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猎赝宗师 > 第十九章 一眼高,一眼低

第十九章 一眼高,一眼低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梅瓶的修复,才刚刚开始。

    瓶口的缺陷和瓶身的裂缝刚刚填充,接下来便是施釉。

    窑变釉的釉色是多变化的,所以需要的釉料很多。

    这也导致施釉的过程会更麻烦。

    每种釉料的调配比例,需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如果不是陈正前世常年造假,对这些釉料的调配早已熟能生巧的话。

    单是这项过程,就得至少耽误一个星期时间。

    但即便如此,当陈正完成这一步骤时,也花费了三个多小时。

    接下来,就得等待釉料自然风干。

    因为裂缝填充的胶水缘故,无法采用高温烘干。

    釉料没有稳定下来,胶水经过高温烘烤会融化。

    融化后的胶水会流溢出来,从而将釉料冲垮。

    只有釉料稳定以后,在表面形成了结痂,才能进行高温施工。

    这也是修复文物时,为什么会反复施釉的原因。

    只有经过高温烘烤的釉料,色泽才会明亮,釉料内的元素才会更稳定。

    窑变釉瓷器,最是考究温度,对高温烘烤的要求更加严格。

    施釉结束,陈正将台面收拾干净,便准备出去休息一下。

    打开隔间的门,陈正却听到外面前堂传来阵阵争执。

    纷杂的争执声,异常激动。

    出什么事了吗?

    陈正讶然,该不会遇到找后账的人了吧?

    找后账是指买卖双方在结束买卖以后,因为买亏或卖亏等原因,回头跑来找麻烦。

    心下惊疑,陈正快步走了出去。

    随即发现,张学义正跟几名年纪相仿的中年男人坐在休息间你言我语,激烈争论。

    “张老板,出什么事了吗?”

    陈正快步上前,询问起来。

    张学义为人不错,又待自己十分客气。

    如果遇到麻烦,自己坐视不理,未免也太不懂人情世故。

    “陈兄弟忙完了?”

    听到陈正的声音,张学义扭头看来,起身笑道:“没什么事,一位老朋友带来幅名迹,请我们几个老朋友长长见识。”

    “这不,刚刚过了眼,我们哥几个一眼高,一眼低,没法统一,所以就争了几句。”

    原来如此。

    倒是自己多虑了。

    陈正飒然,舒了口气。

    所谓一眼高,一眼低,是古玩行的术语。

    指的是同一件玩意儿,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意见。

    有人看好,有人看坏。

    “陈兄弟如果忙空了,不妨来过过眼,咱们一起探讨探讨?”张学义邀请道。

    “荣幸之至。”

    陈正没有推辞,反正自己还得在这里等待修补的釉料风干。

    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

    在张学义的招呼下,陈正挨着他右手边的空位落下座来。

    “哥几个,我来介绍一下,这位小兄弟便是昨天轰动这条街的唐寅名迹的出手人。”

    待得陈正落座,张学义便是笑着介绍道:“大家都是行里人,咱们既然没法统一意见,不妨请陈兄弟做个公正?”

    “晚辈陈正,见过几位前辈。”

    陈正适时拱手,客气地跟几人打着招呼。

    除去张学义以外,在座的还有三个人。

    随着陈正落座,全都朝着陈正投来打量的目光。

    “小兄弟年纪轻轻,不知道入行多久了啊?”

    有人打量后笑问,看待陈正的目光微微有些狐疑。

    “昨天那幅唐寅名迹可是轰动一时,是小兄弟亲手淘出来的?”

    另外一人也是含笑质询,言辞客气,但话语间却透着几分怀疑。

    剩下那人没说话,默默地吹着茶。

    但一双眼睛,却是仔细地盯着陈正,暗藏着观察的神色。

    陈正将几人的态度尽收眼底,飒然一笑,并没介意。

    “晚辈初入行而已,侥幸淘得一幅名迹,让几位前辈笑话了。”陈正谦逊道。

    前世的自己虽然深谙古玩鉴赏,但却一直都在假货市场混迹,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淘宝捡漏。

    这辈子的自己一直声色犬马,混迹风月场所,直到被谋夺祖业以后,才进入古玩行业的。

    所以陈正称自己是个新人,也并不算什么假话。

    况且那幅《王蜀宫妓图》也确实是自己侥幸淘来的。

    听到陈正的话,原本还对陈正颇为期待,饶有兴趣的三人顿时淡了几分目光。

    张学义察言观色,几位老朋友这些细微的变化,并没有逃过他的眼睛。

    他可是亲眼见识过陈正昨天在万宝轩亲手揭开画中画的经过的。

    能够识破画中画,并且娴熟的将画揭开,单凭这点,就足以表明陈正绝非什么新人。

    张学义是开古玩店的,自身也会揭画,自然也很清楚,想要完整地揭开一幅画中画,难度系数并不低。

    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对其中藏着的画作造成损坏。

    即便张学义自己会揭画,但动作素来都小心翼翼,很难做到陈正那种流畅自如的程度。

    更何况,陈正还会修复古玩。

    这个技术,比揭画更难。

    所以,看着陈正被几位老朋友轻视,张学义当即笑道:“陈兄弟年纪轻,脸皮薄,说话总是喜欢谦虚啊。哥几个,你们可别被陈兄弟的谦辞给骗了啊。”

    “哦?”

    张学义的话,再次引起了几人的注意。

    他们跟张学义已经认识多年,彼此都很了解对方的脾气。

    他们深知张学义不会在这样的事情上面开玩笑。

    难不成这个小兄弟,还是什么不世出的高人?

    心中狐疑了下,先前那位没说话的中年男人随即笑道:“既然学义兄这么推崇小兄弟,那就不妨请小兄弟代我掌掌眼?”

    听这口气,这幅画轴应该是他的。

    其他两人也是目光灼灼的看着陈正,眼神重新焕发起几分期许。

    “掌眼不敢当,且容晚辈过目,浅谈些拙见。”陈正抱拳一笑。

    几人都没再作声,只是眼神示意陈正随意。

    陈正也没再拖沓,转头将目光看向了面前茶几上面已经摊开的画轴。

    这是一幅横轴画幅。

    画中内容,乃是一片山水。

    “这是董其昌的作品啊?”

    陈正粗略地扫了一眼,接着便是讶然起来。

    董其昌:生于1555年,卒于1636年。

    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人,是明代书法家、画家。

    论在文坛或画坛中的地位,董其昌丝毫不输唐寅的。

    咦?

    这小子果然有些门道……

    听到陈正一口叫破画轴的来历,原本心存轻视的几人顿时讶异了起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