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家里没个女主人
再去地窖拿个老南瓜,煎点南瓜饼,鸡子饼,省的喝粥吃不饱。
家里有豆芽,加点其他的,拌个爽口的小菜,可惜韭菜已经被自己吃完了,不然韭菜拌豆芽就很不错。
小竹照着公子说的就去传话了,厨房这边小兰反复问了两遍,确定公子说的就是喝粥,没传错话。
贫寒人家过年招待客人都得有一碗大米饭,公子竟然说煮粥。
小兰只能按着要求,煮了白粥,还有南瓜粥。
配菜也增加了一些,咸菜用肉丝炒,南瓜饼里加些饴糖和芝麻。
拌豆芽更是绞尽脑汁,去库房找出来海带和虾仁一起拌,煮过之后加了些盐,吃着味道一般,又放了些醋,淋上蜂蜜,这回酸甜可口,勉强拿得出手。
饭菜上桌,贺宣都没想到小兰还能把配菜做成这副样子。
拌豆芽最好吃,有点减肥餐的感觉,清新爽口,两人筷子都往一处使劲。
热乎乎的白粥熨帖着脾胃,吃了好些日子的酒席,偶尔吃上一顿白粥,安逸的不得了。
贺宣喝了两碗白粥,还尝了两口南瓜粥。
谢端比自己吃的还多些,南瓜饼更是一口一个,觉得甜了,就吃口咸菜,再来上一个腊八蒜。
贺宣觉得三哥也挺好打发的,白粥都能养活。
吃过午饭,前院后院散步了一会儿。
贺宣拒绝了三哥下棋的邀请,跟谢端说起自己最近的烦心事,就是家里没个女主人。
谢端听得心里一紧,急问道,“你看上哪家的闺秀了?”
“啊,三哥你想哪里去了,我不是这个意思。”
贺宣一听就知道谢端误会了,解释道。
“是罗家旺他们,都到了成亲的年纪,却没有人说亲,我想着,要是有个女主人,就不用我烦心这些事儿,家里没个长辈操持,可不就得我想法子。”
再不解决这几人的亲事,就成大龄单身男青年。
“噢,这样子。”谢端放开握紧的手,没看上就好。
贺宣也就是抱怨一下而已。
谢端认真思考了下,自己院子里的人要是成亲,是怎么安排的?
最贴身的四个小厮都跟谢端年纪相仿,至今没有亲事。
这种贴身小厮的亲事都要经过主家安排,一般都会等主母进门后,一来,主子没成亲,怎么可以赶在主子前面。
二来,看看主母身边有没有合适的贴身丫鬟,要是强强联合,以后的前途会更加光明些。
还有普通的小厮,大多是两家长辈互相看对眼了,去主家求娶,只要没有大问题,管事说上两句好话,也就成了。
要是迟迟不成亲,就等着府里安排的管事直接赐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种运气就不太好,毕竟好的都被挑走了。
谢端平日不上心这些,都由母亲和管事安排。
贺宣听三哥说起,过年时鞑靼使臣求娶公主的事情,立马转了心神。
鞑靼使臣上京,总要找些存在感。
宴请的时候,完全不顾大臣的引导,说首领为两国友谊,想求娶永安帝最宠爱的公主。
这事自然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定下的,被礼部尚书和鸿胪寺卿联手岔开话题。
不过看鞑靼人的样子,不像是轻易会放弃,等年后,肯定会再次上书。
贺宣本以为打胜仗了,就不用靠女子和亲来谋求稳定。
不过国库空虚,实在支撑不起又一场战事,朝中部分官员觉得,和亲倒也未尝不可。
而且鞑靼首领娶了永安帝的女儿,从礼法上讲,说明鞑靼低了齐国一头。
反正各种声音都有,因为还在过年,虽然各部门,初五之后有官员值守,但是大朝会,还是要等正月十五以后才开。
这事具体如何现如今还是未知之数。
聊了大半日,三哥要离开的时候,贺宣还有些不舍。
不过谢泰过些日子就要来庄子附近,安排人手制作大赢家。
谢端有时间也会过来察看。
谢家的庄子,在谢端行冠礼后,分了一些在谢端名下。
其他地方的庄子也有,想着这边离贺宣最近,在附近安排人手制作大赢家的游戏更方便一些。
贺宣落寞的看着马车离去。
直到望不见了,才回府,脚步一转,往西跨院走去。
上次用黄泥水淋的石蜜可能真是糟蹋了,泥巴已经沉淀在底部,白糖的影子都没看见。
莫非自己用的石蜜太少了,还是记错了,就这么点信息,想弄出白糖真的有点困难
贺宣蹲在缸子前面,托着下巴沉思。
小兰来厨房准备晚饭,偶然看到一个人影,吓得差点叫起来。
贺宣听到动静,自己从水缸后面站起,这才避免一场误会。
“公子,您在后头做什么?”宋婆子不解的问。
“没什么,这俩缸子黄泥巴倒了吧。”
贺宣说完活动了脚踝,离开西跨院。
宋婆子跟小兰叨咕。
“公子不知道怎么想的,把好好的吃食跟黄泥混在一起,又要扔掉,这多浪费,要搁平常人家的小郎,这么糟蹋东西,想起一回打一回。”
说到后头,宋婆子到底顾忌贺宣的身份,压低嗓门,语句含混不清。
小兰跟着公子久些,知道公子有些事情是为了试验,就像做红薯粉条那回,母亲也私下嘀咕了一阵,好好的东西都喂了鸡。
只是不知道这回,公子要做些什么呢?
小兰想不通,还是做饭吧。
接下来几日,天气好时,老杨他们轮流带着府里人去城里赶集,凑凑热闹。
贺宣不想去看人头,在家列今年规划。
考虑到自己要去书院念书,在庄子里的时间不会很久,事情要做到前面才不会手忙脚乱。
今年买羊绒的时间要提早些,等三四月份,天气热起来,就可以去草原上收集,让罗家旺他们带上耙子。
庄子里的田地还是由赵林负责安排,贺宣不打算干涉太多,种出来的粮食负责府上的人温饱,最好能存上一些。
庄子上还要养些鸡,猪,照顾牛驴马,这是有粮擅长的方面。
村里这些人跟着自己背井离乡,总要照顾一二。
老杨另有任务,贺宣对于京城冬冷夏热的气候有些不太适应,想着在庄子里挖个冰窖。
这工程量不小,还得找专业的人手。
除了冰窖,织坊的屋子也可以再搭几间,去年已经很是拥挤。
表格一列,才发现有这么多事情。
等冰窖修好,冬日里存冰,夏日就可以过得舒服些。
把最重要的几件事情列上去,贺宣算了下自己的银子。
年前卖毛衣挣了不少,加上三哥和纪盛贤给的银子,身家将近一千五百两。
贺宣勉强松口气,有银子折腾了。
要多买些猪板油,制作肥皂,去年羊毛一直清洗到冬日,就是因为肥皂库存不足,耽误了。
自己念书加上准备货物的开销,大致预计是五百两左右,剩下的一千两,先收好,要是遇上合适的地段,贺宣想置办点资产。
毕竟是天子脚下,经历过后世房价飞涨,贺宣觉得还是有自己的安身之地比较好。
这事就教给于五郎办,不管是宅子还是铺面,只要价钱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买买买。
可能国人的执念就是城里有间屋,乡下有块地,养猫又养狗,生活美滋滋。
把自己写过的草稿纸,让贺青收起来。
贺宣算账习惯用阿拉伯数字,更加简单快速。
以前在村里,别人看到也不一定会认识,可是京城人才济济,万一遇到见多识广的,自己怎么圆过去呢?
未雨绸缪,等有空了,去西洋铺子逛逛,看看能不能认识几个外国人,到时候就说他们教的。
贺宣打定主意,不能暴露太多,总得给自己留条后路。
老老实实在家窝了半个月,主要是天气不是很好,过完年,又是下雪,又是下雨的,天气晴不了两日。
不过这几场雨,让土地吸饱了水分,小麦继续生长。
庄子的人在自家屋子周围种点小菜,等天气再暖和一点,就能吃上新鲜蔬菜了,搁谁顿顿白菘芦菔,也想换换口味。
贺宣虽然没怎么出去,谢泰却来了好几回。
因为大赢家的游戏在附近庄子上制作,好不容易找到了合适的纸张,还是没能解决晕染的问题。
要是一笔一笔手工绘画还好一些,贺宣想的是直接用模板印上去,就有些困难。
模板打磨好了,东西都备齐了,就是卡在颜料晕染这一块,导致最后的成品跟样图区别很大,而且是每一张都不一样。
谢泰换用不同的纸张和颜料,依旧没能解决这个问题。
游戏就卡在这一步。
贺宣也想过要不要用工人手绘图纸,可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印刷。
为什么呢
一来,贺宣毕竟见过后世的彩图,绘本,知道印刷肯定是可行的,只不过现在没有找到合适的颜料和纸张。
二来,印刷规格统一,不会出现,有的人画的很好,有的人画的很普通的情况。
三来,就是效率高,很快的占领市场。
这么一来,辛苦的就是谢泰,下雨下雪都想办法采买纸张和颜料,回来一次次的实验。
进展十分缓慢,贺宣也没有好的办法解决。
在家这段日子,时不时就挖些黄泥回来,对于制作白糖还没死心。
不管是多加些石蜜,还是换了配比,一盆盆黄泥都没能制作出一粒白糖。
看得小竹几人,十分心疼,买石蜜花了不少银钱,那里经得起扔泥巴里这么糟蹋。
贺宣经历十几次失败,想着换个办法。
石蜜就是粗糙的红糖块,先在水里化开,去除一些杂质后,加热就能浓缩成白糖。
现在最麻烦的就是卡在去除杂质这里。
本来以为黄泥可以吸附脱色,没想到最后得到的是一盆盆黄泥水。
除了黄泥,还有什么可以用呢?
贺宣想的脑子都痛了,把已经化开的石蜜水,倒入碗里,一人一碗分给大家。
“公子,这不是给我们喝的?”
有粮拿到碗,刚想一口闷了,就被制止,发出疑问。
“这几日,我试了好些法子,都不能把这碗黄褐色的糖水变成无色,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了。”
“我想着,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三人做事好商量,把这事跟大家商量商量。”
“你们也试,一下,不管用什么东西,尽量把这碗水的颜色变浅,最好跟白水一样干净。”
老杨他们看着碗里的水,面面相觑,这玩意怎么弄啊?
公子花了这么多心思下去,都没成功。
杨李氏宋婆子她们没想到,连自己都分到一碗,要是没做出来,可怎么办?
贺宣发布这个任务,自然不是强制性的,只不过
“大家不用很着急,都可以试试,弄不出来也没啥关系,成功了,奖励是一两银子。”
想要马儿跑,就要给马儿喂草,有了银子这根胡萝卜吊在前面,积极性就起来了。
“公子,加什么东西进去都行吗?”杨李氏首先提问。
贺宣思索了下,石蜜水最终是要做白糖的,起码有个底线。
“最好不要加毒药和屎,毕竟这东西是用来吃的,要是加的太过分,钱我照给,但这碗水你得喝下去。”
贺宣算是开个小玩笑。
有粮跟小秋逗趣,加了屎,有钱拿,你喝不喝?
小秋一个劲儿的摇着脑袋。
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一个个说着自己的想法。
宋婆子问道,“公子,厨房的东西能加吗?”
“可以,别太浪费就行。”
厨房里调味品不少,贺宣还真希望他们能折腾出花样来。
差不多商量好,贺宣突然想到一个事情。
“你们要是往碗里加水可不算,虽然颜色变淡了,可是没用的。”
贺宣可不做这个冤大头,提前打预防。
“哎呦,我还真想这么干来着。”
老杨拍大腿,仿佛银子在面前飞走了一般肉疼。
贺青和小秋一脸,还能这么干的疑惑。
有粮挠着头,看向自家娘子,一副我怎么没想到呢?
被美芳笑着瞪了眼,说了句,“你傻不傻?”
大家拿着自己的碗离开,生怕公子再补充一句话,自己想的主意就没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