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办公室
文化局大门。
江幼薇和杨幺妹拉着手,忐忑不安地等待着。
“来了,来了,是二哥回来了!”
杨幺妹高兴地跑上来,一把抓住了二八大杠的车把。
“你们在这里做什么!”
杨颂文瞪了幺妹一眼,笑骂:“风风火火的,也不怕我撞上去!”
杨幺妹笑呵呵,摸着自行车,爱不释手:“二哥,你怎么骑着自行车回来呀,这是哪里来的车,是你买的吗?给我骑骑怎么样?!”
“想得美!”
杨颂文断然拒绝:“这是借公安局的,曹局长同意的,过两天可是要还回去的,你骑坏了怎么办,你又不会骑自行车!”
杨幺妹嘟嘴:“不会骑我可以学呀,给我学一下怎么了,二哥,你不疼我了,我可是你亲妹妹!”
“时间紧,你可学不会!”杨颂文摇头。
上一世的时候,杨幺妹是成年之后才去学的自行车,当时可是陆陆续续学了十几天才学会的。
杨颂文可不觉得,这一世杨幺妹可以几天就学会!
“二哥,你居然小看我,我一天就能学会!”
杨幺妹一把抢过杨颂文的自行车,然后推着跑,一边跑还一边叫,然后脚踏一蹬,居然坐上去了。
车子向前走了七八米,杨幺妹大叫一声,车子栽倒,她整个人连车一起翻倒在地。
“哎哟,疼死我了!”
杨幺妹痛呼着,爬起来一看,自己膝盖都磕破了。
江幼薇和杨颂文紧张地上前。
“幺妹,你怎么样,没事吧?”江幼薇看到杨幺妹膝盖上的伤,虽然是皮外伤,但不处理会发炎的。
“我没事,破了一点皮而已,在村里我经常爬树掏鸟蛋,受的伤比这个还重!”
杨幺妹虽然有些疼,但兴致勃勃:“你们刚才看到了吧,我骑了七八米远,下一次,我可以骑十米二十米,甚至更远!”
“都受伤了,你还骑?”江幼薇惊讶。
“我就是要骑,我要学会骑自行车,那多威风!”杨幺妹大笑。
“行,你再试试!”杨颂文道。
江幼薇立即拉住杨幺妹:“要不还是我在后面抓住座椅,不让你倒下来?”
“不要,那样学不快!”
杨幺妹居然连学习方法都懂,她扶好车,居然大叫着,再次扶着车往前冲,然后上脚踏,人车合一,往前冲!
“啊啊啊啊啊——!”
杨幺妹平衡保持得东倒西歪,连带着自行车也走不规则的s路线。
最后,她居然连人带车一头扎进了冬青灌木丛!
“哇哈哈!”
杨幺妹更加开心地大叫:“二哥,二嫂,看到没有,我骑了多少米,至少有二十米!下一次,我能骑一百米,我好像找到平衡的感觉了!”
杨颂文走了过来,心中还是有些敬佩的。
这一世的杨幺妹,似乎是变得勇敢了,居然敢这样尝试。
杨颂文心想,难道是因为自己给她做了一个榜样,所以杨幺妹才变得那么勇敢?
杨幺妹其实,真的和杨颂文猜测的那样,她早就把杨颂文这个二哥当成了大英雄,大榜样。
杨颂文那么有本事,她怎么可以怯懦呢?
区区一辆自行车,如果还驾驭不了,那也太窝囊了。
所以,杨幺妹那是绝对不允许自己不会骑车的。
靠着这股狠劲,等到杨幺妹到了杨家小院外,她就已经跌跌撞撞勉强会骑自行车了,至少,可以安然骑上五十米到一百米,若是再多练习几次,应该就真的会了。
张桂芬看到杨幺妹可破的手掌和膝盖,整个人都不好了。
“这丫头,居然胆大包天,学什么自行车,弄得手脚都伤到了!”
张桂芬那个心疼啊,狠狠地拍了杨幺妹的胳膊几下,疼得杨幺妹呲牙咧嘴。
但杨幺妹高兴啊,她可是真的摸到了平衡的诀窍,这自行车,她已经学会七七八八了。
江幼薇到屋里拿出一个药盒,给杨幺妹擦了碘伏,又用纱布包了膝盖。
这药盒,以前杨家是没有的,但后来杨颂文特意去人民医院弄回来的,也就解决一些跌打损伤的问题,现在用上了。
杨幺妹趁机装疼,哭着喊着要喝鸡汤。
没有办法,杨传武到市场上买了一只鸡回来,亲自煲了一锅汤,一家人开开心心吃饱喝足。
第二天一早,一家人起来洗漱。
杨传武急匆匆赶回纺织厂工作去了,杨颂文则出门到了文化局的办公楼。
说是办公楼,其实也就一栋四层高的红墙楼,是当时老大哥援建的时候按照老大哥的风格修建的。
现在,文化局的人还在楼里上班。
而江幼薇,则去往文化宫,做一些宣传工作,说白了,也是打杂类似的工作。
杨颂文被安排到了办公室。
文化艺术政策研究室。
杨颂文看了一眼门上的小牌子,整个人都无语了。
这衙门,可是清闲衙门!
没想到,领导会把自己安排到这么清闲的一个衙门,自己又不是来养老的,可禁不住这样的清闲。
一进门,就见办公室里三四个人在看报纸,下象棋,还有一个在逗鸟。
“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杨颂文同志,以后就在你们同一个办公室工作了,大家欢迎!”
人事处的干部介绍道。
“欢迎,欢迎!”
办公室的人纷纷鼓掌,对杨颂文十分巴结。
原来,他们早就听说了,新来的职工杨颂文是县长大人空降过来的关系户,靠山硬得很!
杨颂文看去,发现研究室的主任是一个胖胖的老头,看起来五十岁了,但杨颂文可以肯定,他绝对只是四十多岁。
这时代的人,普遍都显老!
还有三名干事,两女一男,现在杨颂文来了,干事就变成了两男两女,平衡了。
主任上来,握手道:“欢迎杨颂文同志,我是于卿,你叫我老于就行!”
“你也姓于?”杨颂文诧异。
于主任顿时得意起来,因为他明白杨颂文的意思,因为,杨颂文的靠山于长青是县长,县长姓氏和自己一样,或许咱三百年前是一家?
这下子,于主任更加热情了。
于主任道:“都自我介绍一下,让新来的同志熟悉熟悉!”
其他干事笑呵呵的,立即上前,一一介绍。
杨颂文自报家门:“大家好,我是杨颂文,来自靠山屯的,请各位同志多多关照!”
其他人可不敢关照杨颂文,因为杨颂文后台比他们硬太多了。
如果,他们后台硬,那么他们就不会一直猫在这个研究室研究文化艺术怎么制定政策。
从杨颂文进来看到他们看报纸,逗鸟和下象棋就知道,这办公室有多么闲。
杨颂文好奇了。
按理说不会这样的!
这一问,杨颂文就全明白了,原来,这研究室的政策研究现在压根就上达不了天听。
县里的文化艺术的传播,压根就没人在搞。
不过,上头直接定立政策,让红袖章小年轻们到处跑,到处抓可疑的人,到处都在搞斗争。
这是撇开研究室,上头垂直指示和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