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房
【自娱自乐存起来自己看的,也不发表~请大家绕道不要看啦,谢谢!】
老夫人叹了口气:“我看伺候他的人也太不走心了,毕竟也是纳兰家的少爷。”
喜塔腊氏脸上的笑容收了些,继续道:“原来伺候他的乳母两年前病逝了,才换了这个郑氏,郑氏原来是管库房的婆子,可能不太周到,我回头就再拨个婆子去揆越那里伺候。”
老夫人嗯了声:“他阿玛不想管他,你做额娘的也要操持好,给他多做几身新衣裳吧,我看他穿的衣服袖子都短了。”
喜塔腊氏道:“四季的衣裳都是按时间做的,刚入夏的时候就送过去了,揆越不喜欢穿新衣裳。”
老夫人听后想了许久,才说:“那算了,不用管他。”
一会儿沈氏带着纳兰霏过来,纳兰霏是庶出,规规矩矩地跟在沈氏身后,面容白净,一对菱形的眼眸格外柔媚。纳兰霏恭敬地给大家行礼,老夫人找她过去说话。
喜塔腊氏则递了一碟切好的梨子到薛芸蝶面前,微笑着说:“这是今年刚出的鸭梨,我本家刚遣人送过来,嫂嫂也尝个鲜,回头我让人给你送一筐过去,还有些熏肉,不知道嫂嫂喜不喜欢?”
薛芸蝶叉了一块吃,笑着说:“人家都说真定的梨大如拳,甘如蜜,脆如菱,果然如此。我也是喜欢吃肉的,弟妹送的就更喜欢了。”
“那我也给嫂嫂送一些熏肉过去,”喜塔腊氏把小碟放在薛芸蝶身边,凤眸一抬轻声道:“今儿是七月初四,每房的月例银子就要拨下来了,是我顺便给你送过去,还是嫂嫂遣人去取?”
薛芸蝶又道:“我让孙妈妈去取就是,还是不劳烦弟妹了。”
喜塔腊氏又笑笑:“咱们妯娌间没什么麻烦的,不过原先都是王妈妈来取,怎么如今换孙妈妈了,我可得给下面的管事说一声,免得交错了人。”
“正想和弟妹说一声,孙妈妈是额娘才拨到我那儿,就想让她先练练手,日后管我房中的事,弟妹有什么事交代,告诉她就是。”
这就是弃王嬷嬷不用了?喜塔腊氏看了老夫人一眼,老夫人正和纳兰霏说话,似乎也没听到她们说话,或者是听到了,只是不想管而已。
等到晌午,明相和纳兰三爷就过来了。
老夫人特地找三爷去说纳兰霏的亲事:“葫芦巷子的赵大奶奶说媒,说的是良乡赵家的小公子,前几年考了秀才的功名,家里很富庶。你要是也同意,就把这门亲事定下来。”
三爷纳兰文长得阴柔,不说话的样子脸更是冷,闻言皱了皱眉:“只是秀才的功名?”
娶纳兰霏肯定是高攀了。
沈氏正坐在旁边,忙笑道:“赵大奶奶妾身是识得的,我看赵家小公子很是上进。”
三爷理也没有理沈氏,而是问老夫人:“额娘觉得如何?”
沈氏笑得有些尴尬,拿起鸭梨吃。
老夫人笑了笑:“霏丫头毕竟只是姨娘养大的,不比正经嫡女身份高,何况那孩子人确实不错。赵家富庶,她嫁过去又是给小公子做妻,只有享福的。”
三爷就点头:“那就凭额娘说的吧。”
这样的事薛芸蝶和明相都不好说什么,明相坐在她身边把她那碟梨子吃了,薛芸蝶递汗巾给他。
他还给她的时候说:“都是玫瑰的味道。”
薛芸蝶小声问:“您说什么玫瑰的味道?”
明相含笑指了指她:“你身上,但你给我做的斗篷,怎么熏的是松木香。”
他就猜到那是做给他的?薛芸蝶心想,又抬起袖子闻了闻,她怎么闻不出什么味道,反倒是觉得和他一起生活一段时间,身上有了他那种淡淡的檀木香,温和又宁静。
郑嬷嬷进来问午膳摆在哪里,老夫人说在花厅进膳。薛芸蝶跨出房门,就看到纳兰霏正和纳兰霓说话,半弯着腰看纳兰霓摆弄一把琉璃珠,语气小心翼翼的。看到三爷和沈氏出来,忙上前来问安,样子很紧张。
三爷还不到三十,长得虽然阴柔,但是十分俊美,沈氏站在他身边,好像姐弟一样。
他点点头,随口嘱咐纳兰霏几句,又问她的姨娘怎么样了,沈氏脸色苍白,什么都不敢说。
明相随后走出来,握了握她的肩问道:“看什么呢?”
薛芸蝶笑着摇摇头,随他去花厅。
沈氏一路回到住处都小心看三爷的脸色,等回到住处,他一言不发地坐在罗汉床上,沈氏亲自沏茶过来:“三爷,您别生气了,妾身是想着这事还没定下来,所以才……”
三爷冷冷地道:“你打算定下来再告诉我了?家里是你当家还是我当家的?今天还当着大哥和大嫂,你这样让我难堪,你究竟打的什么主意?”
沈氏勉强笑笑:“妾身也没有让您难堪,妾身是提了赵大奶奶一句,是额娘上心了去问的。”
还不够难堪的?纳兰霏的亲事本该是阿玛一起商量的,沈氏却说都没跟他说,人家听了会怎么想?
沈氏见三爷不说话,柔声道:“是妾身的错,妾身一定注意。”又转移话题说:“您和大老爷说去浙江温州府的事可定下来了?妾身已经写了信给兄长,让他到时候去接您。”
纳兰文的脸色彻底阴沉下来:“我去温州府的事,你和你兄长说了?”
沈氏见他脸色不好看,心里一跳,更不知道哪里触了他的逆鳞,只能低声解释:“您在温州府行事,有兄长帮助也方便些。”
纳兰文站起身,清瘦高挑的身形映衬着烛光,影子落在沈氏身前的地板上。
他淡淡地说:“你先睡吧。”拿过旁边的斗篷就朝外走。
沈氏忙拉住他的袖子:“三爷,您今夜该留在妾身房里的,您要去哪里?”
他嘴角露出一丝讥笑:“还真是你当家了?”
沈氏一怔,纳兰文已经走出了次间,一会儿她的贴身丫鬟紫藤过来跟她说:“四爷去了尤姨娘那里,那边又要了一桌菜。”
尤姨娘是纳兰霏的生母。
沈氏有些无力地坐在罗汉床上,紫藤小声道:“夫人,本来该是您的日子,三爷去尤姨娘那里,白白让尤姨娘得意。要不明儿还是把尤姨娘找过来,您给她立规矩吧,免得恃宠而骄。”
沈氏笑着摇头:“算了,平白让人看笑话,她再得意也不敢造次,由她去吧。”
始终是没生下儿子,成不了气候,等她把纳兰霏嫁出去,尤姨娘就更没有依仗了。
紫藤服侍她梳头,叹了口气:“您对三爷万分小心,三爷也总是不满意。”
沈氏苦笑:“他不过是看我出生商贾之家,嫌弃我铜臭而已,人就是这样的,看谁不喜欢,她做什么你都觉得厌恶。”
三爷和明相同为纳兰家嫡子,差别却是天大的,何况三爷早年考中进士,本来是有机会做官的,结果因为明相……三爷就只在国子监挂了个闲差,从此后他就越发的脾性不好了。
沈氏手紧紧握着妆台上一只金累丝簪子,用力得指甲都白了。
等过了两天孙嬷嬷去领月例过来,薛芸蝶才知道自己每月有二十两银子,姨娘们每月是十两。大丫鬟五两,二等丫鬟四两,依次算下去,掌事婆子和大丫鬟一样。
薛芸蝶捡了五两银子给孙嬷嬷,又另拿红布包的银裸子给她:“听说你儿子娶媳妇,我随个份子钱。”
那分量足有十多两,孙嬷嬷觉得太多了,忙推拒道:“夫人,您手头也要用银子,不必随份子,乡下人娶媳妇也没这么多讲究!”
要想别人忠心,还不是要对别人好,薛芸蝶笑着把银子放到她手上:“一会儿我让蝉衣挑两匹绸缎,置办响糖和糕点送过去,这样的喜事,你多回去住几天吧,可不要推辞,以后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呢。”
孙嬷嬷有个失明的二儿子,就靠她的月例和大儿子在纳兰家的田庄做事养着,家里一直不富裕。
孙嬷嬷不好再推辞,接了银子福身谢她。
很快就到了中元节,七月十五,祭祖、放水灯,隆福寺又办了盂兰盆法会,老夫人带纳兰家众女眷去参加。盂兰盆法会办得很是盛大,隆福寺又是京师最大的寺庙,香客游人如织,纳兰家女眷就由知客师父引着从侧门进去。
等在大雄宝殿拜过佛,明相身边的陈义过来传话,说明相在后山等她。
纳兰家女眷去禅房歇息,薛芸蝶和老夫人说了一声后,就跟陈义往后山去,她上次来隆福寺的时候,还是冬天。明相在接引殿里和高僧说话,她那时候遇到了风雪,他还请自己去避雪。
明相却正站在接引殿外等她,正是艳阳高照的时候,她脸颊微红。
明相笑道:“先进来喝杯茶吧。”领她进接引殿,还是那个厢房,很快书砚就捧茶上来。
薛芸蝶喝了口茶,略解口渴才问:“您让我来这里做什么?”
薛芸蝶供奉了一盏白莲座长明灯。
灯楼里放着很多灯,无数的火光跳动着,她提着自己的灯站在灯楼中间,一道石砌栏杆的楼梯可以通往灯塔之上,还有几个僧人在给灯座添油。
薛芸蝶回头看明相,也不知道她这盏灯放在哪里是好。
明相向她走过来:“跟我来。”
带着她沿着楼梯往灯楼上走去,墙壁上有个个佛龛,涂了松油的墙面烘烤得十分光洁,明相转过一个狭口,带她来到一处露台。这里供奉着一座文殊菩萨像,菩萨像前只摆了一盏灯,是一盏大理寺雕刻的佛莲纹长明灯,看样子应该已经有些年头了。
薛芸蝶看了看明相,却见他低头看着这盏灯,嘴角露出一丝淡笑:“还是师父打点得好,你把灯放在这里吧,有菩萨保佑着,就福泽深厚了。”
那这盏长明灯是谁的?还独辟了个地方来放着。
薛芸蝶放好了灯,跟着他下楼梯,低声问:“老爷,那盏灯是谁的?”
灯楼里显得无比静寂,那些灯火就像活的一样跳动,她的声音也压得很低。
明相走在前面,回答她说:“是我十岁那年,额娘带我来点的,那时候的住持师父还是我阿玛的好友,辟了这个位置出来,他几年前圆寂了。”
两人已经出了灯楼,薛芸蝶回头看了一眼,突然想起那日明相领她看灯楼,大雪纷飞的场景。
明相让陈义送她回禅房,他则要去看看在隆福寺清修的纳兰六爷。
等看完盂兰节法会回到纳兰家,大家都很累了,各自回房歇息。老夫人找明相说话,问六爷在隆福寺过得如何,薛芸蝶就先回合欢堂沐浴,走了一天出一身的汗,热水沐浴之后才觉得十分清爽。
蝉衣捧了身桃粉色锦缎的夏氅衣给她,大热的天,罗汉床上铺的就是嵌白玉的竹席,薛芸蝶在罗汉床上坐着看账本,鹦哥端了盘切好的西瓜上来,又特意用冰镇的蔗汁浇过,凉快又香甜。
账本是邢简昨天让人送过来的,薛芸蝶看到有什么疑惑的地方,就让画眉一一眷下来,送去让邢简再核对。账本上的字密密麻麻的,很是费眼睛,炕桌上点了三盏高足灯才看得清。
一会儿徐嬷嬷进来,带来一封信:“是薛五夫人从顺天府寄过来的,送信的小厮说八月初二就是四姑娘出嫁的日子,已经定好了。明天薛五夫人会特地带请帖过来,还要请您回去住几日。”
薛芸蝶接过信仔细看,信是柳氏写的,还写了些日常的琐事。
她看完直想发笑,把信递给蝉衣让她烧了,又吩咐徐嬷嬷:“你下去准备准备,明儿薛五夫人要过来,至于薛暧亲事的随礼,先不急。”
柳氏要亲自过来送请帖,那请帖就是给纳兰家送过来的,老夫人未必会去,却肯定要随礼,等老夫人先随了礼,她再定自己送什么东西,免得僭越了。
薛芸蝶想了想,又说:“对了,我库房里有一支四十年的人参,你先找出好包好,再买一些天麻、虫草之类的补药,等我回娘家的时候,一并带回去。”
徐嬷嬷有些疑惑:“夫人,这天麻、虫草一类的东西,您也要当随礼吗?”
薛芸蝶笑着道:“怎么会呢,这是送给薛暧补身子的。”
徐嬷嬷应诺退下,外面就有丫鬟通禀,说老爷回来了。
明相走进来,屋子里的丫鬟次第退下,薛芸蝶亲自给他端了一碗冰镇的果子冰琉璃冻过来:“今儿天气炎热,您先吃碗琉璃冻吧,是妾身早晨预备下的。”
明相依言尝了一口,果子冰琉璃冻味道怪甜的,他也没说什么,不动声色地咽下,把水晶盏递给她:“嗯……味道还不错。”
薛芸蝶让丫鬟收了盏,就和他说起薛暧的亲事:“妾身要回薛家去,约要半个月的样子,我也许久没回去看过爹爹和姐妹们了。”
“要去半个月?”他问了一句。
薛芸蝶点头:“明日夫人就过来了,到时候我带夫人去拜见祖母,再和祖母说。”
过了好久明相都没说话,薛芸蝶抬头看他,却发现他正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薛芸蝶问:“怎么了?您觉得太久了……”
明相摇摇头:“没事,这随你的意。”他先进净房洗漱。
薛芸蝶先看了会儿《易经》,不过一会儿,明相就沐浴出来了,空中一股香皂的干净香味。
薛芸蝶合上书吹了灯,才关槅扇走过去,他已经躺在床上盖好薄衾了。薛芸蝶也随即躺上去,刚闭上眼睛,却被一双胳膊揽进温热的怀里。她身子又是一僵,但闻到明相身上的味道后,很快就放松下来。
明相把下巴放在她头顶,觉得她陷在自己怀里,只有小小的一团,半个月实在太长了。他慢慢抚摸着薛芸蝶的长发,低声说:“今日下午在接引殿里,你睡着了,我似乎做了点事。”
薛芸蝶觉得耳朵发热,嗯了一声问:“您做了什么?”
明相笑了笑:“有辱佛门清净,所以只开了头就没做下去,现在倒是想继续了。”
搂着她的腰的手更紧了一些,薛芸蝶也明白他说什么了,身体更是发软,想到前两次的经历,她忍不住想退出去,却半分力气都使不上来。
但是理智告诉她,她应该对他再好点。所以他翻身覆上来的时候,薛芸蝶咬了咬唇,主动搂上他的脖颈。
明相从上往下凝视着她,目光幽深,薛芸蝶一不做二不休,主动凑上去吻了一下他的嘴唇,很快就被他按住后脑,再亲了回来。
等两个人喘息着分开的时候,他在她耳边低沉地说:“芸儿,来……”
拉着她的手往下,薛芸蝶摸到他腰侧,有种积蓄力量,十分紧绷的感觉,他的中衣已经半开,还能看到精壮的胸膛。
指尖触到那里,她觉得浑身都烫,很快就被卷入其中。
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已经到了辰时。
薛芸蝶还觉得有些头昏沉,昨夜没有休息好,明相却一早起来就去了内阁。
她不由得要叮嘱画眉:“早说过了,老爷起来你就要叫我。”
哪有丈夫起床,她还赖着的道理,明相也没个人伺候着,一切亲力亲为,难为他和自己同住了,画眉只叫醒过她一次。
画眉有些委屈地回答道:“老爷说过了,不准叫醒您,上次我叫了您起来,老爷回来还特地找我去训话……”
薛芸蝶有些无奈,只能先算了,反正也没耽搁她辰正去给老夫人请安。明相很维护她,这些方面实在是无微不至,她要是推辞,还怕坏了他一番好心。
一会儿丫鬟端了热水、早膳次第进来。
吃了一碗生滚鱼滑粥并两块花折鹅糕,薛芸蝶就去了檀山院,老夫人正在监督纳兰揆新练字。
揆新见到她,总是客气而有礼,恭敬地喊她‘额娘’,又伏在书案上练字。
老夫人跟她说:“他虽说比不上容若聪明,总算还肯用功,比他六叔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