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去北冰洋斯瓦尔巴群岛
刘黎明对于审美的态度就是
其实都是两条腿直立的猿人,有什么特别大的区别吗?
也就是说,刘黎明是通过自己的能力判断不出好看与不好看的,但是他能够从其他人的态度和目光里知道,其他人对这个人的判断。
来以此做出与之对应的和这个人的相处方式,跟一道程序一样。
是的。
他在模仿别人的行为模式。
但是就直白的讲,作为一个由猴子进化到现在的人,都是在不断的学习、模仿的。
刘黎明不存在共情,同时由于自身的智商颇高,所以对情绪的掌控能力比较强。
不过,即便拥有这样的天赋,刘黎明并不认为自己就一定会在某种领域有着高超的建树,他所做的一切只是出于爱自己然后活下去。
所以也很难理解,那种情绪激动之后的自残行为。
但是这种行为也并不是无迹可循,那也就合情合理。
很多书中都会有对这种行为的教唆描写,然后有的人学了这种无用的东西,就运用到了现实的生活中。
学好不容易,尤其是在大的污浊不堪的环境下,本就依赖情绪的人很容易就会陷进去。
如果一个现象无迹可循,那也合情合理。
就像是刘黎明现在遭遇的事情,他找不到合理的解释一样。
这个时候,黑格尔的存在即合理,放在这里就无比的合适了。
黑格尔所指的合理,可能指的是合乎某种运行规律,而不是合乎伦理。
一个行为可能是不对的,但是冥冥之中,其实是有种规律导致了这个行为,这种规律可能为人所知亦可能不为人所知。
而刘黎明现在要做的就是看能不能找到现在所处的世界的规律。
刘黎明看向了那正在说话的女性。
她正在进行自我介绍,名叫孙圆圆,在研究院就职,并且会说西班牙语,顺带会说葡萄牙语。(这两种语言相似,但是并不是完全互通,有的部分是有差异的。)
这名女性很快的和所有人聊了起来。
刘黎明发现身边似乎都是一群精英,而自己似乎只是个学生,于是也张口伪装了一个身份。
他说自己叫做李明,考完之后正在乡镇基层工作,所以和在座的都不认识。
反正黎明和李明,读音也很相似,被说起来也并不拗口。
他再一次很好的融入了人群之中。
只见周围的夜幕降临,似乎他们要在飞机上度过这一晚。
突然,飞机里有人在问,“这是要去哪里?”
孙圆圆开口,&34;去北冰洋斯瓦尔巴群岛。”
“但是没有直飞的飞机,所以要先到挪威,再坐船过去,那里储存了全世界农作物的种子。”
假寐的刘黎明看向了孙圆圆,她居然能知道的那么清楚。
“那么我们去哪里是干什么呢?”刘黎明这个时候开口问道。
孙圆圆则是摇摇头,“这我就不清楚了,可能是想要保留种子吧。”
保留种子
刘黎明做出了个大胆的猜测,“是保留我们的dna么&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