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仓央嘉措情歌 > 粮仓

粮仓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自娱自乐存起来自己看的,也不发表~请大家绕道不要看啦,谢谢!】

    回到薛家才过晌午,薛芸蝶打了个哈欠,倒是觉得困乏了,唤了一声‘蝉衣’说:“点了炉子,我想午睡一会儿。”

    蝉衣的手攥得紧紧的,俯下身小声和薛芸蝶说:“姑娘,您先别睡,先看看这东西……”

    她从袖子里拿出一个纸卷递给薛芸蝶,纸卷因为汗渍发腻了。薛芸蝶展开一看,不过寸长的纸条,就写了司庾主事四字,字体是读书人常用的馆阁体,工整干净。

    薛芸蝶合上纸条,睡意顿时没了,问蝉衣:“这东西你哪儿来的?”

    蝉衣却去关上西次间的槅扇,才过来和薛芸蝶说:“上午咱们离开锦绣坊的时候,您刚上马车,就有一个人把这张纸条塞给奴婢,吩咐说‘给你们家姑娘’。奴婢看他长得高大粗犷,而且有功夫在身。”

    薛芸蝶听着觉得耳熟,想了想就问道:“那人是不是上身穿了件蓝布短衣,脚上穿皂色布鞋?”

    蝉衣点了点头,突然反应过来:“对了,好像是咱们在罗缎庄里见到的那个车夫!”

    薛芸蝶心道果然是明相的车夫!

    胡荣目不识丁,不可能写字条给自己,何况他根本不认识她。

    这字看起来并无特别之处,但其运笔笔力遒劲,没十多年是练不出来的。应该是纳兰明珠写的,让胡荣交给她,但是他写的这四个字究竟想说什么,他为什么要给自己这样的字条?

    薛芸蝶沉思起来。

    司庾主事,就是户部下仓部的主事,爹爹任职都察院,对应督察的就是户部的仓部司庾。

    但这事无论如何都解释不通,明相和她不过一面之缘,为什么会写这四个字给她?

    他当时看到自己在那儿了?这四个字,是想和自己说什么,还是想借自己之口和爹爹说什么?

    薛芸蝶觉得后者的可能性比较大,毕竟明相没必要写这四个字给自己。

    蝉衣小声地问:“姑娘,这人究竟是谁,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字条给咱们?”

    薛芸蝶喃喃道:“我也想知道……”

    她让蝉衣服侍她换了衣裳,打算去前院找爹爹,官场的事她不清楚,如果明相真是有什么要紧的要和爹爹说,那她必须要和他谈一谈。

    薛鼎臣这日正好不用去衙门,正在书房里和薛四爷薛有臣一起下围棋。

    小厮通传了,薛鼎臣让薛芸蝶进来,薛芸蝶屈身向他和薛四爷行礼请安。

    薛鼎臣召她过去说话,:“芸儿来得正好,看看爹爹这棋局,处处被你四伯父堵得死死的……”

    薛芸蝶笑道:“芸儿找您有事,不如借一步说话。”

    薛鼎臣和薛四爷说了一声,就随着她出了书房,正色问:“芸儿有何事和爹爹说?”

    薛芸蝶顿了一下,她不知道纳兰明珠是否值得信任。如果他给的是错误信息,而她因此误导了薛家,反倒使薛家掉进陷阱之中,那就不应该了。

    因此她换了个方式问道:“爹爹,您督察的司庾主事是谁,您对这个人熟悉吗?”

    薛鼎臣皱眉:“你问这个做什么?原来那个主事是房山良乡人,你及笄的时候他还送过礼来,不过如今他被调任到司度了,算是司度主事,现在司庾主事还空缺着。”

    薛鼎臣毕竟是正经的六品官员,他觉得不该和一个深闺女子说的事,就尽量避讳着。

    薛芸蝶和他去正堂小坐,让蝉衣沏茶上来。

    她的脸色严肃许多:“爹爹,事情紧急,您好好把司庾主事的事和我说说,他在您手下做的是什么事,怎么突然调任到司度了,您觉得他有没有不寻常的地方?”

    薛鼎臣用奇怪的眼神看了女儿一眼,却还是出于信任慢慢说道:“他是管粮仓的,京师有一处,顺天府两处的粮仓都是他在看管。如今山西闹饥荒,这些粮食都要运去山西赈灾,他要随着钦差去山西,因此调去司度。要说不寻常的地方,最多是他几日称病未去六部衙门……芸儿,你打听这些,难不成是别人和你说了什么?”

    薛芸蝶听了之后却蹙眉细思起来:“他这几日称病,您去看过他吗?”

    薛鼎臣摇头笑了笑:“仓部令史十二人,书令史二十三人,计史一人,掌固四人,要是每个人生病爹爹都去探望,哪里看得过来呢!不过山西那边饥荒严重,袁大人已经递了好几道折子上来,他不会不知轻重的。爹爹不担心他,自然没有去看过……”

    薛芸蝶听到这个袁大人的名号,就问阿玛:“可是袁仲儒袁大人?”

    薛鼎臣点点头:“就是那个当年名满天下的状元郎袁仲儒。”

    薛芸蝶听邢简讲过此人,他和明相是同科进士,当年明相少年就点了榜眼,袁仲儒那时候才三十岁,是钦点的状元郎。后来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和阿灵阿交好。如今阿灵阿一党砍头的砍头,流放的流放,能够活下来的寥寥无几。袁仲儒那是会明哲保身,又谨慎小心,才活到现在。

    这事和袁仲儒有关……薛芸蝶眼皮一跳,和薛鼎臣说:“您不如去看看他的病情如何,要是耽搁山西那边的赈灾可就麻烦了,到时候您也得担一点责任。”

    薛鼎臣欲言又止,薛芸蝶今天确实有些奇怪,这些朝堂的事她为什么要问?

    薛芸蝶知道爹爹还心存疑虑,但要和他解释字条的由来,别说薛鼎臣不明白,连她都觉得莫名其妙。

    薛鼎臣犹豫片刻,才和薛芸蝶说:“既然你说了,爹爹就去看看,不过和你说这些的人你择日可要找来与我看看。”

    这些人也是,朝堂的事怎么能随意和芸儿说,她知道这些乱七八糟的做什么。

    薛芸蝶点头应允,看着爹爹套马车出门,她才稍微松了口气。

    薛鼎臣的马车出了薛家,朝司庾主事家所在的榆树胡同去。积雪堆了几寸厚,路面又结着层冰,十分难行,等到榆树胡同,才发现占了小半条胡同的孙家黑漆大门紧闭,雀替上挂的两个红纱灯笼被北风不停地吹动。薛鼎臣下了马车一看,发现门口石阶也没有扫雪。

    他亲自上前扣兽嘴衔铜环。

    过了好久,门才吱呀一声开了,里头探出一个脑袋,是个满脸褶子的老叟,用谨慎而戒备的目光上下打量薛鼎臣,看薛鼎臣穿了件绒布直裰和绸卦,才缓和声气问:“你找谁?”

    薛鼎臣皱了皱眉,问他:“你们孙老爷在家吗?”

    老叟听了就有些不耐烦地说:“不在,老爷出门没回来,你别来问了!”

    他立刻就要合上门,被跟着薛鼎臣的许管事挡了一下,跟他说:“这位是都察院都事薛大人,有公事要找你们孙老爷,他不是称自己卧病吗?你接名帖去跟他回话,就说薛老爷来了。”

    递了一张名帖给老叟,又随手塞了一锭二两银子。

    老叟收了银子,却把名帖退回来,语气好了很多:“我小老儿大字不识,也看不明白,既然来人是官老爷,小老就多嘴说一句,咱们老爷几日前就没回来,这话假不了。我是亲眼看着他出门的,就再没见着他回来,咱们府里夫人姨娘的都不急,就叫关起门户过日子。”

    薛鼎臣觉得这人莫名其妙,听到他的身份不迎他进去,反而还紧守在门口吹北风。这也就罢了,他目不识丁,难不成府里就没有认字的,找人出来认个名帖怎么了?这孙石涛称病好几日了,又怎么会不在府里。

    他不在府里,又会去哪儿?

    “你去叫府上主事的出来回话。”薛鼎臣跟这个老叟说。

    老叟却压低声音:“我给您开门,那都是不听吩咐,还敢叫管事过来,看官老爷就不是个普通人,还是赶紧走吧!”

    说完飞快地关了门,任薛鼎臣再三叩门也不开了。

    许管事道:“老爷,这事情确实不寻常,孙主事不在也罢了,怎么着府里的人看着也古怪得很!好像生怕咱们进去的样子,您觉得该怎么办?”

    薛鼎臣轻吐了口气:“咱们也没有硬闯的道理,孙石涛说不定是去衙门了,我们去京城里看看……”

    许管事应诺,正要去吩咐车夫,薛鼎臣却又改变了主意:“算了,即便他不在府上,也不会在衙门里,去顺天府宋陵坊的粮仓,他最近常去粮仓巡看。”

    宋陵坊离榆树胡同不远,在顺天府和大兴交接的地界上。

    马车随即掉头往宋陵坊去了。

    薛芸蝶和爹爹说完事回来,思量了一会儿,还是从多宝阁上拿了一本《东坡笺注》下来,把那张字条展平整地放进去,这东西轻易动不得。

    她在书房练了一会儿字,薛武氏找她过去,说是昌少奶奶陶笛宵带着自己母家的侄女来了,就是那个要做薛暧及笄礼赞者的窦承凤,要薛芸蝶过去见礼。

    薛芸蝶换了身胭脂色绣蝴蝶扑大丽菊的褂子去荣寿堂。

    陶笛宵穿了件深紫色金刻丝褂子,一对满池娇分心金簪,还嵌了指甲盖大小的红宝石。

    看到薛芸蝶过来,笑着拉她坐在自己旁边的锦杌上,说:“算算日子,我可是一年没见到过芸姐儿了。”

    薛武氏看到自己嫡长孙媳省亲回来,满心高兴,让茯砖捧了好些茶点上来,又说:“咱们家现在迁到一起,你要是想见她可不难了。”

    薛武氏招薛芸蝶过来,拉着她笑着和旁边一个少女介绍说:“这是你姨父的三堂妹,比你小几岁。”又和薛芸蝶说:“这是你大堂嫂的侄女凤丫头,你们之前都见过的。”

    窦承凤穿一件浅蓝色缎夹袄,玄黑的挑线裙子。身材高挑健美,人长得白皙,五官英挺,眉毛粗浓,手腕上戴了一串晶莹剔透的红碧玺,价格不菲。她正和薛暮说悄悄话,看了薛芸蝶一眼,并不说什么亲密的话。

    薛芸蝶就坐在薛惜枝旁边的锦杌上,喝着茶也不说话。

    旁边大夫人看着自己的儿媳很是欣慰,自己这儿媳都比薛暧省心。

    薛暧更是同坐在罗汉榻上,挽着陶笛宵的手道:“我还以为嫂嫂会抱我侄儿去陶家呢!”

    陶笛宵就说:“你侄儿才几个月大,天气又冷,可出不了远门。等及笄礼过来,你要不和我一同去住陶家些时候,嫂嫂准把你照顾得妥妥帖帖的。”

    她亲昵地捏了捏薛暧的鼻子。

    大夫人就笑:“可不能跟你去!及笄礼后她就跟着我学管家,恐怕没几个月,就要嫁去秦家了。”

    陶笛宵眼睛一亮,小声问薛暧:“真是如此,已经定好亲迎的日子了?”

    薛武氏笑得与有荣焉:“哪有这么快,秦家对这门亲事也十分重视,凡事都要好好准备,亲迎的日子怎么也得等暧丫头及笄再说。”

    薛暧这门亲事很是长脸,薛武氏喜欢和别人夸耀几句。

    这话最要紧的是说给窦承凤听。

    窦承凤跟着姨母来薛家,她心里瞧不上薛暧。薛武氏能感觉到窦承凤的不热衷,奈何人家是自己孙媳妇的侄女,又是和薛家交好的窦家嫡女。要是在薛家没被伺候好,回去和窦老夫人再说几句,可就不好了,所以她有不满也不好说。

    薛芸蝶眼角余光一瞥,分明看到窦承凤嘴角露出一丝笑容。

    窦承凤抬起头,淡淡道:“秦大人有四子,大公子去年中了进士,又擢庶吉士进了翰林,其他三个公子在举业上还没有什么成就呢。我看薛暧要是嫁去秦家,还有得熬的。”

    薛暧这门亲事一向是被众人奉承,哪里听过这么尖锐的话,顿时就瞪了窦承凤一眼,不服气道:“都是秦大人的儿子,名门之后,难道还差得了吗?凤姐姐这是说的什么!”

    窦承凤却撇了撇嘴,在窦家,她是唯一的嫡女,也是最受疼爱的一个,她肯到薛家来那是给薛暮和姨母面子,毕竟薛暮和她玩得好,姨母平时也对她不差。她看薛暧的样子就不喜欢,骄傲得没有规矩。

    “暧妹妹想多了,我就是随口说一句而已,”她向陶笛宵说:“姨母,您知道我是心直口快惯了!”

    大夫人脸色一沉,顿时就要忍不住发作了,还没见过哪个人敢在她面前讥讽薛暧的,而且连秦家也一起讥讽了,这不就是在嘲笑她吗?

    陶笛宵忙笑笑:“是是,暧丫头也别介意,凤丫头是个想到什么说什么的。”

    大夫人垂下眼压住心中怒气,薛家还要窦家的人脉的,要是窦承凤暗中给他们使绊子可好过不了。

    这个窦承凤也是个性格强硬的,薛暧遇到的人无不相让着她,这下可要吃亏了。薛暮心中暗自高兴,她只管给窦承凤展示朱鹮新雕的绿玉竹叶小窗,这个时候可不能凑到薛暧面前找不自在。

    这时候,外头却隔着帘子传来雪芽禀报的声音:“老太太,五爷差人过来找三姑娘。”

    爹爹找她?那应该是去问清楚司庾主事的病情了,薛芸蝶看了薛武氏一眼。

    薛武氏随意点点头:“既然是你爹爹找你,那你就先去。”

    薛芸蝶行了福礼退出来,却看到薛鼎臣就站在院子里,肩上落着雪,脸色苍白。

    爹爹来了荣寿堂,却连给祖母请安都来不及?

    薛芸蝶心里一紧,快步上前问道:“爹爹,您可是有急事?”

    薛鼎臣简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他张了张嘴巴,声音又紧又急:“芸儿,你赶紧把那个邢简找过来,顺天府的粮仓……粮仓出事了!”

    他本想去宋陵坊的粮仓找孙石涛的,等进了粮仓一看,却发现里头鬼影子都没有一个。薛鼎臣心里觉得不妙,和许管事拆一袋粮食看,原本应该装着黍米的麻袋里,竟然塞满了麸皮!

    这批粮食马上就要运去山西赈灾了,却出了这样的纰漏,要是等几日后过来搬粮食的人一抬,重量不对很快就会发现,到时候他可逃不了责任,即便不是杀头,罢官流放都在所难免!

    薛鼎臣摸了十多个麻袋,竟然全是麸皮,他后背全被冷汗给浸湿了,这赈灾的粮食要是出了问题,一不小心可是会人头不保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