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邓小五坚定地回应后,李煜辰的眼神似乎飘向了远方,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他缓缓地开口,声音带着一丝沧桑和哀思:“杨博士,他是我一生的挚友和科研伙伴。我们一同追求科学真理,攀登科学的高峰。他的离世,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损失,更是整个科学界的悲痛。”
老人的语气中透露出对杨博士的深深惋惜之情,邓小五能够感受到老人心中的沉痛。他静静地聆听着,不敢打断老人的回忆。
“杨博士生前的研究,每一次的突破都让整个科学界为之震动。他对超导材料的研究,是科学界迈向可控核聚变能源的关键一步。他的才华和智慧,是科学界的瑰宝。可惜,他的生命被那些无知的人夺走,他的研究成果也被抢走。这是对科学进步的巨大打击,是对人类未来的摧残。”老人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怒和无奈。
老人说完,室内又陷入了一片沉静。他沉思片刻,仿佛在回忆杨博士,那眼神中有深深的惋惜,也有坚定的决心。他开始详细地对邓小五解释任务,语气中充满了专业性。
“邓小五,杨博士生前的最后一项研究,是有关超导材料的。他上交的报告称,他成功研发出了一种能在超高温下依然保持超导状态的材料。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老人目光锐利地看着邓小五。
邓小五摇摇头,表示不太清楚。老人解释道:“现在的可控核聚变研究,理论上已经成功,但是就差一个关键——合适的材料来制造设备。杨博士的研究,就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那个关键点。他的研究成果,将推动可控核聚变研究向前迈进一大步。”
老人眼中闪过一丝悲痛:“可是,我们还是晚了一步。天下会找到了杨博士,他们残忍地杀害了他,还抢走了所有的研究资料。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也失去了一次推动科学进步的机会。”
老人的目光转向邓小五,眼中闪过一丝希望:“但是,杨博士的知识并没有完全消失。你脑中的芯片,记载了杨博士一生的知识,里面应该就有这种超导材料的信息。现在,你需要利用这些知识,尽可能地还原杨博士的研究,重新制造出那种超导材料。”
邓小五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的光芒。他重重点头,表示自己会尽全力完成任务。老人看着他,眼中满是赞赏和期待:“我相信你,邓小五。你是我们最后的希望。希望你能继承杨博士的遗志,完成他未竟的研究,为科学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邓小五深吸一口气,他感到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他郑重地点点头,对老人说道:“李博士,您放心,我会竭尽全力去完成任务,不辜负您的信任和期待。杨博士的研究对人类未来能源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会努力将他的遗愿继承下去。”
“好孩子,加油,我期待着你的好消息。”说完,老人又回到桌子前,继续他未完成的东西。
罗丽见状,向李博士敬礼后带着邓小五离开了实验室。两人回到了邓小五的实验室,罗丽拿出来一个芯片交给邓小五,说:“这是杨博士生前的部分研究,现在都交给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说完就离开了,邓小五紧握手中的芯片,目光坚定。
他小心翼翼地将芯片插入电脑,开始了漫长而又细致的研究过程。芯片中记录的内容繁复且深奥,但邓小五却一丝不苟地开始解读。
芯片中的信息对邓小五而言如同宝藏一般。他逐步深入挖掘,发现杨博士的研究成果非常详细且全面。
里面包含了大量的实验数据。这些数据记录了杨博士在不同温度、压力和磁场条件下超导材料的性能表现。每一个数据点都经过精细的测量和记录,透露出杨博士的严谨科学态度。通过分析这些数据,邓小五开始理解超导材料在不同环境下的性质变化,这对他的研究至关重要。
除了实验数据,芯片中还包含了杨博士的独特理论分析。这些分析基于杨博士深厚的物理学知识,他从微观结构出发,详细解释了超导材料为何会在特定条件下表现出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这些深入浅出的分析为邓小五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他开始从理论层面理解超导材料的本质。
电脑前出现一个画面。
杨博士坐在实验室的椅子上,对着电脑屏幕上的数据陷入了沉思。他一直在研究超导材料的电子行为,试图揭开零电阻现象的神秘面纱。
“电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部分,而在超导材料中,它们的行为却显得如此独特。”杨博士自言自语道。
在超导状态下,这些电子不再是单个独立的粒子,而是相互关联,形成了所谓的“电子对”。杨博士比喻说:“这就好比是舞会上的舞伴,它们携手共舞,行动一致。”
这些电子对在超导材料内部自由流动,不受任何阻碍。杨博士打了个比方:“就像是在人流如潮的街头,人们相互碰撞、拥挤,但在超导材料中,电子对就像是拥有特殊通道的vip,它们可以不受阻碍地前进。”
这种无阻碍的电子流动导致了零电阻现象的产生。杨博士解释道:“在普通导体中,电阻是由于电子与原子碰撞产生的。但在超导材料中,这些电子对仿佛拥有了神奇的力量,它们能够避开所有的障碍,一路畅通无阻。”
杨博士的分析不仅揭示了零电阻现象的本质,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他开始思考如何利用这些电子对的特殊行为,进一步优化超导材料的性能,推动超导技术的实际应用。
画面转换。
杨博士说:“除了零电阻特性,超导材料还有一个非常独特的性质,那就是完全抗磁性。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重要的现象。”
“要知道,磁场是影响大多数材料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在超导材料中,事情就变得与众不同了。”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给听众留下思考的时间。
“在超导状态下,材料内部的电子自旋和轨道运动之间存在一种微妙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导致电子的自旋和轨道运动相互耦合,不再是独立的运动。”
“这种耦合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自旋电流。你可以想象它就像是一个小型的旋风,在超导材料内部旋转。这个旋风般的自旋电流有一个非常神奇的能力——它能够完全抵消外部磁场的影响。”杨博士的语气中透露出些许激动。
“这意味着,即使你将超导材料放在一个强磁场环境中,它也能保持自己的状态不受影响。这就是超导材料的完全抗磁性。它就像是一个神奇的护盾,保护着超导材料不受外部磁场的干扰。”
他总结了自己的观点:“超导材料的完全抗磁性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特性。如果我们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这种特性,那么它将在磁学、电子学等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而其中最令邓小五激动的是,芯片中还包含了一些杨博士的猜想和预见。杨博士不愧为科学巨匠,他对超导材料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大胆的猜想,包括一些可能的新型超导材料和它们的潜在应用场景。这些猜想虽然尚未被证实,但它们为邓小五指明了研究方向,激发了他的探索欲望。
这些大胆的猜想和预见让邓小五深感震撼,也为他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他知道,验证这些猜想将是一项艰巨而又意义重大的任务。但与此同时,这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让他能够在杨博士的指引下,探索超导材料未知的前沿领域。
通过这些芯片中的信息和杨博士的理论分析,邓小五逐渐发现了杨博士的研究线索,这些线索像是一道明亮的灯塔,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
邓小五发现杨博士的研究笔记中频繁提及了一种特殊的元素组合,这种组合在已知的超导材料中并未被广泛研究。杨博士猜测这种元素组合可能具有独特的超导特性。邓小五决定首先从这一线索入手,他觉得可以尝试合成这种元素组合的材料,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实验测量。
另外,邓小五还从杨博士的芯片中找到了一些未完成的实验方案和初步的数据结果。这些未完成的研究成为了他研究的延伸方向。邓小五仔细分析了这些数据,发现了一些有趣的趋势和异常现象。他决定继续沿着这个方向努力,完成杨博士未竟的事业,并探索其中可能隐藏的新超导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