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历史曝光电台:九个皇帝都自闭了 > 第113章 司马懿当卧底?

第113章 司马懿当卧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大汉位面,公元前200年。

    “难道真的有什么诅咒?”

    刘邦有些不安道。

    先前东汉的皇帝短命,还可以用戚宦之争解释。

    但这个篡了汉的魏,又该怎么解释?

    看情况,魏国似乎并不存在什么戚宦之争啊。

    或许看出了刘邦的忧虑,陈平及时出声道:

    “只是两个人而已,巧合罢了,陛下不必为此担心。”

    “真的是巧合吗?”

    刘邦目光迷离,半信半疑道。

    三国位面,公元221年。

    “这”

    听到“曹魏亡于孙刘”,刘备一时无言,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他辛辛苦苦一辈子,就是为了消灭曹魏,复兴汉室。

    结果,到头来,成为了这后世之人口中的笑话。

    他辛苦一辈子都没干成的事,竟然被曹魏的两个大臣,给干成了。

    更为关键的是,这两人,一个姓孙,一个姓刘。

    真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爷在故意嘲讽他和孙权。

    大清位面,公元1689年。

    “不是谁都是诸葛亮啊!”

    康熙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辅政大臣,在中国历史并不罕见。

    但能做到诸葛亮那个地步,为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实在不多了。

    想到这,一段不怎么美好的往事,浮上了康熙的心头,不由地让他再次感叹道:

    “若是你当初,能做到诸葛亮哪怕一半的程度,又何至于落个那样的下场呢?”

    想当初,他的父皇顺治在临死之前,也给他立了四位辅政大臣。

    这四位辅政大臣,当时也像“白帝城托孤”的场景一样,在顺治面前,发誓同心同德辅佐他。

    但事实证明,说的往往比做的好听,这四个大臣那是各怀鬼胎,根本不能抱成一团,忠心辅佐他。

    而这其中,做的最过分的,那当属鳌拜了。

    就因为康熙身边的侍卫,在鳌拜面前有些不礼貌,鳌拜就找了各种理由,将侍卫以及一家满门都给了杀了。

    后来鳌拜又想圈地换地,结果被主管此事的三位不怕死的官员给阻止了。

    恼羞成怒的他,当即用一些罪名,准备处死这三位官员。

    不过当时的康熙虽然年幼,但也不傻,知道这三位官员并没有什么大罪。

    但他不好直接反对,于是召集四个辅政大臣,想让其它三人反对鳌拜。

    想起那日的情景,直到今天,康熙都有些愤怒:

    “个个说全力辅佐,结果他们就是这样辅佐朕的!”

    鳌拜自然坚持处以极刑,而其它三个辅政大臣害怕引火烧身,竟都沉默不语。

    康熙至今,都无法忘记当时鳌拜那得意的神情。

    当时心里有怒火的他,直接强行下旨,只是简单地处罚了那三位官员。

    没成想,鳌拜直接不装了,改了他的圣旨,将三人处死,然后强行换地。

    这种种行为,已经让康熙十分不满了。

    好在的是,四个辅政大臣最先去世的那个人,在临死之前,做了一个正确的事——上书请康熙亲政。

    康熙由此也获得了一些权力。

    再然后,另外一个辅政大臣,也主动请求解除辅臣之任。

    当时他是辅政大臣排行第一的,只要他辞任了,那么鳌拜和另外一人也必须辞职了。

    结果,鳌拜可不想交还权力,直接给那个辅政大臣罗织了二十四条罪名。

    当时康熙虽然已经亲政,但还是无法阻拦鳌拜。

    康熙至今也忘不了那日的情景:

    当时鳌拜捋起袖子,一副“你不听,我就动手”的架势,然后一连好几天,对他提出了各种不合理的要求。

    然后,也不管他同不同意,直接杀了那个辅政大臣。

    至此,鳌拜基本上一家独大,掌控了朝堂。

    康熙只能忍气吞声,故意装傻,然后在孝庄皇后的暗中帮助下,培养自己的亲信。

    最后终于找了一个机会,将鳌拜的亲信都派出了京城,让自己的亲信掌控了宫中的防卫。

    再召鳌拜进宫,鳌拜进宫就跟玩一样,也没有什么防备。

    结果就是他一进来,康熙就令人,一举将其拿下。

    整个过程看似十分顺利,实际上步步惊心。

    比如,拿下鳌拜之后,得知他布置的后手,康熙就吓得出了一身冷汗。

    “前有多尔衮,后有鳌拜,这辅政大臣,都是祸害啊!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诸葛亮一样的!”

    想到这,康熙又是看向自己的两个儿子,教育道:

    “你们要努力学习,早日能够处理政务,这样就不用辅政大臣了,知道吗?”

    辅政大臣的苦,他吃过了,自然不希望后代再吃。

    就像后宫干政的苦,他也吃过了,也不希望后代再吃。

    “知道了!”

    雍正和他的兄长十分乖巧,而又恭敬地应道。

    “此外,你们兄弟一定要和谐相处,一旦出现鳌拜这样的人,要合力对付,懂吗?”

    康熙再次教育道。

    “懂!”

    两人再次应道。

    画面继续。

    【不同于曹叡即位时,已经二十多了,他的太子即位时,才只有八岁。】

    【皇帝只有八岁,而司马懿已经在军队获得了不小的威望,此时又当上了辅政大臣,这简直了!】

    【不造反,都有些对不起司马懿。】

    【但是要是说这里面有什么阴谋诡计,也说不上。】

    【一开始司马懿可能根本没有想过什么篡位,甚至到了诸葛亮北伐,司马懿成为魏国军界第一人的时候,他心里或许有点野心,但也不多。】

    【毕竟曹叡还没死,掌着权呢,他一个将军轻易也做不了什么。】

    【但谁能想到曹叡死得那么早,并且好死不死的,选择了司马懿当辅政大臣。】

    大汉位面,公元前200年。

    “这曹魏,也太搞笑吧!

    让一个军界第一人,去当什么辅政大臣,亏他想得出来。”

    刘邦对于曹叡的操作,也有些无语。

    哪怕他是草根出生,也知道手下的权力一定要均衡。

    司马懿在军队里面的权力已经很高了,这个时候别说削弱了,至少不能让他得到新的权力。

    可是这个曹叡,竟然直接把涉及内政的权力更高的铺政大臣,给了司马懿。

    刘邦都不知道怎么评价这种行为,大概真的是病糊涂了吧。

    反正他是干不出这种事。

    当时他能安心将兵权交给韩信,不仅因为韩信够单纯,更是因为韩信只有兵权。

    要是韩信还兼任萧何的活,那哪怕韩信再单纯,他都不会太安心。

    而像后世那个蜀汉,诸葛亮干三人的活,换作他是皇帝的话,虽然很感动,但绝对会睡不着。

    因为这诸葛亮,除了名头不是之外,其它基本和皇帝干的活差不多了,怎能让他安心?

    再感动也不行啊!

    三国位面,公元221年。

    “哼,这就是反贼的下场!”

    刘备冷哼一声,隐隐有些幸灾乐祸的味道。

    “反贼配反贼,多搭啊!

    哪像我汉室中人,皆以复兴汉室为重,哪会想什么造反!”

    刘备这样道。

    虽然“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不得不说,对现在的蜀国来说,很多人都是抱有“复兴汉室”的信仰的。

    或者说,“复兴汉室”是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在没有达到这种目标之前,没有人会去想造反的事。

    大唐位面,公元630年。

    “诸葛亮和司马懿的不同,充分反应了君王作为的影响啊!”

    唐太宗李世民叹息道。

    刘备打着“复兴汉室”的名头,手下许多人都冲着这个名头来着,自然不会那么容易造反。

    而曹操本身就是反贼,手下的人鱼龙混杂,来个造反的,再正常不过了。

    这充分说明了,君王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想到这,他又不由看向自己的儿子,心里始终还是担心。

    他是真的不希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再在自己儿子身上发生。

    画面继续。

    【所以,主播才会说司马懿是一个bug。】

    【如果司马懿的寿命,没有那么长。】

    【如果司马懿没有去领兵,而是像另外一个录尚书事——陈群一样,主持朝政,直到去世。】

    【如果司马懿在诸葛亮北伐当中,被打败,因此丧失兵权。】

    【如果曹氏那些有能力的宗亲,活得长一点,不至于后面基本依靠司马家。】

    【甚至于,如果曹丕或者曹睿没有英年早逝。】

    【以上如果,但凡有一种出现,司马懿最后也没有办法造反,大概率上,会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魏忠臣。】

    【可惜的话,这么多如果,都没有发生。】

    【所以司马懿,可能一开始并没有想过什么谋权篡位。】

    【以上这么多的如果,许多东西根本不受司马懿控制,他的能力再厉害,也控制不了别人的寿命。】

    【但形势硬是逼着他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完成了篡位。】

    【回溯司马懿走向权力巅峰的过程,所有的人,包括司马懿自己,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这样一种结果。】

    【这就像在游戏中,其它地方都好好的,只有一个人在自动升级,排除外挂等情况,那么只有一种可能:游戏出bug了。】

    三国位面,公元221年。

    听着电台,诸葛亮的眼睛越来越亮了。

    他从电台这么多如果当中,看到了许多扼杀司马懿的机会。

    不错。

    许多东西,根本不受司马懿,乃至其它人的控制。

    所以一开始,司马懿就想谋权篡位,想办法避开这么多如果,是不现实的。

    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只是到最后,司马懿突然发现自己似乎拥有了造反的所有条件,可以造反了。

    但许多东西不受控制,不代表所有东西都不受控制。

    总有一些东西可以操控,但只要一个如果发生,那么司马懿就被扼杀了大半。

    只要找到合适的机会,那就成了。

    “如果有机会的话,还是尽量不要让他领兵。”

    诸葛亮这样思考道。

    虽然司马懿如果只当军界第一人,没有其它权力的话,估计也只能老实当一个将军,造不了反。

    但对于蜀国的利益,显然有些不符。

    以司马懿领兵作战的能力,肯定会给蜀国北伐造成阻碍。

    所以最好,还是将其困于朝中,插手不了对外作战。

    而在诸葛亮仔细思考之时,刘备也在思索一种可能性。

    不久,就听刘备有些脑洞大开道:

    “你们说,有没有可能,让这司马懿当我汉室的卧底,掌控了魏国,然后归于我汉室?”

    此言一出,无论是机智似妖的诸葛亮,还是浑身是胆的赵云,甚至穿越者刘禅,都被刘备这一脑洞,给惊住了。

    他们张大嘴巴,一时有些说不出话来。

    见他们这个反应,刘备也不慌不忙地将自己所想的东西说了出来:

    “你们看,那司马懿曾经装病不愿意接受曹操的征召,虽然有史书的美化,但能不能说明司马懿其实是心向汉室的,所以才不愿意给曹操这个乱贼做事。

    既然这样的话,我们完全可以暗中接触他,然后感召他,让他投靠我汉室,静静地潜伏在魏国,想办法篡位,然后归于我汉室,就可以复兴汉室了!”

    “这个”

    对于这个惊奇的脑洞,三人一时接受不来,最后还是诸葛亮说道:

    “陛下,此事还是从长计议,为好。”

    不过刘备此时,已经陷于自己的脑洞,不可自拔了。

    只见他摇了摇头,道:

    “这件事,就这样定了吧!

    丞相,你继续想扼杀的办法。

    而我,也会找机会和他暗中接触,然后尽可能感召他,让他归于我汉室。

    做两手准备,怎么样都不用怕了!”

    见刘备这么说了,诸葛亮等人,也不好多说什么了。

    不过穿越者刘禅,还是默默给刘备竖了一个大拇指。

    别的先不说,若是这个脑洞真的能成的话,那画面,想想就精彩。

    这个位面的司马懿:啊嚏我明明加了衣服,怎么更冷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