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六零年代苟不苟 > 第14章 决定

第14章 决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上次把汽车上架后还真有人买。

    而且还是个大主顾。

    一眼看中了一辆超跑,说是买来飙车用。

    这种情况不是应该新车更好?但人家说了,他买了还要改装。

    这辆车的资料系统都有,是去年夏天上市的新款。

    车主人本身也是刚提车没多久,再加上跑车不比其他车,平时很少开到。差不多九点九成新。系统评估后打了八五折。

    这是系统定价,顾瑾瑶是无权更改的。

    买主特别高兴,省下的钱够他改装费的一半了。

    顾瑾瑶……

    顾瑾瑶当然是选择卖了。

    卖到就是赚到。

    看了后台余额,车款已经到账了。

    还有其他的一些衣服和首饰的钱,也陆陆续续打进了后台。

    上千万让她自己辛辛苦苦挣,没机遇的话可能一辈子也赚不来吧。

    所以卖了这辆车,即便打了八五折她也一点都不嫌少,并且希望这样的机遇多多益善。

    顾瑾瑶现在身上除了顾爸顾妈给的500块,还有两百多块钱,都是原主断断续续存的。

    之前一直说租房,但租的房子总归是没有归属感的。

    像她当初在省城租住的宿舍,真的就只当它是个宿舍。是晚上周末休息的地方。从来不买一点多余的东西去装扮。家里家具电器都是房东配备的。

    现在虽然买卖不合法,但总归有漏洞可以钻。

    从五几年开始到未来好多年都是出国热。

    那些个地主和土豪,一大家子一大家子的变卖家当往外跑。

    变卖的可都是好东西——什么古董字画,什么四合院小洋楼的,比比皆是。

    现在有了一笔不菲的进账。她就想着怎么利用它实现自己的买房梦。

    她不贪心,真的。只要一个小小的院子,独属于她的院子就好了。

    院子太大,她不但保不住,还可能引火烧身。明哲自保。闷声发大财就好。

    上千万在拼夕夕可以买买买很多东西。

    但是在这个年代买房子靠着七百多块却是不可能的。所以她需要换一些钱。

    她依着之前看小说摸索的那点经验,小心翼翼的搜索着适用于这个年代可以拿出来的物件。

    网上有一些怀旧店铺,卖的东西似真非真的。她没什么研究,又见识有限,也不敢瞎买。

    又搜了下小黄鱼,看了下都是现代工艺铸就的。某某银行,或者某某黄金。都有品牌logo。她自己也不会融。

    思来想去还是平平无奇大金镯子实用。实心,足金。

    就是十个店铺九个假,不知道系统给不给甄别真伪。

    她现在终于知道小说女主们为什么在有了金手指后还冒着风险去黑市做交易了。

    像她现在一样,拼夕夕里那么多东西。她没有借口根本不敢用。

    她需要一个来钱的渠道的话,去过黑市就是很好的借口。不论她做不做交易。

    一个金镯子在拼夕夕差不多要两万块钱。出去换钱按六零的金价可能最多也就能换个两三百?

    她记得之前看过的年代小说上有写,金价十分便宜。就这还得偷偷摸摸的换。

    银行是可以兑换,但她这来路不明的敢去吗?

    最有可能换钱的黄金都换不了大钱,那就只能投机取巧了。

    买米面粮油这些就不同了。

    像是大米不必买太好的,正常价两块多三块钱一斤。好点的三四块一斤。当然还有更好的,但没必要。

    面粉牌子的也就两块多一斤,这还是这两年涨价了,不然之前更便宜。

    有一种老磨坊,手工全麦石磨面粉,面粉有点发黄,含有麦麸,比较接近这个年代。价格比起机械加工的还要更贵一点。

    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她又搜索了小麦跟稻谷,上面一律写着喂鸡、鸭、鹅、鸟等,属于动物饲料。

    价格比加工好的米面要更便宜一点,但也区别不大。

    不过这个卖出去让他们自己加工应该更好一些。

    稻谷剩下的米糠他们也不会浪费,小麦也会把麦麸磨进去。这样磨得米面不会太白,让人一看就觉得特别贵,觉得特供的都没这好。

    自家磨出来的大米带着股自然的清香,没有抛光打磨。颜色纯正。

    更重要的是会有碎米,不是一个个像机器测量过一样。

    说到碎米,这个也有卖的。两块多点一斤。

    有杂质,不过吃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可以熬粥酿酒,也是鸡鸭鹅的饲料

    没想好到底要怎么做,就打算都买一些,必要的时候拿出来看看市场反应。

    又怕他们觉得粮食品质好,再给留下来做种子。这买来的稻谷还得甄选品种。

    既要满足品质优、口感好,又要能留种的稻谷品种。【其中美香占2号在江西的产量普遍800-1000斤,也有种出1000以上的,虽然粮价很好,但对种植户而言效益一般。(百度)】

    不管怎么说,不能给人留下隐患。最起码不至于颗粒无收。

    还有玉米粒,大碴子,玉米面,高粱,高粱米,谷子,小米和各种豆子等各种粗细粮。

    加工的,没加工的。

    要买既好吃又能留种的。万一要卖粮,他们在这个年代种出高产粮也是功德一件。

    这个年代粮价普遍不高,但也看地方。

    他们省粮站大米023一斤,白面017一斤。但有的地方便宜,大米才1毛多1斤。

    人口少的,一家子一个月的供应粮百来斤才十几块钱。再加上一些粗粮之类的也就二十多。

    不然怎么说现在家里出个工人就能养全家了呢!

    京市毕竟是首都,粮价应该不会太低。

    算下来也就是10倍的差价。比黄金差不多近百倍的差价可是划算太多了。

    三转一响四大件一直都是年代文的主流。

    收音机因为科技技术发展太快,虽然打着复古的旗号,但是还是运用了很多高科技。

    她搜了很久都不能确定收音机在那个年代真正长什么样。

    有空去百货商店看看再说吧。

    缝纫机倒是搜到很多,什么蝴蝶牌,蜜蜂牌,飞人牌。

    如果在黑市出手价格基本可以达到一比一(即拼夕夕一百多买,外面一百多出)。如果在拼夕夕一次性买很多,还可以讨价还价,很划算。

    但缝纫机是大件,买了也不能出手太多。运输是大问题。

    那种直接找个小树林放物资,她是不敢的。

    混黑市的基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地形熟是基本要素。

    可能你说的每个地方他们都不止走过一两百遍。

    没有搭档,没有车痕。随随便便就放下一堆物资这种事是很容易露馅的。

    咱不傻,就别把别人当傻子糊弄了。

    不说车经过会有的动静,就说你提着东西从一旁走过能没声音?

    越是夜深人静动静越大。

    自行车直接排除,除了以上原因,最大的因素是现在自行车都是要上牌照的。还是凭票上牌。

    来历不明的自行车风险太大了。

    最后只有手表了,这玩意现代工艺制作的精致好看还便宜,一个能卖出十个的价钱。

    这要是在八十年代有私人厂子的时候。这表卖出去一点不会引人怀疑。

    不过这个年代都认品牌:上海,海鸥,钟山,天津,解放和辽宁等各个品牌都能搜到复古款。而且很多都是原厂生产。不要说以假乱真,那直接就是真的。

    手表的价格从高到低不等,在拼夕夕买一个,在这里基本可以按购买价卖出去。或者一些二手的就几十块一只,差不多能够成倍卖出去。

    但是拼夕夕的几十块,一百多。跟这里的一百多,那购买力能一样吗?

    手表小巧,不装盒子的话,拿个十个八个的别人也看不出来。

    随便兜里一揣,或者包里一放。那是一点都不占地方。用来做敲门砖是再好不过。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