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穿越七零之我拿起了杀猪刀 > 第 396章 回清溪

第 396章 回清溪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知道刘阿满就要出发后,傅泽野特意抽空赶了回来,

    他不停地打听道,

    “听说你把货取走了?你从哪里弄来这么多辆车?真不用我的车队?”

    当时刘阿满说全交给她自己办妥,他还以为这人在开玩笑呢。

    正准备等她准备回清溪的时候,免费给她拉货回去呢。

    亏点就亏点呗,谁让她是他唯一的妹子呢,

    只能宠着呗。

    可下面的人已经知会过他,说那批货全让刘阿满神不知鬼不觉的取走了,

    甚至,仓库周围的马路上都没有出现多辆卡车出没的影子。

    当然,也有可能是他手下的人没有留意到。

    也不知道这丫头哪来这么大的能耐。

    刘阿满笑眯眯的拍了拍他肩膀,

    “不用你操心,仙人自有妙计,我不在京市的时候,作坊那你得多费心思帮我看着,有什么事记得给我的电话。”

    听说自己妹子可以自己摆平运货一事,傅泽野也不多问了,

    他认真的点了点头,

    “你放心吧,作坊你哥看着,你安心去忙你的,我之前跟你说的你都给我住了,我在京市等你得好消息。”

    刘阿满道,

    “这次回去,得待上一段时间了,那个成姵姵那边你帮忙留意一下,这女人心不正,就怕她又出什么幺蛾子。”

    傅泽野点了点头,从兜里拿出两张大团结递了过去,

    “行!杨子丰和曾佳琪的婚礼,我和你嫂子就不回去参加了,你帮我们跟他们说一声抱歉,这礼你帮我们随上,就说我和你嫂子祝他们早生贵子,百年好合!”

    两张大团结随礼,那可真是大手笔了,不过想到以前在清溪的时候,杨子丰帮了傅泽野不少的忙,这礼也不算出挑了。

    她伸手接了过来,放进兜里,

    “行,我会把祝福带到的。”

    ……

    回程很是顺利,

    回到村里的时候,因为没有事先打过招呼,大家突然见到这两姐弟出现在田埂上,都纷纷丢下手中的农具,快步围了过来。

    村里的壮劳力不是在作坊上班就是在帮忙建厂房和学校,下地里劳作的大多都是老人和孩子,

    现在不是农忙时刻,他们就负责出来拔拔草松松土,工种倒是十分的轻松。

    包产到户这项政策还没实行到他们县里,此时,大家都得靠着工分分粮。

    村民们对刘阿满两姐弟十分的热情,一窝蜂的涌过来帮忙提东西的提东西,说话的说话,

    一路热情的回到刘家门口。

    刘阿满把之前买上的糖块分发给跟着一起过来的老人孩子,并劝退众人,

    “各位爷爷奶奶叔伯婶子们,你们先回吧,刚回到家,我和弟弟得先缓缓,坐了这么多天的车,身上酸臭不已,得洗刷一下,得空再到村口听你们讲故事去。”

    众人纷纷理解,并应和着,

    “行行行,得空一定得过来看看我们,我们这些老家伙,还等着听你们讲讲京市的新鲜事呢。”

    在村子里,大多数的人去过最远的地方,恐怕就是他们清溪公社了,

    就算孤陋寡闻,也丝毫不影响他们对大城市的向往。

    京市耶,他们的首都啊!

    刘阿满姐弟的回归,在他们眼里,就是荣归故里,衣锦还乡。

    刘阿满高声喊道,

    “行行行,到时一定仔细跟你们说说。”

    好不容易摆脱村里的人,得到消息的刘发和刘雅丽刘阿意匆匆赶回。

    一番叙旧后,

    刘阿满叫住了刘发,从包裹里翻出提前准备好的棉袄,直接进入主题,

    “发叔,您看这棉袄怎样?”

    刘发笑了

    “有得穿就不错了,还能怎样?”

    “叔,我这次回来,就是为了这棉袄回来的,这样式的棉袄,我手头有一大批,您说,这个能不能卖出去?”

    刘发瞪眼咋舌,

    “我的乖乖,一大批是多少?”

    “几万件吧。”

    刘发吓得差点失言,

    “这么多,你哪弄来的?”

    刘阿满搪塞过去,

    “朋友弄的,我负责帮他卖出去。”

    刘发正了正心神,他如今对刘阿满百分百信任,

    这么说吧,天塌下来有个高的顶着,所以他听说又要投机倒把,是丝毫不惧了,

    “丫头,那你准备怎么做,详细说一说,我配合你。”

    刘阿满沉吟了一下,这货她不准备像傅泽野说的,放黑市去跟那个小人斗,

    南方市场太大,她这点货根本不够看。

    她准备拿下方圆几百公里的农村地区,专往村里售,而且不要票。

    别的不敢说,光这不要票,足以让村里都轰动起来。

    城里人流太过密集,啥人都有,反而不太利于销售。

    但这种销售,最好规定在这几天内完成,这样不容易被人抓住小尾巴。

    这样的话,需要大量的人员帮忙运送货物。

    附近的村子,小的一般都有二三十户人家一两百人,大点的上千几千人都有。

    穷苦的人家,有的甚至几年都不会添上一件新衣,穿着陈旧的衣服缝缝补补的又三年。

    一是没有钱,更重要的是没有布票。

    如果这村里突然出现一车不要票的棉袄,肯定抢都抢不过来。

    刘阿满料得不错,

    她和刘发召集了村里好几个比较精明灵活的小伙子,又暗地里以一块钱一天的租金租下了十来辆自行车,或者是牛车,最后连厂里的两辆货车一起出动。

    听说不要票就可以买到一件棉袄,而且价钱质量都和国营商场的一个样,所以,当车子驮着一大包棉袄进入村里后,村民们都争先恐后的挤过来买棉袄,生怕去迟了就买不到了。

    这些小伙子也非常积极的推销着衣服,卖完后又骑着自行车匆匆的回到刘家庄取货继续赶下一趟。

    因为刘阿满许诺他们,谁卖得最多,效率最高,等这批货卖完后,会有奖励的。

    刘阿满向来大方,说到做到,所以大家都攒着劲,就想争个第一名呢。

    其中刘大牛的效率最高,他长相憨厚老实,力气又大,他拿的货多,卖出去的自然也多。

    刘阿满和小新也没闲着,也跟着走村串巷,因为有空间作弊,她卖出去的货远比其他人的总和还要多。

    不出三天,她手头的货就差不多卖完了出去,剩下的一百多件,她拿回了村里,便宜让给了村里的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