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历史曝光电台:九个皇帝都自闭了 > 第25章 夸张的阿房宫

第25章 夸张的阿房宫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画面继续。

    【阿房宫赋】

    【唐,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大秦位面,公元前214年。

    “朕建的阿房宫,有这么大?”

    听着电台,秦始皇露出了疑惑之色。

    什么就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了?

    莫非是胡亥干的?

    难怪大秦会二世而亡!

    想到这,秦始皇突然愤怒地看向了胡亥。

    见他的眼神,胡亥不由身子一抖,连忙大声道:

    “父皇明察啊,这分明是那个杜牧,恶意中伤我大秦!”

    这时,一旁的扶苏也出声道:

    “父皇,赋是一种文体,会有所夸张。”

    秦始皇这才扭过头去,同时冷哼一声:

    “又是你们文人干的好事!”

    大汉位面,公元前200年。

    “尽胡扯,这个阿房宫哪有这么大的!”

    刘邦撇了撇嘴道。

    “要是这么大的话,哪会只死几十万人!

    而且阿房宫都没有建成呢,这个后世之人怎么知道长什么样的。”

    大隋位面,公元595年。

    正所谓,有对比,才有伤害。

    如今仁寿宫刚刚建成,隋文帝杨坚高高兴兴带着一家子人,来此处避暑。

    本来他对仁寿宫挺满意的,可现在听到《阿房宫赋》里面的描写之后,他顿时觉得仁寿宫不香了。

    大唐位面,公元630年。

    “真是一座好的宫殿啊!”

    唐太宗李世民有些羡慕道。

    那像他的大明宫,破破烂烂的,实在让人难受。

    他多次想要修缮一下,可每一次提出来,都被魏征那个老东西,怒怼了回来。

    不想被后世当成昏君的他,只能打消了这个想法。

    不过被勾起心绪的李世民,突然想到正宫修不了,但避暑宫,那个老东西也反对不了吧?

    正好前朝留下一个仁寿宫,可以以此为基础,加以修缮。

    虽然与“阿房宫”相比,还是破烂,但与正宫相比,应该能好一点。

    越想,李世民就觉得越不错。

    就这么定了!

    大明位面,公元1390年。

    “住这么好,有什么好的。”

    朱元璋有些不屑道。

    幼时,他羡慕过住那些豪宅的大官人。

    现在真轮到他住进来了,才发现里面是一堆的事,还不如那一个小家,无忧无虑着。

    当然,说是这么说,作为穿越者的朱允炆,还是察觉出了这不屑的话语中,透露出来的一丝丝的酸意。

    大清位面,公元1689年。

    “紫禁城虽然雄伟壮观,但与这阿房宫相比,还是有些相形见绌了。”

    康熙摇了摇头道。

    随后他又是问道:

    “如今京师之内,可还有地?”

    一旁的梁九功,在回忆了一阵之后,回答道:

    “启禀陛下,如今西郊还有一块空地。”

    “西郊么?好!

    我大清绝对不能比不过秦朝,虽然没有办法修建那么大的,但也要建一座小而美的建筑,与之相比!

    给朕下令,命工匠在西郊修建一座园林,除了面积,都要比阿房宫好!”

    康熙厉声道。

    “是,陛下。”梁九功当即领命,然后又问道:“请问陛下,这园林该叫什么名为好?”

    “名字么?”

    康熙沉吟了一声,思考了起来。

    突然电台之前的内容闪进了他的脑中,他立即做出了决定。

    只听他道:

    “就叫圆明园吧!”

    “这”梁九功一愣,有些迟疑道:“陛下,这有些不好吧。”

    电台之前可是说了“火烧圆明园”,现在新建一个园林叫圆明园,总归有些不吉利的感觉。

    “有什么不好的,朕倒要看看,未来是谁敢火烧圆明园!”

    康熙的语气中,透着前所未有的坚决。

    “是!”

    梁九功不敢再说话,立即弯腰接受了命令。

    画面继续。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一肌一容,尽态极妍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大汉位面,公元前200年。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实在浪费啊,实在浪费啊!”刘邦不由长叹道。

    这话一出,位于刘邦两侧的两个女人,同时变了脸色。

    吕雉首先反应,松开了挽住刘邦的手,戚姬紧随其后。

    刘邦这才反应过来,当即“哈哈”一笑,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笑容。

    “两位爱妃,你们在我心中,就是尽态极妍啊!”他笑着道。

    不过,两个人依旧没有出声。

    看到这一幕的陈平,默默后退了好几步,他现在只想赶紧逃离这里。

    大明位面,公元1390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恐怕杜牧诗人,怎么都不会想到,他夸张化的赋文,在后世元朝真的出现了。”

    朱元璋摇了摇头道。

    想想元末,那些达官贵人简直是奢华至极,与之相比的却是,无数人死于饥荒当中。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