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历史曝光电台:九个皇帝都自闭了 > 第131章 司马炎的逆天操作

第131章 司马炎的逆天操作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穿越者群。

    “(秦)胡亥:这个反击的羔羊,又在害我!”

    “(秦)胡亥:还好我有阿房宫赋和出师表,保命!”

    “”

    画面继续。

    【再比如,他根据官品,规定了每个人所能占有的田地和佃客的数量。】

    【这样一来,每个士族根据官品的多少,就占有多少田地、佃客,多么有秩序,社会将多么稳定啊。】

    【但实际上却是,各个士族很快就突破了法令的数量限制。】

    【对此,晋朝政府却显得无能为力。】

    【在此基础上,土地兼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在人口锐减、还有大量土地荒芜未曾开垦的情况下,且没有出现什么大的自然灾难,就已经出现流民满地走的局面。】

    【就问你们,离不离谱?】

    大秦位面,公元前214年。

    “无能啊!”

    秦始皇嬴政,有些恨铁不成钢地说道。

    下了法令进行了规定,结果别人却不遵守你的法令,这不是无能,是什么?

    大唐位面,公元630年。

    “这项法令,就是在纵容啊!”

    唐太宗李世民摇了摇头,有些感叹道。

    看似法令规定了数量,但从某种形式上,就是在纵容。

    那些士族,先是利用法令,合法地拥有了相应的田地、佃客。

    但人的欲望永远是得不到满足的。

    一旦得到这些东西,势必会想要更多。

    就这样,在法令的纵容下,他们轻易地获得田地、佃客。

    随后又无视法令,开始试图获得更多的东西。

    以他的经验来看,想要削弱世家,就得尽可能不给任何好处。

    否则一旦有了好处,世家一定会想尽办法,从中榨取出更多的好处。

    大明位面,公元1390年。

    “哼!这些人”

    听着电台,朱元璋突然冷哼一声,表情显得有些生气。

    对于朱元璋生气的原因,旁边的朱标大概猜到了一点。

    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来自于前几天的朝会。

    当时朱元璋浅提了一下改税之法,隐晦地表示要按土地收税,想来试探一下众臣的态度。

    结果让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这招致了众臣的激烈反对。

    平时的派别之分,没有了,全都拧成了一根绳。

    什么“祖宗之法不可变啊”,“改税必将亡国”,甚至有人以性命相威胁。

    说实话,要是不是底下几乎所有人都在反对,局面不太好控制,当时朱元璋真的想把那些以性命相威胁的人,都拖出去砍了。

    最后,实在被说烦的朱元璋丢下了一句:

    “搁置再议。”

    然后起身,直接离开了朝会。

    然而这件事,却没有因此结束。

    这几天,无论是在朝会之上,还是在别的时候,都会有人有意无意地向朱元璋传达观点,其核心就是:

    “改税之法不可行。”

    甚至于朱标还听说,这件事还被传到了那些地主的耳边,他们已经在准备联名上书了。

    所以,这几天朱元璋是被这件事,弄得烦不胜烦。

    朱标猜得确实不错,很快只听朱元璋饱含怒气道:

    “这帮乱臣贼子,还想要逼宫!

    这改税,咱还就要实施下去,谁敢阻止,都给砍了!”

    他朱元璋或许不懂什么经济法,但好歹是游历了多年、与许多人打过交道。

    看人,还是准的。

    如果一项决策,会遭某个人的反对,那么无非有两种原因:

    一是决策确实是错的,至少在那个人在看来,是错的。

    二就是触犯到了那个人的利益,为了这些利益,他必须反对。

    而这些天来,从众臣的表现、所反对的理由等来看,朱元璋都认为他们完全符合第二条。

    至于决策是对是错,他们根本不会太在意。

    错的话,那自然再好不过,反对的理由更充分了。

    而对的话,为了他们的利益,也必须想办法说是错的。

    这样的行为,在朱元璋这里,完全符合乱臣贼子的标准。

    要不是人数有点多,他真的准备都砍了。

    但不管怎么样,改税之法必须实施。

    并且他们越是反对,那就越要实施。

    他朱元璋,还就杠上了。

    大清位面,公元1689年。

    和朱元璋一样苦恼的,还有康熙。

    不同于朱元璋直接在朝会上说了,康熙只是将自己的想法和几个近臣说了。

    结果这几个近臣,那是激烈反对。

    并且散场之后,康熙这个想法就不知被谁泄露了出去。

    顿时全朝上下,那是一片震动,进谏的人那是一轮又一轮。

    到最后,实在被烦得受不了的康熙索性称病,不见任何人。

    “唉!”

    回忆着这几天遭到的折磨,康熙不由叹了一口气。

    现在就这样了,真不知道他下一代皇帝,又承受了多少的压力,才成功实现了摊丁入亩。

    不过在叹完气之后,他又露出了坚决的眼神:

    “人头税必须给废了,不然那么多的人口,都被隐藏了,算什么事啊!”

    以前不知道,还好。

    现在知道了,那康熙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还存在。

    别的不说,光想想人口增长的功劳,都安到后面皇帝的身上去,他就有些不爽。

    而且人口被隐藏,政府无法掌握人口的动态,也是一个极大的隐患啊。

    旁边的梁九功看到康熙的眼神,心里一颤。

    这样的眼神,他只在一些必做不可的事情上,见到过康熙露出过。

    每当康熙露出这样的眼神,哪怕旁人再怎么反对,最后还是阻挡不了康熙。

    据前几代太监所说,当初康熙准备杀鳌拜的时候,就是这样的眼神。

    任凭别人再怎么劝,都没有用。

    所以,看来康熙是下决心,要废除人头税了。

    这可是一个大事啊,这几天他可没有少见进谏的人。

    有的人还想要贿赂他,得到秘密消息呢。

    不过,他也不敢和人说。

    毕竟,近臣泄密,和贴身太监泄密,可不是一个概念。

    后者掌握了太多的秘密,一旦泄密,必死无疑。

    画面继续。

    【司马炎维护士族利益的行为,已经十分离谱了。】

    【但其实,他还有更离谱的操作。】

    【而正是这个操作,为日后的五胡乱华埋下祸根。】

    【简单来说,他亲手打造了一条鄙视链。】

    【在这条鄙视链中,贵族最高,土豪其次,第三和第四分别远夷和近夷,最后才是本地的民丁。】

    【对外来的夷人,他是赋田、减税等等,什么政策都用上了。】

    【本地的民丁看了,都恨不得自己是夷人。】

    大秦位面,公元前214年。

    “混账!”

    听着司马炎这些“下饭”的操作,秦始皇嬴政再也忍不住了,直接骂了出来。

    秦囯自诞生之初,就一直位于偏僻的边境上,时刻面临着异族的攻击。

    可以说,他们老秦人,是一直在与异族斗。

    可后面这个晋朝,不和异族斗就算了,还让异族的地位高于本地人。

    这叫他们老秦人,无论如何,都受不了。

    大汉位面,公元前200年。

    “我”

    刘邦也是忍不住,飙出了数句脏话。

    他曾经也是秦朝人,虽然地处楚地,但好歹算半个秦人。

    见识过秦朝对匈奴的强势,再看如今这个晋朝干的事,实在是一个天,一个地啊。

    这么一看,自己的和亲还算好的。

    果然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三国位面,公元221年。

    “咱汉民,竟然是下等人,这算是什么事?”

    刘备睁大了眼睛,有些不可思议道。

    他实在无法想象,一个至少血脉是中原的王朝,在其国境内,中原百姓竟然是下等的存在,外来的异族竟然比中原百姓还要高。

    如果这个种族是本地的,长期居住在本地,你给一点特殊照顾,刘备还能勉强理解。

    毕竟像蜀地,也有少数种族。

    为了他们安稳一点,刘备也是给了一些特殊照顾的。

    但这个种族,是外来的啊。

    这样做,无疑会吸引更多外来的种族,从而产生更多不安稳的因素。

    并且,人家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你根本管不住。

    甚至于,本地人都会想出去,伪装成异族,再回来。

    可以说,这样做不但没有捞到什么好处,反而带来了更多的麻烦。

    刘备是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这个司马炎,为什么要这么干?

    “唉!”

    这个时候,旁边的诸葛亮也是叹了口气,为生活在晋朝的中原百姓感到悲哀。

    以前有时他还怀疑过,自己这样做,到底对不对?

    要是早点投魏,三国一统的话,天下百姓也会少受一些战乱的苦。

    但现在,看到后世百姓过成这样,他彻底确定自己做得并没有错。

    那个时候的百姓过得,说不定还没有现在的百姓好呢!

    所以,必须复兴汉室。

    或许复兴之后的君王,同样会存在各种问题。

    但至少那个时候,他可以影响到这些君王,有办法纠正这些问题。

    而若是投降的话,届时沦为阶下囚,哪怕出现了像司马炎这样的君王,他也做不了什么。

    画面继续。

    【在这些政策的刺激下,外面的夷人一看,还有这种好事?】

    【当即就不多说什么了,拖家带口地迁入了晋朝。】

    【更骚的是,对于这些迁入的夷人,司马炎并没有将他们打乱,反而允许他们保持原来的部落组织,听从原来的部落首领。】

    【这不是存心想让他们,乱华吗?】

    【而且当时的贵族们,是十分喜欢掳这些夷人为奴。】

    【这促使着夷人更加抱团,武德那是相当充沛。】

    三国位面,公元221年。

    “这真的是司马懿的种?”

    刘备发出了这样的疑惑。

    根据上一期电台的内容,司马懿能上位,虽然有运气的成分,但他本身还算不错的。

    特别是夺曹爽的权,做得那是相当好的。

    可这样一个人,其孙子的水平竟然这么低,实在叫人难以置信。

    大宋位面,公元969年。

    “以夷制夷,也得是本地治理啊!

    人家都迁入汉地了,你还这样做,这不是叫夷人侵占汉地吗?”

    赵匡胤对于这个司马炎的操作,也有些无语。

    “唐朝的和亲,虽然做得有些不对,但治理这些夷人的经验,还是值得肯定的。”

    在他看来,以夷制夷的模范,是唐朝。

    毕竟夷人有那么多,想让他们都融入汉族,也有些不现实,只有以夷制夷。

    但那是针对于居住在本地的夷人,若是他们迁入了汉地,那就得按照汉人的规矩来。

    不然汉地之上,遍地都是夷人部落,算个什么事?

    大明位面,公元1390年。

    “有些人打得下天下,却坐不住天下啊。”

    对于刘备的疑惑,朱元璋给出这样的解答。

    像司马炎逼魏帝禅让,即位为帝。

    再然后发动灭吴之战,结束三国鼎立,实现天下一统。

    此外,他重视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这种种的行为,足以证明司马炎的能力,并不像电台所展示的,那么糟糕。

    可是天下一统之后,不知道是累了,还是安逸了,或者其它原因,司马炎开始骄奢淫逸,变得有些不正常起来。

    而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汉武帝、唐玄宗的后期等等。

    想到这,朱元璋又想到了自己。

    随着年龄渐大,他也慢慢感觉到处理政务,有些力不从心了。

    那么最后自己,会不会也变得和这些皇帝一样呢?

    这么一想,他猛然惊醒,随即对着两个儿子道:

    “以后咱若是犯错了,你们务必提醒咱,不可不言。”

    两人一愣,随即应道:

    “是,父皇。”

    另一边的穿越者朱允炆,见到这一幕,心里有些犯嘀咕。

    以朱元璋那样的屈脾气,提醒的话,真的有用吗?

    当然,后面的朱元璋,好像也没有犯过什么原则性的错误。

    括号:传位于他,不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