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历史曝光电台:九个皇帝都自闭了 > 第63章 推恩令的解法

第63章 推恩令的解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大明位面,公元1390年。

    “削什么藩啊!

    一开始就将藩王的权利限制住,必要的时候再放权,不就好了吗?

    用得着那么麻烦吗?”

    朱元璋撇了撇嘴,一脸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画面继续。

    【所以,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诸侯王的手上是有兵的,他们完全可以直接反了。】

    【至于诸侯内部的矛盾,完全不是问题。】

    【一旦造反成功,全国那么大的地方,能封多少地?】

    【诸侯的各个儿子,用得着盯着小小的诸侯国吗?】

    【而“推恩”是仁政,造反会收获天下人的骂名,就更加不用担心了。】

    【毕竟,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故而当初刘邦有没有想到推恩令,主播并不知道。】

    【但如果当时刘邦敢实施推恩令,那几个异姓诸侯王绝对不会再一个个造反了,而是一起造反。】

    【到时候,看刘邦受不受得了?】

    大汉位面,公元前200年。

    “一起造反?”

    听到电台这个假想,刘邦的脸都黑了。

    目前异姓诸侯王,一个跟着一个造反,他大多数时间,不是在平叛,就是在去平叛的路上。

    这已经让他十分累,身体有些吃不消了。

    要是这些人一起造反的话,那他非得累死不可。

    而且如果真的一起造反的话,以如今大汉的实力,能不能镇压住,都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那些异姓诸侯王,大多数是曾经对抗项羽的主力军,力量不可小觑。

    一个两个造反,大汉还能镇压住。

    但若是一起来,那形势可一点也不妙。

    大汉非得分裂不可。

    甚至重新回到秦末混战的时候。

    大明位面,公元1390年。

    “说得不错。

    诸侯王手上有兵,这才敢造反。

    而咱大明,藩王手上不仅没有兵,连钱和权都没有,只能仰仗朝廷,基本不用担心造反的问题。”

    朱元璋笑着道,语气中充满了自得。

    这可是他设计出的制度。

    有这个制度,大明朝堂肯定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剩下的,只需要守住北边,不让电台提到的那个清进来,大明必然高枕无忧!

    画面继续。

    【而到汉武帝的时期,情况完全不一样。】

    【前面的“七国之乱”,朝廷用了三个月,就给镇压了。】

    【可见,中央已经足够强大,可以对诸侯国形成碾压之势。】

    【这个时候实施推恩令,就完全不用担心诸侯造反的问题了。】

    【而那些诸侯,一看这种情况,也知道大势已去。】

    【打又打不过,还会收获天下人的骂名。】

    【何必呢?】

    【只能老老实实接受了。】

    大秦位面,公元前214年。

    “对啊,何必呢?”

    秦始皇嬴政也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大势已去,那六国却看不清形势,负隅顽抗,迟迟不愿投降。

    若他们能早点投降,这天下也能少死一些人,朕也有更多的时间,让大秦强大。

    何必呢?”

    当初那六国的国力,已经与秦国不是一个档次了。

    秦国战胜他们,只是时间的问题。

    可他们却还是不愿投降,还妄图合纵连横,结果就被大秦铁骑无情地碾压了。

    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却是浪费了不少的时间。

    如果他们能够早点投降,那他秦皇嬴政也有更多的时候让大秦发展。

    或许就能避免二世而亡的情况。

    听到秦始皇的感叹,自穿越来,一直在了解秦朝过往历史的胡亥,直翻白眼。

    想来六国要是最后知道齐王的下场,恐怕心里都在庆幸自己没有投降。

    当初,秦灭了五国,还剩下一个齐国没有灭。

    于是秦始皇多次安插间谍卧底,去到齐国国君齐王建的身边,劝说他投降。

    当时的齐王建或许真的像秦始皇说的一样,“看清了形势”。

    在这么多人的劝说之下,加上嬴政许诺的五百里封地,最后他带着军队,投降了秦国。

    结果呢?

    许诺的封地是给了。

    可那封地,那是人住的?

    到处都是荒僻的松树、柏树。

    就这,秦始皇还不给供给齐王建食物。

    最后齐王建,活活饿死在自己的“封地”当中。

    反观曾经激烈抗秦的赵王,虽然被流放了,但好歹保住了命。

    胡亥算是看出来了。

    秦始皇对宽待投降的俘虏的“仁政”,是嗤之以鼻的。

    相反十分尚武,崇拜强者。

    而齐王建的投降姿态,秦始皇是十分看不起的。

    又加上他还想要封地,秦始皇为了除后患,只能弄死他了。

    大汉位面,公元前200年。

    “干得漂亮!”

    刘邦有些兴奋地说道。

    “七国之乱,三个月就镇定了,这后面的大汉,是我刘家的种!”

    听了这话,戚姬心里有些无语。

    一到好事,就是你刘家的种了?

    画面继续。

    【甚至这个时候,对于诸侯王来说,也不是无解。】

    【完全可以学习明朝的那个人,疯狂打仗,积累声望。】

    【在声望够大的时候,哪怕没有权,军队照样会听你的。】

    【起兵时人少,不用怕,反正会有军队主动投靠过来的】

    【这样一来,皇帝也不好动你。】

    【否则,就看看明朝那个皇帝的下场吧!】

    【只不过,当时并没有出现这样的牛人。】

    【可惜了!】

    【不然主播还想看看,汉武帝会怎么处理这种情况。】

    大秦位面,公元前214年。

    “你们觉得,应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秦始皇看向公子扶苏,存心考查道。

    “这”

    被突然问到问题,公子扶苏有些懵圈,在思考良久之后,才道:

    “父皇,儿臣觉得既然他打仗有功,有了声望,就不该轻易动他,否则恐伤众将士的心。

    只要安抚好他,让他忠于朝廷,就没有多大问题。”

    扶苏说完,自认为说得没有问题,期待地看向秦始皇,希望得到他的夸奖。

    谁知秦始皇却:

    “唉”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