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 > 第456章 工学的史册

第456章 工学的史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滴滴的声音在一处小房子里响动。

    墨甲长出一口气,对着身边的几人笑了笑。

    “陛下有意在此地设立通信节点,之后你几人便留守此地。

    上林学宫的一应课程我会另安排人替代你们!”

    “有劳师弟!”

    几人出自蓝田东工,是跟随墨甲负责通讯事情的公输之人。

    这是第一次进行实际通讯验证,就被陛下强行扣下。

    墨甲自然无奈,但也只是无奈而已。

    此次两邦和谈,事关重大,匈奴刚刚归附,边境事务必然增多。

    有了这个能够跨越地域的通讯手段,可以帮助大秦获得很多先发优势,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也能及时告知国都。

    几人留在榆林,其实可以做的有很多。

    大秦的北方边境很漫长,各种情况都能遇到。

    这些能够快速通讯的东西,对于边防来说,才是真正的事关重大。

    “榆林同国都的信号放大装置,我回到国都就着手制造。”

    这次通讯的便利已经让很多人关注,就算陛下不说,丞相、太尉,都可能上本。

    与其等众人开口,倒不如自己率先提出。

    这件能够通讯的事物已经达到大秦的科技顶点。

    若真的制作起来,上下多少工室都会得利。

    这是所有人都会极力促成的事情。

    几人还在说些什么,有人便在屋外高呼。

    那是守卫此地的士卒发出的声音。

    秦始皇安排好了之后与匈奴接洽之事后,便来到了这小院。

    没办法,通讯装置的表现太过出彩,蒙恬已经等不及了。

    蒙恬一直记得多年前,冯毋择从琅琊带回那些图纸时的情况。

    当时小小少年还在为自己调整弩矢,从见到那些图纸之后,蓝田东工便就此封闭。

    这么多年匆匆而过,一些事物他已经看不透,看不懂了。

    “陛下,这里已经安排妥当,随时可以回归国都。”

    墨甲将这小院的一切事务安排妥当,但这几人身份仍旧属上林学宫。

    秦始皇此来就是为了几人之后的身份而来。

    “这次你们表现都很不错,朕自然有赏赐。

    但你们表现太好,一些事情便可以提前安排。”

    几人苦笑,这次的通讯效果其实也超乎他们的所料。

    很多备选方案其实并没有用上。

    见几人神情郑重,秦始皇摆了摆手。

    指了指那有着密密麻麻线路的东西。

    “要想教人理解这事物的运转知识是件难事,但若是教人使用应当不难。

    议和之地能够操作的士卒便是如此,所以朕与太尉商议,打算在军中成立一支专供通讯的士卒。

    你们几人便作为这支士卒的……主帅。”

    在军中,上造爵位才能称帅。

    陛下一句主帅,几人爵位便是成了少上造。

    “臣等愿为陛下效死!”

    几位师兄连忙行了大礼。

    秦始皇虚扶了一下,“你们是大秦最宝贵的人才,以后不用动不动就言死。

    你们所做的也不是为了朕,而是为了大秦。

    其他人不知道朕的心思,你们当明白。”

    这不是私心,而是公事。

    这不是为了一人,而是为了大秦。

    几人起身,脸上喜色仍在。

    不管是为了陛下,还是为了大秦,他们这种感激心情是表现出来了。

    “具体如何组建,如何训练,还要你们与军中之人交涉。

    你们也是自蓝田东工出来的,这些事情并不陌生。”

    秦始皇说着,看向墨甲。

    “刚得到消息,上林学宫的飞行器顺利飞天并降落。

    你回去之后,可要负责动力系统的攻克了。”

    几人脸上都带了惊讶之色,飞天的计划其实并不长。

    墨甲先前一直沉心通讯的事情,并没有过多关注。

    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结果。

    滑翔机其实还好,但是那种能够彻底不利用气流便能升天的东西,可不容易。

    墨甲眼神闪烁,“臣回蓝田后便立即着手蒸汽机的研制。”

    秦始皇笑了笑,“大秦有你这个宝贝,朕少费了多少心力。

    但也别什么事情都往身上揽,多带些学生出来,自己也能省心些。

    这次动力系统的研制,不光有蒸汽机。

    那些汽油可是早就炼了不少,内燃机虽然复杂,但应也难不住你。”

    墨甲看着陛下期许目光,喉咙微动,然后苦笑一声。

    “臣当竭尽全力!”

    “虽然世俗物品已经无法匹配你的功绩,但朕还是要有奖赏。

    另外,朕已经让史家专开一册,专门记载为大秦前进之人的事迹。”

    这下几人彻底呆滞。

    自古匠人身份他们知晓,无论多么神奇,多么精巧的事物,都是依附贵族,王者而生。

    从来没有人会为匠人立史,立传,甚至想都不会想到。

    “臣等为大秦万世工学之人,谢过陛下大恩!”

    “你们不必谢朕,这是必然之事。

    人生天地之间,之所以前进至此,你们这群人一直都是最重要的。

    也唯有你们能够让大秦走的更远。

    朕希望能够给你们更加安稳的环境。

    也希望你们能够跟朕一起,共建这个环境。”

    百家之人,上林学宫之人,到现在已经发挥出超出秦始皇所预料的力量。

    如今的大秦,几乎都得利于这些人将那些来自后世知识的变现。

    他手中自然还有更多知识。

    这就像是拥有一座庞大的金山。

    没有人来挖掘,没有人来发现,金山和普通的石山并没有太多区别。

    只有真正负责开采这些金山的人,才是如今大秦最宝贵的人。

    秦始皇现在还不敢告诉这些人这座金山有多大。

    只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的开采环境,一个能够快速让这些开采出来的金子,换成食物,衣物的方法。

    离开了通讯的小屋,秦始皇在榆林便没有再多做停留。

    已入金秋,天下安稳。

    无论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还是几无所有的黔首,都是能够感叹一声的事情。

    天高云淡,车马缓行。

    车马再进国都,已经是中秋时节。

    和谈之事传入坊间。

    庆贺议论之声不绝。

    次月月报,这番和谈之事,便传遍大秦各处。

    南北东西,各处之地,无不叹服。

    始皇帝,真不愧是始皇帝。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