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 > 第263章 呼伦贝尔

第263章 呼伦贝尔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夏季的草原是美好且难以适应的。

    新来此地的儒家之人吃不惯这里的饮食,不习惯拿着干牛粪当作燃料去煮肉。

    夏季的蚊虫更多,也让人烦不胜烦。

    但这一切对于自告奋勇来此地的吏员来说都要去勉强适应。

    东胡郡新立,虽有自治之权,但仍有大秦官吏来此协助治理。

    这是必须要做出让步的条件,作为郡守的必勒格只得接受。

    一些保守派仍然认为将东胡纳入大秦的版图是件愚蠢的事情。

    这也是必勒格重新掌握东胡的阻碍,唯有与大秦合作,他这个部落的首领才能坐得稳当。

    纵马在草原上飞驰,他终于又来到了父亲去世时的那个湖边。

    湖面波光粼粼,草长莺飞,美不胜收。

    一个儒士装扮的人随在身侧,共同驻足在此地。

    “老族长便是在此地魂归?”

    “是的。”

    必勒格点了点头,对于身边这人很尊敬。

    此人便是东胡郡兼御史,名唤做李瞻,是大秦廷尉李斯次子。

    “如此景色,也不负老族长戎马一生了。”

    “父亲若知如今草原景象,必然无比欣慰。”

    必勒格看着远处的壮美景象,也是一番感慨。

    他的语言愈发熟练,已经听不出多少口音。

    有了部族首领带头,那些草原贵族们便开始了争相学习。

    没办法,若想在南北贸易中获得优势,必须懂得一些中原雅言。

    “没来草原之时,便听闻此地辽阔壮美,心向往之。不曾想,如今真的来了此地,这一待恐怕便须五年了。”

    李瞻能够当这个东胡郡监御史,全赖李斯的力荐。

    长兄在三川郡任郡守,他自幼便陪在父亲身边,以尽孝道。

    自小弓马娴熟,文武皆备。

    “我见监御史马术娴熟,不比草原人差。”

    “哈哈,在中原时,父亲常在秋日带我等去上蔡狩猎。牵黄逐猎,常有收获,这马术便是由那时练就。

    不过现在有了这马蹬,御马之术简单了许多,怕是人人都可成为骑术高手了!”

    马镫出现后,在草原快速传播。

    先是用绳子,后来便成了木棍,如今更精致的是用木头雕刻,简单的装置,让学习马术的难度大大降低。

    同时那些马背上生活多年的游骑更加如鱼得水,骑射,长杆等诸多战术如春笋般冒出,战斗力直线上升。

    这些改变让草原的治安管理工作变得困难,一些马贼出现,时常劫掠商队。

    去年便已经出现这个问题,甚至有一个百人部落被这些人屠灭。

    这让新上任必勒格威严扫地,发誓要彻底铲除这些马贼。

    几月下来,并未见成效,冬去春来。

    大秦将东胡郡的事情敲定后,便派了些人过来。

    除了吏员,还有诸多儒生。

    这是秦始皇的意思,既然儒家之人以礼为重,那便先让东胡这片土地上的人先学学中原之礼。

    李瞻对于这群马贼看得很清楚,这些人背后肯定有人扶持。

    匈奴对于东胡郡的渗透工作依旧在进行,一场大战过后,虽然有所损失,但并没有伤筋动骨。

    如今他们又与西方的月氏眉来眼去,私底下不知道藏着什么坏主意。

    但李瞻不认为这些马贼是匈奴人扶持的。

    因为必勒格曾经捉到过这些马贼的俘虏,并非匈奴人。

    联想起之前部族中的反对归附的声音。

    李瞻觉得东胡郡的内部恐怕并非表面上的一团和气。

    肯定有人在私通匈奴。

    所以两人便借着巡查的名义,在部族聚居之地设下埋伏,挑拨那些人露头,然后一举清除。

    “神人所授,惠及四方。不然你我两人也不会在此地谈论天下。”

    看着与自己装束迥异的必勒格,李瞻点了点头,“世间之事往往超乎我等想象,但陛下雄才大略,如今又有神人相助,想必天下大同之日不远矣。”

    “天下大同啊!”

    必勒格感叹了一句,对于这个儒家之人口中的最美好的想象,充满着期待。

    “此次过后,东胡需要休养生息。

    陛下有言:二三年内先定郡府,以安部众之心,再设学馆,以同中原文化。

    若此两事顺利,便可渐推法度,此事宜缓不宜急。

    我看以草原人的性格,最是无法接受这些东西,这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多日来两人谈及未来都有无尽的设想,但是今天李瞻才真正说起陛下想要的东胡郡未来的模样。

    必勒格笑了笑,“恐怕监御史任期之内,这些事情都难尽数实现。”

    大秦律法严谨繁杂,这对于以勇武为尊的草原之人来说是件最难实现的事情。

    五年之内,都不要考虑此事。

    李瞻深以为然。

    草原部族约定成俗,以东胡王为尊。

    如今马部落最盛,皆以必勒格为马首。

    但诸部之间仍旧冲突不断。

    甚至因为一个部落的羊,吃了另外一个部落草地上的草而大打出手。

    从两人互殴,到十几人群架,再到整个部落的大型冲突。

    这种事情时常上演。

    往往到最后两败俱伤,才想起来到部首这里调停。

    这让李瞻想到了商鞅变法之前的秦国。

    没有法律的约束乡间私斗盛行,最后厉害的一次双方出动人数竟达到万人,最后出动士卒才勉强镇压。

    这些事情往往都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最后演变成大型流血事件。

    这也是必须要推行律令的原因。

    纯粹的内耗对于地区发展非常的不利。

    “郡府便定在现如今的聚居之地,那里三川汇流,水草丰美,最是合适。”

    李瞻点头,对于如今东胡部族的聚居之地也表示认可。

    那里背靠兴安岭,是个不错的定居之地。

    周围水源充足,也可开垦一些田亩,以供城市所需。

    “可想好名字了吗?”

    必勒格摇了摇头,“草原之人对于起名不甚擅长,监御史可有什么好名字吗?”

    李瞻想了一下,“陛下来时说过此事,觉得还是以草原之人的称呼为好。”

    这下必勒格犯了难,“那地方倒是有两个大湖,不如取他们的名字称呼好了。”

    李瞻笑了笑,对于那两个湖泊也知道一二。

    一称大泽。

    一称捕鱼儿海。

    前者广阔如海,后者多鱼。

    “泽海城。如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