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六零年代苟不苟 > 第22章 游园

第22章 游园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后台果然有不少订单,比昨天直播还多一些。

    不过也是,昨天直播才两个小时。今天经过发酵是会有订单暴增的。

    为了明天能有精力好好游玩。她今天工作的十分迅速

    主要还是昨天已经整理过一遍了,今天直接按照订单拍照就好了,

    甚至于同样的订单可以拍进一个照片里。进了系统后系统会自动分辨。

    她只需要按种类数量拍照,时间节省很多。

    忙活完,她在卫生间泡了个热水澡。

    说来也怪,明明空间是她一个人的。在商城的卫生间泡澡,总有一种裸·奔的感觉。可能是心理上觉得那是公共场所?

    她等下得去顶楼看看。顶楼是办公区域,应该有领导有私人休息室的吧。

    要说价值,除了停车场,应该顶楼最高了。

    整个商场的办公人员的办公区,连接了局域网。现在都在运行中。

    如果她以后做商场或超市,都是现成的经验资料。

    她一个区域、一个区域的看过去。直到到了总经理办公室,才看到一个休息室。是室内带有卫生间的那种。

    不过里面空荡荡的没有物品。

    也能理解,现在过年期间,即使员工忙死忙活,领导也是能抽出时间休个小假的。

    何况依着外面办公室来看,这个所谓的总经理在不在这里办公都是未知数。

    没有东西更好,别人住过的房间她还膈应呢。

    把这里当成一室一厅一卫的小套间来整理。把外面属于总经理的物品都清出去。

    额,一个小纸盒都没装满。

    先把卫生打扫好,地拖一遍。今天就先把里面卧室整理了。

    下面家纺商铺里挑一套舒适的床上用品铺好。刚想躺下,又想起来外面还有舍友。

    算了,今天就不在空间里睡了。

    一早起来,呼出一口气。打开床围正好看到林悦起床。

    “早”

    “早”

    互相打了声招呼,各自起床收拾自己。

    “等一下我要去找我哥,你呢?”林悦昨天就跟她哥约好了

    “我要去对面游园”顾瑾瑶是打算这几天出来游玩的。顺便也踩点。

    “啊?对面有公园的嘛?那我也要去。”林悦惊喜。

    “要我等你吗?”顾瑾瑶觉得无所谓,但是她还有哥哥不是,可能会不方便

    “嗯~”想了一会林悦还是决定到时候跟哥哥一起。今天她跟哥哥约好了,不能放他鸽子。

    “我跟我哥一起去”

    “行,那我先走了。今天想在外面吃早餐”

    “再见~”

    打完招呼,顾瑾瑶拿出一个小巧的帆布单肩包背上。这个包是她昨晚在网上买的。配今天穿的布拉吉,除了设计有点前卫,刚刚好。

    相机她打算在外面游玩没人的时候再从包里拿出来。

    她不知道她买的这个型号现在有没有生产。还是注意一点比较好。

    漫步在校园里,连呼吸都蒙上一层文人气息。

    她当初刚毕业那会,就想着终于解·放了。她能挣钱养活自己了。

    现在她却想一辈子待在校园里。过着三点一线单纯的生活。

    出了校门,简单的在早餐铺子里吃俩包子喝碗豆浆。慢悠悠向对面行去。

    夏末初秋,阳光和煦,微风清爽,不冷不热的气候,到处散发着慵懒宁静的味道。

    出来游玩,玩的便是随性,园林太大,她只打算在几处标志性景点看一看。

    从绮春园南门进入就是鉴碧亭,碧湖之中,方亭高敞,为观景佳处。

    途经残桥,此桥为昔日敷春堂西宫门外的一座跨溪石拱桥,如今只残存多半个单孔石拱。它也是圆明园被毁后唯一保存至今的老石桥。

    残桥虽经岁月和历史的洗礼,但这半圆拱形与水中的倒影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圆,透过这个圆,仿佛能看透圆明园的过去和未来。

    残桥后面就是涵秋馆,涵秋馆建于嘉庆年间,是绮春园春(敷春堂)、夏(清夏斋)、秋(涵秋馆)、冬(生冬室)四季景观之秋。

    在涵秋馆东山外侧山凹处,建有点景之露水神台,亦称仙人承露台。

    据说立仙人承露起源于秦汉时期,最初立于阿房宫前,后来汉武帝又将其立于建章宫内。传说汉武帝为了长生不老,幻想用铜仙承露盘收集露水和着玉屑而服用,以求长生不老。(百度)

    涵秋馆北面为三孔桥,196·0年起园内土地大多被附近生产队改为农田,大量人口迅速涌入,万春园三孔桥、运料门、长春园七孔闸等残存建筑,以及残留的全部园墙。

    现在附近都是农田,八月底九月初是玉米生长高峰期,到处绿油油的一片。走过这片农田就是银杏大道了

    三园交界处的银杏大道长达近千米,两旁的银杏据说有几十年的历史。只可惜现在时间不对,再过一两个月的金秋。银杏叶是一望无际的金黄色。想想就让人沉醉。

    可惜的是,出了大道就到了西洋楼遗址。

    昔日宏伟壮观的“大水法”如今已是残檐断壁。那些草丛中横七竖八的柱子,那些立在地上的颜色乌黑的建筑,仿佛倾诉着当年的往事。

    透过这些残垣断壁,一幕幕影像浮现眼前。当初课本上简单的文字记录,终究没有身临其境来的印象深刻。

    那三天三夜的大火,焚毁的何止是园林。

    还有那些被掠夺的文物。那上至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因为这段时间经常看史书,研究历史。所以尤为愤怒。

    走到这里,后面的景色再没有心情欣赏下去。

    她之所以对园林向往,是因为之前网上的照片水天一色,绿树成荫。

    但她忘了,那是经过了后面一代代人的努力修缮复原,植被造景才形成的。

    现在到处一片疮痍。虽水色依旧,但树木到底损毁严重。很多后世开放的景区现在都在一片废墟之中等待挖掘

    她打起精神往回走。这次园林之行终不圆满。

    再回头看之前的景色,竟也都蒙上了一层阴霾。

    据说当初焚烧后的余温,一个月后才渐渐散去。那些雕梁画栋的木质建筑,都消逝在那场大火里。

    偌大的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几案均尽遭劫掠。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也遭到焚毁。(百度)

    如今,那些阵痛已经过去。她们也迈出了新·华·国的第一步。

    歇了片刻,随便拍了一些照片作为纪念。

    她没什么胃口,只想快点回去记录这一刻的心情,作为日后对自己的鞭策。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