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历史曝光电台:九个皇帝都自闭了 > 第36章 自信的朱元璋

第36章 自信的朱元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大汉位面,公元前200年。

    “竟然把所有异姓王削除了?”

    刘邦惊喜中,透着兴奋。

    如今算上正在剿灭的韩王信,七个异姓王当中,他才削除三个。

    本来,他觉得能削除四五个就不错了。

    没有想到,所有异姓王都削除了。

    到时候,整个大汉都是刘姓的天下,还愁什么?

    不过当听到最后的“七国之乱”的时候,刘邦又露出了惊疑不定的神情:

    “这七国又是怎么回事?”

    自己才把七个异姓王给干掉,怎么又来了个七国之乱呢?

    大明位面,公元1390年。

    “汉朝的七国之乱,还有西晋的八王之乱,归根到底,还是藩王的权利太大所致。

    不像咱大明,限制住了藩王的权利,不怕他们能造反。

    到时候京师若有难,再放权给他们,让他们进京勤王,铲除奸佞就行了。

    这样的话,就有效地震慑了那些乱臣贼子。”

    朱元璋十分得意道。

    历史上不少皇帝,都把藩王囚禁在皇都当中,好吃好喝地供着,以防他们作乱。

    但他朱重八,就不一样。

    反其道而行之。

    二十几个儿子,都封了王,远离京师,甚至于有九个还在镇守边关要塞。

    之所以这样做,主要就是因为他不信任外人,只信任自己的儿子。

    想想前面几个朝代,不是外戚干政,就是宦官乱政,严重威胁了江山的稳固。

    而如果外面有藩王在的话,一旦朝政出事,各地藩王必然不会坐视不管,进京勤王,能有效避免自家江山被外姓势力所操控。

    至于藩王作乱的事,朱元璋自然也有考虑。

    所以各地的藩王并没有调兵权,只有领兵权,真正的兵权是归中央的。

    同时藩王除了租税之外,也没有经济来源,只靠朝廷的俸禄。

    此外藩王也不能插手地方事务,没有行政权。

    这样一来,藩王们离了中央,没人没钱没权,拿什么造反。

    可以说,藩王除了拥有皇家血统外,其实只是个大一点的地方总兵。

    只有在必要的时候,中央赋权,他们才能进京勤王,完全不用担心他们造反。

    老朱心里,自然十分地放心。

    对于朱元璋的想法,穿越者朱允炆只能表示呵呵了。

    他暗自道:

    “皇爷爷,你还是太信任自己的儿子了!”

    画面继续。

    【直到公元前195年,也就是汉十二年,刘邦将所有诸侯王招集到了一起,当众击杀白马,并立下“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誓约。】

    【就是说,不是刘氏子弟而称王的,天下可共同击灭他。】

    【这一誓约,被称为“白马之盟”。】

    【不得不说,白马真的可怜,好端端的杀它干什么。】

    【而且这个“白马之盟”还没有得到遵守,白马白死了,当真死不瞑目啊!】

    大汉位面,公元前200年。

    “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好!”

    刘邦忍不住称赞道,但很快他又愣了下来。

    “白马之盟”没有得到遵守?

    这怎么回事?

    难道又有异姓称王?

    自己好不容易削除的异姓王,又回来了?

    这一刻,刘邦的脑子十分混乱,如同浆糊一样。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他费这个劲削除异姓王,有什么意义?

    穿越者群。

    “(蜀汉)刘禅:白马那么可爱,为什么要杀他?”

    “(隋)杨广:对啊,真馋人!”

    “”

    画面继续。

    【说回削除异姓王。】

    【为了削除异姓王,刘邦可谓是用尽了各种手段。】

    【除了上面提到的臧荼,像“战神”韩信,刘邦学习了项羽,摆起了鸿门宴,借口招集诸侯会见,再想办法把韩信拿下。】

    【结果刘邦也没有像项羽那样的傻,直接拿下了韩信。】

    【也就在这里,韩信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

    【“看来正如那俗话所说,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如今天下一统,我也该到死的时候了。”】

    【翻译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过河拆桥”。】

    大汉位面,公元前200年。

    “这这又是诬蔑!”

    刘邦十分气愤道:“明明是他先谋反的!”

    那个韩信竟然收留项羽旧部钟离昧,而且外出巡行的时候,还带着大军,很像是谋反的样子。

    而这个时候,又有人上书说韩信要谋反,他当然要提前动手啊。

    不然韩信可是兵仙,等一切准备妥当了,他怎么可能打得

    呃!

    应该是再动手,就晚了。

    虽然后面韩信提着钟离昧的头来见他,但这也无法否认其谋反的事实。

    至于谋反的证据

    证据

    就是有人上书,这还不够吗?

    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他刘邦是信了!

    而且他还贴心地考虑到别人有可能不信,并没有杀韩信,只是贬为了淮阴侯,并监视了起来。

    瞧瞧!

    自己多么贴心。

    大明位面,公元1390年。

    穿越者朱允炆偷偷打量了一眼明太祖朱元璋,想看看他的反应。

    要知道“过河拆桥”这样的事,自己这个皇爷爷,可一点也没有少干。

    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以至于后世流传了“火烧庆功楼”的玩笑。

    然而,朱元璋却是没有太大的反应,反而叫好道:

    “干得好,对乱臣贼子就该重罚!”

    朱元璋心底可一点也没觉得自己在“过河拆桥”,他杀的都是一些乱臣贼子,何错之有?

    画面继续。

    【而在削除异姓王的途中,另一个韩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韩王信,同样也不得不提。】

    【不因为别的,就是因为他导致了汉朝憋屈的开端。】

    【前面封异姓王,只是刘邦个人的憋屈。】

    【而接下来,主播要说的是整个汉朝的憋屈,甚至除了少数朝代之外,是整个华夏历史的憋屈。】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