苏培盛却完完全全是忠于皇上的,薛芸蝶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脸色有些发白。
明相不会让三爷做这种事,但是皇上呢?张廷玉迫不及待要站到明相头上,皇上又忌惮纳兰家的势力,但是明相为人谨慎,从不行差踏错,也没有让他捏到过弱点,既然没有错处,那他就要制造一个错处出来。
从三爷入手合情合理,要是三爷勾结司礼监、搜刮百姓的事传出去了,谁会相信这件事和明相无关呢?这件事握在张廷玉或者皇上手中,他就可以随时威胁明相了。
李汤氏看她脸色不好,也明白这件事的重要性,说:“你也别急,回头跟明相说说,这种事总要收敛一些,李家能看出来,肯定也有别人能看出来,要是此事最后被人爆出来,恐怕就麻烦了。”
薛芸蝶点点头:“我知道,外祖母,恐怕我这次不能多呆,后天就要走了。”
这件事一定要给明相说才行,要是让张廷玉占了先机,那后果就严重了!
李汤氏有些失望,本来还盼着她多住些时候,却也理解,她叫嬷嬷进来,吩咐准备晚膳。
这晚阿满倒是没有吵她,薛芸蝶自己却没有睡好,她心里还记挂着三爷的事,做了一晚上的梦。
一会儿看到明相肩头全是血,他站在山腰上,看不清脸,山崖底下都是呼啸的风声。又看到三爷一张脸冷冰冰的,站在明相后面不说话。
再看到一张临窗大炕,一个干瘦的人蜷在被褥里躺着,薛芸蝶走近了看,那人紧闭着眼,脸色苍白,那不是她自己吗?
画眉端水进来,看到薛芸蝶额头细汗密布,忙绞帕子给她擦脸,薛芸蝶才慢慢清醒过来。
此时薛暮也在外祖母莫昆氏的家里,薛惜枝跟来做客,正在逗柳卿卿玩。
莫昆氏跟薛暮说起柳锂的事:“锂哥儿现在去淮安府宿迁县做县令,前几日还差人从运河送鱼鳖回来,结果在路上就死了大半,你舅舅还写信过去说他了一顿。”
淮安府是个好地方,著名的漕运枢纽、盐运要冲,辖境内有漕运总督府,江南河道总督府。上次春闱柳锂中贡士之后,后来殿试时只中了个第三甲同进士,能做这样一个县令也不错了。
柳卿卿已经四岁了,挣脱了薛惜枝的怀抱,小声问王氏:“娘,弟弟什么时候过来?”
王氏有些尴尬,赶紧把柳卿卿抱回来。薛暮知道柳卿卿指的弟弟就是柳潭,她倒是不介意,别人听到肯定都不好意思,她回来这么久,也没有见过柳铱,应该是想避着她吧。
这时候,正好有个孩子在门口探头探脑的。他才一点点大,小脸粉雕玉琢,生了一双上挑的桃花眼。
很快又有一个梳圆髻的嬷嬷出现在孩子身后,领他进来。
孩子穿着件葫芦纹刻丝小褂,带着一个金项圈,看到有这么多人在,有些拘束。嬷嬷带着他一一行礼,他也小声地喊:“曾祖母、祖母好。”
嬷嬷让他喊薛芸蝶,他也乖乖地喊:“表姑好。”
薛暮立刻意识到,这孩子就是柳潭,莫昆氏皱了皱眉:“不是让他在书房里看书吗,怎么领过来了?”
嬷嬷解释道:“是大少爷说要把刚学的诗背给您听,非要跑过来的,奴婢一时也没有拦住。”
莫昆氏让柳潭走到跟前来,摸了摸他的头,声音柔和了些:“潭哥儿,等明早再背给曾祖听好不好,现在跟着妈妈回去歇息了。”
柳潭小声哦了,揪着小手有些失望的样子,却也乖乖跟着嬷嬷回去。
等到晚上人都散去,薛暮才和莫昆氏说:“我看那孩子长得不像二表哥,粉雕玉琢的,很听话。”
她不想外祖母因为她在这儿,就不要孩子过来。
莫昆氏让人端烛台过来,从笸箩里拾起两双孩子的鞋递给薛暮:“你小时候的鞋,多半都是我和刘妈妈给你做的,你把它拿回去,以后给我外孙穿。”
薛暮笑道:“还早着呢。”
她如今早不把自己的姻缘当回事了,这种事情看开就好,日子嘛,又不是离了男人就过不下去。
只是外祖母眼睛不如原来好,怎么还要做如此精细的事。薛暮接过巴掌大的小鞋,摸着纳得厚厚的鞋底,心里十分动容。
莫昆氏收了笸箩,才跟薛暮说:“原是不想让你看到他难过,这孩子现在是我带着,你二表哥也不经常来看他,他也只能和我亲近了。但我看着他那双眼睛,又总是想起他的生母,实在是喜欢不起来,你可知道,媚娘前不久死了。”
薛暮静静地看着莫昆氏,等她说下去,莫昆氏顿了顿:“就在小佛堂里自缢的,还是打扫佛堂的婆子发现了,谁都不知道,她怎么突然就想死了。孩子和她分开得早,对她也没有什么印象,倒也没有伤心过,再等几个月后你二表哥娶了敦惠伯侯家的大小姐进门,他也算是有个嫡母了。”
薛暮握住莫昆氏的手,欲言又止:“当初那事,即不怪二表哥,也不怪这孩子,就是有缘无分而已,以后都会好的。”
莫昆氏笑了笑:“行了,你先回去睡吧,明日我请了德音班的人过来唱戏,你可别起不来。”
薛暮到东厢房睡下,她原来的院子给了柳潭,方便莫昆氏照顾他。
第二天一早,莫昆氏派嬷嬷过来喊她去进早膳,她吃了碗羊奶山药羹、两只黄酒醉大闸蟹、一盘桂花糯米藕,跟众人一起去水榭台听戏。走在路上看到一个高瘦的人影,眉眼冷峻,身后还跟着几个管事,正往影壁去。
莫昆氏喊了声铱哥儿,让他过来说话:“现在这么早,你这是要去哪儿?”
柳铱回道:“商行有艘运船出了问题,我要去看看,恐怕要晚上再去给您请安了。”
他抬头看到正在咬一串金陵油炸臭豆腐的薛暮,嘴唇动了动,才低声说:“羲和表妹过来,我竟然还没得空去见一面,现在实在是忙不开,听说惜表妹也来了?”
柳家的商行,每天走运河的商船不知道有多少,真是出问题,也不用柳铱亲自去看。
薛暮拿出手帕擦手,把吃空了的竹签递给猞猁:“在家里闲着无趣,她也跟过来凑凑热闹,你要是有空,下午可以来看看。”
柳铱苦笑片刻,才说:“我尽量早些回来吧。”又看了她一眼,才向莫昆氏告退,才带着管事们往影壁去。
薛暮看着他清减的身影,觉得眼睛干涩得很,即便她对柳铱没有男女之情,两人也是一起长大的情分,何况她自觉又破坏了人家的姻缘。
唱的是黄梅戏的《天仙配》,薛暮听过几回,觉得没什么意思,她想去外面走走,就和莫昆氏说了声。
莫昆氏听得正入神,便只是握了握她的手:“一会儿会演你喜欢的琵琶曲子,记得过来看。”
薛暮笑着点头,带着猞猁、良姜沿着湖边的小径往回走,渐渐要入秋,她原来住的院子里粉墙高高,伸出的树枝桠叶子又开始泛黄了。
猞猁笑着说:“上次奴婢还陪您来过,一转眼都这么久了。”
身后传来些悉悉索索的声音,薛暮回过头,发现不远处的一丛凤尾竹在抖动。她皱了皱眉,难道有人跟着她?这可是在柳家,谁会做这种事?
她带着二人往回走,伸手就要拨开凤尾竹丛,里面倏的退出一个孩子,葫芦纹刻丝褂,金项圈,小脸粉雕玉琢。他背脊挺得直直的,小声地说:“表姑……”
柳潭?薛暮看了看四周,蹲下身与柳潭平视,柔声问他:“潭哥儿,你跟着表姑干做什么?伺候你的嬷嬷呢?”
柳潭和柳卿卿同龄,但是没有柳卿卿活泼,一双上挑的桃花眼,依稀可见其生母的美貌。
他犹豫了好久,才说:“嬷嬷打着扇子睡着了,我看到表姑在外面,就跟出来了。”
薛暮看到他脸上还有糕点的渣子,让猞猁拿一条新手帕出来,亲自给他擦干净,孩子吓了一跳,怔怔地看着薛暮。
这么小的孩子,跟着她干什么?薛暮看到旁边有个凉亭,牵着他往凉亭走去,让他坐下来。
“你要找表姑陪你玩吗?不如表姑叫几个小丫鬟过来,陪你玩百索好不好?”
柳潭连忙摇头:“不要她们玩,她们都不喜欢我。”
薛暮摸着他的发说:“怎么会呢?潭哥儿长得这么可爱,谁都会喜欢你。”
“真的,”柳潭认真地点点头,“祖母、婶母、爹爹都不喜欢我,卿卿大家都喜欢,潭哥儿不讨人喜欢,没有人喜欢我。原来曾祖母说,潭哥儿会背诗了,爹爹就喜欢我,可是他现在还是不喜欢我。三叔经常抱卿卿,爹爹从来都不抱我。羲和表姑,是不是潭哥儿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
他很期待地看着薛暮:“大家都对表姑笑,表姑,您教教潭哥儿好不好?潭哥儿也想讨人喜欢。”
薛暮打量了他两眼,判断他话里话外的含义,又觉得有点难受,她叹了口气,笑道:“每个人对喜欢的表达方式不一样,大家可能不常关注你,但心里还是喜欢你的,等你长大,很多事就能明白了。”
柳潭依旧把背脊挺得直直的,努力地听她说话,希望他也能讨人喜欢,就像卿卿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