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徒弟们也都各回各家挖地窨子,约定七天后再来学武。nianweige
和前几天不同,这一次整个乌拉城里都是一片热闹的景色,穿着各色服装的人们穿梭在街道上,不同口音响在耳畔,空气中蔓延着烤肉香、熏肉香、奶香味、麦香味和酒香味等各色食物混杂的味道。
不止潘贺铭,就连江明月也一时间眼花缭乱,颇有些看不过来的架势。
一起来的张大叔见状介绍道“这是初一的大市,这些人们都是从四面八方赶过来的,最远的要走十来天路呢,平时可没有这么多人,街上也就开着不足三成的铺子,人群都稀稀拉拉的。”
江明月点头,然后问他“这里的皮货和粮食交易在哪里?还有铁匠铺,就是卖锹镐锄头什么的。”
“皮草在最东面,那里是朝廷专门给草原各部和这北疆的各民族设立的地方,用以售卖他们的特产,皮草、奶制品、肉类、毛毡等都在那边。
粮食的话这条主街道上就有几家粮店,最大的一家是何记粮铺,是何记粮行在这里的分店,就在前面不远处。
卖锄头的在东南边,基本的工具都有,不过价钱可能有点贵。”
张大叔指着前面给江明月看。
“我们要先买粮食,然后去看皮草和农具。您要去哪?”
江明月对张大叔道。
“我要去修犁头,修好了犁头明年好耕地,所以我得先去铁匠铺。”
张大叔说着,如此两家就分道扬镳了。
江明月和潘贺铭推着板车小心避让着人群去粮店。
此时正是粮食入仓的季节,所以看不见多少内地买粮的人,多的是草原部落和一些本地民族在此选购,店小二正在热情的招呼着。
这家的店小二显然经过专门培训,能流利的切换三种语言招待不同的顾客,江明月表示怪不得何记粮铺可以成为这里最大的粮铺。
没看这里人流如织,其他店还需要掌柜的在门口招揽顾客呢么,果然什么时候都是技多不压身啊。
一个小二见有客上门连忙迎了过来,问清要买粮后询问道“不知二位是本地的还是外地的啊?”
江明月反问道“有什么区别么?”
店小二笑道“是这样的,外地的多买白米,本地的多买黑麦和玉米。”
“这里白米价格最高,在180文每斗,精面120文,粟米100文,糙米80文,黑面70文。”
江明月还没说话,潘贺铭先低呼出声“娘,这价格,这价格也太离谱了!这都翻了两倍不止啊!”
“这些都是外地运过来的,好多是平原府甚至江南府运过来的,一路上人吃马嚼的都要算到里面的,价格自然会昂贵些。”
店小二也不恼笑呵呵的解释道“客官要是觉得价格不合适可以再看看这些,本地产的黑麦、大麦、荞麦这些,这些价格能差一半出来。苞谷和蜀黍更便宜,这些只要二十五文。
我们何记粮行价格童叟无欺,您都可以和别家比较的,同等的价位我家粮食品质更优。”
这个时代已经有玉米了,而且还是广泛种植的,不过产量自然不能同现代相比,但是也算高产作物了。
不过南方多叫玉米,北方多叫苞谷。
天启的百姓虽然生活艰苦但是温饱至少还能满足,如果不是近两年南方洪水北方大旱,也不会出现小股流民造反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