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神秘的蓝荧光
张四狗作为一个名噪一时的盗墓贼,因为心爱的女人王香香突然离世,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感觉自己的人生不能再这样继续颓废下去,需要做出人生的重大改变,毅然决定金盆洗手,告别过去的罪恶生活,投身于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贡献。
张四狗的转变如同晴天霹雳,震撼了他手下那支由各路高手组成的盗墓队伍。他们曾一起在黑暗的地下世界中穿梭,共同面对生死,共享那份不为人知的丰厚战利。当张四狗突然决定退出,队伍瞬间失去了主心骨,犹如群龙无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和迷茫之中。
关键时刻,李福来挺身而出,毛遂自荐,愿意接过张四狗留下的重担,成为新的领导者。他的决定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他知道这支队伍需要一个能够指引方向,凝聚人心的领袖,而他李福来,愿意接受这个挑战。
面对眼前这支曾经无往不胜,如今却迷失方向的队伍,李福来深感责任重大。他清楚地记得,他们在盗墓贼行业中的辉煌岁月,虽然每一次行动都伴随着生死未卜的风险,但那份从死神手中夺取财富的刺激和满足感,是他们无法割舍的。这个行业,如同双刃剑,既能带来瞬间的暴富,也可能在一瞬间将他们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对于这些生活在社会边缘,饱受贫困困扰的人来说,这种快速积累财富的方式,无疑具有难以抵挡的诱惑。
李福来需要重新点燃队伍的斗志,唤醒他们对过去的荣耀记忆,同时也要引导他们面对现实的困境,开始制定新的行动计划,重新分配任务,强化团队协作,以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再次在盗墓界崭露头角。他的决心和勇气,逐渐感染了队伍中的每一个人,他们开始相信,即使没有张四狗,他们也能在李福来的带领下,走出困境,再创辉煌。
李福来在盗墓这个行当,还是个生瓜蛋子门外汉。当年,张四狗跟着胖翻译学艺,李福来当做笑话看,从来没有留意过,也不把胖翻译放在眼里。后来张四狗跟着李天一找墓定位的时候,他还在监狱服刑,算是一点经验没有。书到用时方恨少,如今当家做主找古墓,李福来就猫爪了。
李福来很聪明,情商也高。他是临阵磨枪,缠着李天一拜师学艺。李天一给他讲一些风水知识,李福来懵懵懂懂,一知半解。也没有时间去实践,李天一和他说:“你扛一把洛阳铲去地里,看着是古墓你就挖,挖几个古墓你啥都会了。”
李福来第一次参与挖古墓是在那年秋天,一个小弟说邻村一家杨姓人家的院子里有古墓,他家打井的时候,好多人看到从地下弄出来很多古代的砖头,还有棺材板石灰什么的。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几个人拿着铁锨镢头洛阳铲,悄悄潜入杨家院子里,将大门给他插上,几个人拿着镢头一通乱挖。当盗洞挖到约一米深时,杨家的狗突然叫起来,几个人撒手就跑,李福来反应慢些,裤子都被狗撕烂了,第一次盗墓以落荒逃跑而告终。
过了几天,一伙人又去一个村子挖墓。他们真的是没有经验,一帮人忙活半天,墓室确是空的。这座墓已经被几个朝代的盗墓贼光顾过,里面早被弄空了。几次碰壁之后,李福来没有了兴趣,几个兄弟也没有了信心。
折腾了一段时间,李福来一无所获。他找张四狗和胖翻译,请他回来加入盗墓。张四狗一副看破红尘的和尚道士一样,毫不犹豫的拒绝了李福来。
李福来决定继续加大粮油加工厂的规模,多挣些钱来用作经费。别看这个加工厂在村子里,国内盗墓行业都知道这个地方,经过张四狗等人几年的运作,这里成为名闻遐迩的文物转运站。李福来从中收购转卖一些文物,也能挣些钱。
在一个宁静的午后,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一户人家的客厅里,增添了一抹暖意。这时,一位熟人匆匆走进屋子,背着一个鼓鼓的编织袋,脸上带着一丝尴尬和紧张。他走到李福来面前,犹豫了一下,鼓起勇气说:“福来弟,我最近遇到了点麻烦,想借你五万块钱应急。”
李福来闻言,面露犹豫之色。他知道这位叫孙嘉慧的女人平时信誉不太好,借钱给她恐怕收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但看着对方焦急的眼神,李福来又不忍心直接拒绝。在他最困难的时候,这个孙嘉慧曾经请他吃过饭,算是一饭之恩。孙嘉慧,一个精明的中年妇女,似乎看出了李福来的顾虑。为了打消他的疑虑,她从编织袋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碗口大的铜镜和一尊约二十厘米高的佛像,放在茶几上。她微笑着说:“福来弟,这是我祖上传下来的宝物,价值不菲。我现在把它押在你这里,等我度过难关后,我会立刻赎回。”
李福来看着茶几上的铜镜和佛像,心想:“这两件东西确实价值不菲,或许可以作为抵押。”在仔细斟酌之后,他决定信任孙嘉慧,答应了她的请求,借给她五万块钱。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福来发现孙嘉慧并没有如约来赎回铜镜和佛像。他开始有些担忧,他担心孙嘉慧一去不返,自己却背负着这笔债务。正当他犹豫是否要报警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传来,孙嘉慧突然出现在了他的家门口。
李福来疑惑地看着孙嘉慧,想知道她为何突然回来。孙嘉慧面带微笑,拿出一份报纸,指给他看:“福来弟,你看,这是我今天在报纸上看到的新闻。我的难关已经过去了,我现在就来赎回我的宝物。”
李福来看着报纸上的新闻,原来是一家企业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被曝光,而这家企业正是孙嘉慧之前投资的公司。他恍然大悟,感慨地说:“孙姐,你真有先见之明,提前押宝物在我这里,免去了你的经济损失。”
孙嘉慧笑着拍了拍李福来的肩膀:“福来弟,做生意讲究的是诚信,我相信你也会理解的。这次谢谢你帮我度过难关,以后我们还要多多合作。”
李福来也表示赞同:“孙姐,你说得对。我们都要讲究诚信,这样才能赢得对方的信任。那这两件宝物我就收下了,等你什么时候需要,随时可以来赎回。”
孙嘉慧和李福来笑着握手,他们的友谊因为这次经历更加深厚。他们在今后的生意往来中,都秉持着诚信为本的原则,相互扶持,共同发展。
孙嘉慧连本带利还了李福来的钱,李福来心中五味杂陈。他感慨万分地说:“借钱给你,我确实是出于信任。但你拖欠的日子,让我心里不安。现在你既然已经振作起来,我希望你能珍惜这次机会,不要再让人失望。”孙佳慧听后,连连点头,感激不已。
孙嘉慧悄声说:“老弟,你很有眼光,知道这两件文物值多少钱吗?”
李福来摇头。孙嘉慧笑:“今天我出手把他们卖了,你看看能值多少钱?”
李福来和孙嘉慧一起来到了买家的工厂,一个西装革履满嘴鸟语的弯弯人在等着。于是经过一番商议,那件佛像最终以两百万元的价格成交。交易完成后,借款人现场抽出5000元给了李福来作为酬谢金,并表示要请他一起去品尝一下当地的美食大餐,以表达对他的感激之情。
一件文物卖了两百万元,这让李福来心动不已。他觉得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机会,决定重拾旧业,希望有朝一日能遇到这样的大买卖。
他找到了李天一,希望能收自己做徒弟。李天一虽然没有答应,给他指明了一条道路,告诉他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专业的工具。李福来领悟力强,他花5000元从李天一手里买了一把铁铲,还有一些风水书籍,视为进入这个行业的敲门砖。
李福来开始学习关于古墓的知识,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古籍,孜孜不倦地寻找线索,希望找到揭开神秘古墓之谜的钥匙,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古墓知识。
某日,他在书中看到了一段关于“宝贝放光”的传说。这个传说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让他瞬间感受到了脑洞大开、恍然大悟的喜悦。传说中提到,古代人在地下墓葬里埋藏的金属器物,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沉淀,会在夜晚地下发出荧光。他知道这种光线在学术上交“磷铜反应”,是科学的存在,不是胡说。
种荧光与普通灯光和月光的发光现象明显不同,仿佛是地下宝藏发出的神秘信号。
这个传说让李福来对古墓的研究有了新的方向。他开始关注金属器物在古墓中的位置、作用以及与荧光现象的联系。他相信,这个传说或许能为他揭示古墓的奥秘,让他更加接近历史的真相。
为了验证这个传说,李福来决定亲自寻找具有荧光现象的古墓。他跋山涉水,走遍三省六市一百多个乡村,对照古籍中的线索,一处一处地进行考察。他遇到了许多困难,但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尽管李福来只有初中学历,但他对科学有着坚定的信仰。于是,他和伙伴们开始在夜晚毫无目的地“撵光”。所谓的“撵光”,就是在夜晚,站在田野的制高点处,寻找发光的土地。一旦发现微弱的光亮,他们就毫不犹豫地朝着那个方向奔跑。然而,奇怪的是,当他们跑到发光的地方时,光亮却总是消失。
在长时间的探险之旅后,李福来终于踏足了那座传说中的神秘古墓!这古墓宛如一个害羞的少女,躲藏在深山的怀抱中,静静地等待着勇敢者的到来。周围一片静谧,仿佛连风都屏住了呼吸。然而,当夜幕低垂,李福来的内心却不禁泛起一丝丝涟漪,有些小紧张,又有点小期待。
在漆黑的夜幕下,李福来目光炯炯,犹如一盏探照灯,扫视着古老的墓冢。果然,正如传说中描绘的那样,墓周的地面散发出微弱的淡蓝荧光,宛如月光下翩翩起舞的精灵,美得如梦如幻。稍有不慎,这奇妙的景象就可能在不经意间溜走。
李福来的心中燃起了一把炽热的火,激动的心情几乎要让他随之起舞。他仿佛看到古墓深处隐藏的无尽宝藏,正向他挥动着诱人的双手。
李福来毫不犹豫地召集了他的伙伴们,他们开始着手挖掘。随着泥土一层层地剥落,古墓的真实面貌逐渐显露出来。哇,里面真的堆满了金银铜器,仿佛是一个浩瀚的宝藏之海!这座古墓不仅证实了传说中的荧光奇观,更让李福来意外地发现了众多未曾料到的珍宝,每一件都似乎在低语着遥远的古老故事。
李福来深信不疑,古籍中的传说绝非空穴来风。他立下决心,要继续深入探索古墓文化的奥秘,揭开更多传说中的神秘面纱,让历史的尘埃在时光中再次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