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一石N鸟
有什么方法,让自己处于极度危险中,又不至于真的危及生命?
一连数日,朱由校一边在后宫乐逍遥,一边思考这个技术难题。
“主子,北镇抚司景大人从陕西回来了,说有要事汇报。”
朱由校正在沉思,乾清门房太监过来汇报,打断了他的思路,却也让他紧锁的眉头缓解。
北镇抚司十三太保,虎臂蜂腰螳螂腿,两腿要青筋暴露硬如铁柱,擅走、擅跳、擅斗,皇权特许先斩后奏之权力。
景惟明更是十三太保中的翘楚,排行第十二,武艺却是最高强。
他枪、戟、棍、钺、叉、鎲、钩、槊、环等九长武器,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等九短武器,共十八般都颇有造诣。
无论是日出于泰山之巅,空旷间大开大合,蹿纵跳跃,舒展大方的北派武术;还是月悬于小桥之上,竹林间短桥寸劲,阔幅沉马,迅疾紧凑的南派武术,南北功夫无不精通。
十三太保是朱由校的杀手锏,只听命于他个人,各项事情都是单独秘密安排。在他病死之前一月,派景惟明到陕西查访民情。
“宣他进来!”
朱由校看到景惟明,见他剑眉星眼,面容刚毅,看他面相就是中正之人。且结实的身板比他还要健壮,要不是个钢铁直男,都有点心动了。
“爱卿这次去陕西暗访,是不是察觉到民变迹象。”
“主子,微臣正要汇报此事。”
景惟明汇报:
“白水县王二、种光道等,聚集灾民数百人,杀死了白水县令,还占领了白水县。又攻入澄城,并杀死了知县张斗耀。”
“府谷灾民现在抗税情绪高涨,亦有反叛作乱之心,微臣暗访,混进灾民,发现当地强人王嘉胤多次组织秘密集会,而且与王二有所联络,妄图发动叛乱占领府谷。”
自天启五年以来,陕西久旱不雨,草木枯焦,饿殍载道,然而朝廷依然加派赋役,官吏督责税赋,民不堪负担,不反才怪。
按照《明朝的事》所说,这些乱民或剿或俘都难搞定,这又是个难题……
“主子,有兵部来的急奏。”
门房太监又来了,说着急忙递上一份奏疏。
朱由校迫不及待接过急奏打开,西南有事!
“西南逃窜的土司贼寇奢崇明、安邦彦与缅甸国的王子敏耶代帕勾结,反攻侵犯云南边境,吞并多个土司领地。”
明代西南边疆汉人少,土人多,采取的统治是方式是“以土官治土民”,即是封赠边疆各族首领官爵,以统治本族土人。
势力比较大的土司,大明在西南设有三宣六慰,缅甸也是六慰之一。
缅甸后来脱离大明控制,独立建立国家,还兼并了很多归顺大明的中小土司。
西南土司反复叛乱、叛变的最主要原因便是汉人数量少,人心不稳。
叮!
朱由校突然灵机一动,不如把西北的乱民,汇聚个二十万人移民西南,这样既解决了西北灾民问题,又增加了西南边境内地汉人数量,解决土民人心不稳的问题。
这可真是个两难自解的好办法。
叮!
朱由校又灵机一动。
不如借机御驾亲征,找这些作乱的贼寇练手刷经验,岂不也是提高实力的好机会!
何况,现在大明积重难返,恢复三宣六慰外西南,打通印度洋出海口,不仅是壮大明国威,振皇权尊严,也是转移朝廷困境的好办法!
一石n鸟,都快被自己聪明哭了,朱由校嘴角展露出笑意。
“景爱卿可还听说过王嘉胤、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
“主子,臣没有听说过这些人。”景惟明也没明白,皇上怎么突然说出这几个人。
“没听说不要紧,你再入陕西联系三边总督杨鹤,把这几个人聚集起来,围剿王二!”
“并招募愿意离开家乡的百姓二十万人,一起前往云南缅甸等西南地!”
景惟明完全愣住,“恕臣愚钝,不知主子用意……”
“朕要去西南御驾亲征平乱,顺便护送西北灾民前往西南获取肥沃土地,以养生计。”
“西南雨水充沛,尤其外西南缅甸、暹罗等土地是上好种植稻米的好地方,让他们在那里生活,也是不错的。”
……
翌日,早朝。
“朕择日御驾亲征,征讨西南土司,京城内由皇后垂帘听政监国。”
朱由校此话一出,满朝哗然闹闹哄哄的,却谁也不敢站出来说话,前几日挨打的板子还痛在身上,谁都怕了这个诈尸复活的皇上。
皇后张嫣惊吓的主动坦言,“太祖有言,后宫不得干政,臣妾监国倒有违祖制。”
“朕自有打算。至于祖宗之言,此一时彼一时,皇后依照朕的旨意办事就可。”
“陛下,臣妾担心才疏德薄难以支撑。”
偌大一个大明,现在朝廷危机四伏,确实也有些为难她。
“皇后尽管勇敢的做,所有事情都有朕托底。朕乃二郎真君转生,有神的指引,岂会畏惧凡间的事!”
张嫣感受到朱由校的决断,也就不再多推辞。
“臣斗胆死谏,陛下东北、西北、西南三路出战,如今国库空虚,百姓疲惫,恐怕难以支撑。”
“皇上当思为尧舜,以社稷苍生为重!前日如此折辱群臣,今日又思穷兵黩武征伐,实乃桀纣耳!”
一个干瘦的书生模样的官员,站出来直视皇上慷慨直言。
朱由校看到他眼眸中射出的怒光,嘿,还真不要命的?现在的大明,即使不乱折腾,又能苟延残喘几年!
“你是谁!”
“臣户部主事张国维。”张国维毫无惧色,脸上散发着一股浩然正气。
大明有忠臣,史载清兵入关后,张国维拥鲁王抗清,兵败后宁死不降,投园池殉国。
朱由校对这个人印象深刻,心中对他颇有些敬佩,但主线大事岂由他瞎捣乱。
“好你个张国维,你挺刑的啊!那你说朕到底是尧还是舜?朕若为尧舜,那谁为禹,亦谁为汤?”
“桀纣之不善,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殷鉴不远,陛下当勉之。”
群臣实在没料到皇上还有这个逻辑,更不敢想这个青年文官敢如此应答!
这大逆不道的言论,足以定个大不敬,甚至谋反之罪了。个个惊吓的一身冷汗,噤若寒蝉,没人再敢多言。
“哈哈哈!”
朱由校听到后,反而狂笑起来。
“朕在与你确认一下,你有没有贪钱!”
“贪过!”
“嘿,你贪污了还如此理直气壮?!”朱由校本期待他是个清官,没想到也是贪了。
“但臣不是为了自己贪,而是要为手下人能够有钱发放俸禄,不得不贪的一点。”
“贪污还有理由?贪了一点是多少?!”
“累计贪了有50贯。”
“呵呵,你还算实诚。既然你贪钱了,那朕容你,国法也不容你!50贯那么多,四舍五入都够得上60贯剥皮萱草了!朕心善,只罚你100杖!”
“来人,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