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顾莞对卢信义所言,一点都不惊讶。
她早早就看破了这个荒谬又悲凉的世途,却善良又温柔地不愿意打破他那时候仅存在心的信念。
“谁说的?”
顾莞摇头:“你是英雄,”她也坐在行军床的一侧,把脚放在床沿抱膝坐着,她说,“我很早很早以前就知道你了,我很崇拜你的。”
“就好像今日这一战,你保住了这么多北军和将领,很厉害的。”
北戎终于被驱逐出去了,归墟北口和马莲道口重兵驻守在连夜修补关隘和关门,但北戎他日卷土重来,是必定的。
这些都是火种啊。
她眉目真挚,说的都是真心话。
“英雄?”
谢辞却苦笑,往昔认知里最高荣誉的一个词,如今再听苦涩得难以言喻,他盯着黑乎乎的屏风半晌,喃喃说:“我梦见我爹爹和我哥哥了。”
他有点哽咽,说话间心脏骤抽了一下,痛楚尖锐得让人窒息。
他为他的父兄感到惨然和不值。
难怪啊,难怪,难怪会有这么多的人背叛他的父亲。除去苏桢三人不得已,却还有颜宗则三人是真正背叛的,他们可都是父亲昔年一手提拔风里来雨里去多年的心腹大将啊。
谢家父子含冤斩首,整个过程中,北军中有那么多人的保持缄默。
原来竟是触犯了所有人的利益了。
如今一衬,秦显等人还愿意誓死追随他,可真的太难得了。
谢辞低头摩挲着那个铜质的小信筒,里面那张玉泉御纸写成的密函,他已经反复看了很多次。
“莞娘,你说这个,是真的假的?”
百姓还在感受繁华余韵,却不知头上君臣朝廷已经沉疴腐朽,从上到下,从中都到边军,谢辞血液冰凉一片,不知是不是失血太多了,他突然觉得好冷。
“莞娘,我有点冷。”好冷好冷。
前方已经没有路了。
卢信义的话历历在目,谢辞第一次这么清晰地认知到,忠国忠朝,勤王事忠君主,真的没有活路了。
如果沿着他父兄的道路继续走下去,到最后必然是一条死路。
甚至不需要太久。
“可是,可是我不能死啊,我还有秦显贺元他们,我还答应了战死兵卒要照拂他们的家人,……”
可前无去路!
谢辞发了狠,将那个小铜管狠狠掷在地上,他恨极了,死死盯着它。
“谢辞!”
他脑子嗡嗡的,可就知这时,却传来一声清朗的喝声!顾莞直起身体,她郑重的,伸手把谢辞拉过来。
顾莞等了很久很久了,和谢辞说这番话,两人面对面,她缓慢又认真地对他说:“忠义没有错的!”
她一句话肯定了他。
“但我个人认为,你如今所认知的忠义,算不得大忠大义。”
“圣贤不是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王为轻。”
顾莞将声音放轻,一字一句地说,她当然不是在否定谢家父子,但英明君主没有了,王朝已经走向下坡路,她平生最见不得的,就是如岳飞一般悲剧。
顾莞是现代人,她对这些朝代更替,天然看得透,在她眼里,秦汉唐宋都是一个样。
“大忠,忠于民,忠于社稷江山;小忠则忠于国朝君王。而国非此国,国非朝也。”
夜色中,她握着他肩,半跪支起身躯,一字一句认认真真说给他听。
在这样殇痛茫茫的夜晚,要是换个人来说这番话,谢辞有可能会认为对方在刺痛他,讽刺他死去的父兄。
但眼前的人是顾莞。
他一点抵触情绪都没有。
只是他听得怔怔的,“大忠忠于民,忠于社稷?小忠忠于国朝君王?”
“这,这还能分开吗?”
谢辞这破天荒第一次,听说忠义能这么分的,国与民还能分开?这怎么分得开?这和他从小认知和接受的理念完全不一样。
他心里乱哄哄,又难受极了,那个小忠小义一下子代入了父亲,心口像被把挫子重重挫了一下,酸痛难当,眼眶和鼻端一下子发热发烫。
他捂着脸,竭力忍着。
“我今天突然很想很想,很想我的父亲和哥哥!”
前所未有的想,在知道他们的逆风而行举步维艰,在泥潭中铮铮坚持,却遭遇了残酷的背刺。
“他们去世的时候,心里一定是很悲凉很伤心,很绝望愤慨。”
谢辞弯腰捡了两次,却没能成功把小信筒捡起来,顾莞俯身下去,捡起来塞进他的手里,扳过他的手指握住,让他紧紧握着它。
谢辞仰脸看她,昏暗中,她发丝微乱,面庞还残存着一点的憔悴和疲惫,但目光温暖如春水,一如她的手心,柔软地包裹住他。
谢辞喃喃问:“莞娘,你会一直陪伴着我吗?”
在这个信念粉碎凋零前无去路,痛惜亡父亡兄,茫然殇痛,失血过多冰冷的凉意席卷他全身的这个夜晚。
四顾茫茫,孤孑一身,他竟冷得有些害怕。
听到这个问题,顾莞无声呼出一口气,她明知道,这个问题一旦答了,后续麻烦不会少了,但此刻对上他苍白的面庞,他不知道自己现在有多么虚弱,如同溺水者一般带着仅有希冀的一双眼睛,她立即握紧他的双手,毫不犹豫地说:“会的,无论如何,我都会陪着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