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历史曝光电台:九个皇帝都自闭了 > 第111章 玉米第章 红薯第章 马铃薯

第111章 玉米第章 红薯第章 马铃薯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明)朱允炆:说到高产的粮食,那肯定是玉米、红薯和马铃薯了,你可以从这三个当中选择。”

    看到朱允炆这么说,刘禅打开积分商城浏览了起来,很快发现了这三个东西。

    【能种一亩的普通玉米种子】

    商品简介:亩产约为1000斤的玉米种子。

    所需积分:2积分。

    【能种一亩的普通红薯种子】

    商品简介:亩产约为4000斤的红薯种子。

    所需积分:2积分。

    【能种一亩的普通马铃薯种子】

    商品简介:亩产约为4000斤的马铃薯种子。

    所需积分:2积分。

    看到这些东西,刘禅眼睛都红了,那是异常兴奋。

    据他所知,现在蜀国的粮食亩产量,撑死了300斤,完全比不过这些以千为单位的作物。

    若是有了这些产量如此高的作物,魏国对蜀国的粮食产量差距,将不复存在,甚至能反超。

    届时,蜀地的人口也会迎来爆发性增长。

    不过,兴奋之余,他还有些纠结,不知道该不该全买了。

    毕竟积分可是一个好东西,全买的话,好像太过于浪费了。

    刘禅在群里说了这个问题,最后问道:

    “(蜀汉)刘禅:你们说,我该不该花6积分,三个都买了?”

    “(明)朱允炆:看你怎么想了,若是想要切实地提高产量,还是三个都买为好。”

    “(清)雍正:不错,三种作物各有特点,适合种植的土地各不相同。”

    “(清)雍正:而蜀地的情况有些复杂,若是只买一个的话,可能会导致种植只局限在某地,粮食产量提高得也有限。”

    “”

    看完群友的分析,刘禅也陷入了沉思。

    如果单看蜀国的面积与人口的话,亩产300斤,完全够所有人吃喝不愁了。

    但事实,显然不是这样。

    究其原因,还是蜀地太过于贫瘠了。

    虽然有“天府之国”的美称,但那只局限于成都周边这一小块地方。

    此外,蜀地还有大片的荒地,这些荒地粮食产量极低,甚至种不了粮食。

    反观魏国的中原,就不一样了。

    基本上都是肥沃的土地,垦荒都来不及呢。

    而这三个作物,虽然都是适应性极强的作物,但肯定有各自适合的土地。

    单买一个的话,可能会导致部分荒地,依旧没有办法得到利用。

    一想到这,他做好了决定。

    不就是6积分吗?

    为了复兴汉室,为了丞相能够北伐成功,他买了!

    画面继续。

    【好了,今天的内容算是讲完了。】

    【接下来,我们就连线一下观众朋友,看看他们有什么问题吧!】

    【嗨喽,在么?】画面之人问道。

    【抽到我么?在在在!】一个兴奋的声音响起。

    【我特别搞不明白,三国明明是三家在争,最后为什么落入了司马家手里去了?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大汉位面,公元前200年。

    “司马家?什么玩意?”

    刘邦有些懵逼道。

    根据电台前面所述,他大概搞清楚了那个时代,是他刘家,外加曹孙两家在争夺天下。

    怎么又突然冒出一个司马家了?

    莫非他们争着争着,被其它人摘桃子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绝对是一个大笑话。

    三国位面,公元221年。

    听到这个问题,现场的三人都呆住了,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们听到了什么?

    “司马家?这怎么可能!”

    现在的司马家还并没有太出名,司马懿现在顶多还只是曹丕的宠臣罢了,并没有展示什么特别之处。

    虽然听电台说,知道后面司马懿阻挡了诸葛亮北伐,确实有点能力,是蜀国的大患。

    但再怎么样,也不至于让整个天下,都落入司马家手里吧?

    曹丕看得也不像什么昏君,不可能给手下谋权篡位的机会啊!

    这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大宋位面,公元969年。

    “三国夺天下,结果落了一场空,想想也让人唏嘘啊!”

    赵匡胤有些感慨道。

    三国夺天下,结果落入了司马家的手上。

    五代十国夺天下,结果也落入了“黄袍加身”的赵匡胤手上。

    不得不说,历史往往都会有一些相似。

    画面继续。

    【因为,司马懿是一个bug般的存在。】

    【这就不得不说一下,司马懿这个人了。】

    【据《晋书》记载,当初曹操听闻了司马懿这个人,于是去请。】

    【可司马懿不想屈节曹操的手下,于是装病,躺在床上一动不动,成功骗过了曹操。】

    【不过咱们曹丞相也不是那么容易放弃的人,又过了七年,曹操用强制的手段征召了司马懿,让司马懿不得不从。】

    【不过曹操有些顾忌司马懿,所以没有怎么重用他。】

    【好在的是,太子曹丕和司马懿关系不错,所以虽然闲了点,但还算安全。】

    【当然,以上都是《晋书》记载的,里面有没有美化的成分,懂的都懂。】

    【非要说的话,当时曹操的手下人才那么多,哪里轮得到当时还二十来岁,且没有展现太大能力的司马懿?】

    大汉位面,公元前200年。

    “屁的不想屈节,肯定是当时形势不对,或者想要待价而沽。”

    刘邦撇了撇嘴,对这样的说法,不屑一顾。

    作为一名“老油条”,他很是清楚,若是一个人不想屈节于某个人,有的是方法。

    更何况,中间还隔了七年。

    要是真的不想,早就跑了,哪用等到别人用强制手段。

    这不是搞笑么?

    三国位面,公元221年。

    “哈哈哈哈!”

    听着电台的话,刘备三人都不由地笑出了声。

    “以曹操的作为,若是真的顾忌司马懿,恐怕早就下杀手了,哪会给他活的机会。”

    刘备有些忍俊不禁道。

    毕竟是斗了几十年的老对手,曹操是什么脾气,他们还是十分清楚的。

    虽然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三国演义》虚构的,有些夸大,但是某种意义上,还是反映出了曹操的一些性格。

    假如他真的忌惮某人的话,绝对会先下手为强。

    至于什么“太子曹丕和司马懿关系好”,完全不会在曹操的考虑范围之内。

    大唐位面,公元630年。

    “晋书?”

    唐太宗李世民思索了一会,确定自己没有听过这本书。

    然后,他又看向了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两人。

    见他望来,两人皆是摇头,表示自己也没有听过。

    得到了一样的答案,于是他猜测道:

    “那这《晋书》应是后世编写的,距离时间久远,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随即他又陷入了思索当中,好一会半会,才出声道:

    “既然如此,我大唐距离的时间至少近一点,记载也详细一点。

    就这样吧!由房爱卿你主修《晋书》,力争还原一个真实的晋朝!”

    “是,臣领旨!”

    房玄龄当即应道。

    大明位面,公元1390年。

    “《晋书》所述之事,失真得太严重了。”

    朱元璋轻摇了一下头。

    若是要选哪一部正史,或者说官史最不靠谱的话,那莫过于《晋书》了。

    《晋书》是房玄龄奉李世民之令,编写的。

    按理来说,是前朝之事,房玄龄没有必要去美化什么。

    可在《晋书》中,司马懿变成了战无不胜的存在,完全没有了“乌龟行为”,实在离谱。

    或许最后李世民还要点脸,所以在末尾,强行说了一点黑料,表示司马懿的行为是不对的。

    “不知道是他们时间太仓促了,还是想混工资,编写的内容实在太差劲了。”

    朱元璋毫不客气地批评道。

    画面继续。

    【然后曹操一死,曹丕上位。】

    【作为曹丕密友的司马懿,算是彻底“咸鱼翻身”,以惊人的速度开始升迁。】

    【曹丕对司马懿信任到什么地步呢?】

    【这么说吧,曹丕直接让司马懿升任了尚书,后面还嫌这不够,直接让司马懿做了“录尚书事”。】

    【这个职位,差不多相当于丞相一样的存在,可以对朝事做各种决策。】

    大秦位面,公元前214年。

    听着电台,秦始皇又不由地瞟了一眼旁边的李斯。

    这让李斯忍不住打了一个哆嗦。

    他在心里直呼:

    还有没有王法啊!

    第一期直接伤害他,就算了。

    现在时不时,还会中伤他。

    这个反击的羔羊,实在可恶啊!

    其实他的升迁速度,远比不上司马懿。

    虽然由于提出了郡县制,受到了秦始皇的赏识,但他还是用了数年的时间,才升上来。

    比起司马懿,完全不是一个速度。

    只可惜,人们往往会忽略差别,联想一些共同点。

    三国位面,公元221年。

    “看来这司马懿,未来定是我蜀国的大患啊!”

    刘备有些忧心道。

    能让这后世之人特地说的人物,目前看来,可一点也不简单。

    而这个时候,诸葛亮在一番思考之后,也出声道:

    “陛下,如今司马懿尚未成长起来,我们或许可以做一些事情。”

    “你是说?”

    刘备似乎猜到了什么。

    “扼杀住他的成长。”

    诸葛亮轻声道。

    至于如何扼杀,那方法就多了去了。

    可以物理扼杀,来一场暗杀,让他彻底消失在这个世上。

    也可以“法术”扼杀,实施反间计,让他失宠,沦为旁系。

    甚至可以在他失意的时候,偷偷接触他,将他收入蜀国。

    当然,这样做的话,有反噬的风险。

    但不管怎么样,都不能让他成长起来。

    对于诸葛亮的提议,刘备沉吟许久,最后点了点头:

    “那就依丞相所言,这件事,就交给丞相去处理。”

    对此,诸葛亮轻轻点头,接受了下来。

    这个时代的司马懿:啊嚏好像有种不妙的感觉。

    画面继续。

    【而司马懿真正上前线领兵,也是机缘巧合。】

    【曹丕上位不到几年,四十岁的时候就驾崩了。】

    【就像刘备白帝城托孤一样,曹丕临死之前,也托孤司马懿,并对太子说一定不能怀疑他。】

    【而曹丕一驾崩,南边的孙权认为机会来了,就立即组织人进攻襄阳。】

    【这个时候,作为曹丕心腹的司马懿,自然要督军救援,由此开始了自己的军事生涯。】

    【当时进攻襄阳的主帅是诸葛瑾,也就是诸葛亮的大哥。】

    【相比于诸葛亮,这个诸葛瑾着实是一个软柿子,司马懿没费多大力气,就将其击退,并且顺带斩杀对方几个将领,立下了赫赫战功。】

    【再然后,新城孟达反叛了。】

    【诸葛亮让孟达加强防范,但孟达却觉得自己这里距离魏军很远,不那么急。】

    【结果没有想到的是,司马懿先斩后奏,日夜兼程,仅用了八天时间就到了新城,这个时候孟达根本没有做好准备。】

    【紧接着,他多路攻城,仅用了十六天就破了城,斩杀了孟达。】

    【风头可谓是一时无两。】

    三国位面,公元221年。

    “这”

    诸葛亮有些尴尬,实在没有想到自己的大哥竟然这么不行。

    从某种意义上,不算之前随军作战的话,司马懿算是第一次领兵作战。

    可就是这样,竟然击退了孙权的强力进攻,甚至还杀掉了对方几个将领。

    从头到尾,诸葛瑾败得都有点惨。

    想到这,诸葛亮就有些忧愁,开始为自己这个大哥担心了起来。

    自己三个兄弟从小就在一起,关系是十分地好。

    后来虽然投靠了不同势力,但是这种亲情关系是割不断的。

    现在突闻这种事,诸葛亮有些害怕自己这个大哥,会因此受到孙权的惩罚。

    而在另外一边,刘备则不可思议道:

    “四十岁就死了?这就不是说,曹丕只有五六年的活头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