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难度
乍一看都是毛病,但仔细一看呢,根本就是让人感到肝颤的一件事。
再仔细一看后,更是在大家相互探讨下得出结论:怪不得中午那两位医生会被肖医生这般操作震慑到。
可以想象一下,让病人在非全麻状态下同意主刀医生做出这种不合常理的事情,难度有多大
更可以想象到,让护士心甘情愿冒看担责任的风险来进行手术的难度又是多大
甚至可以想象,能让医院上层领导对于这件连续三天的事情,
保持不管不问的态度是有多么的难以想象
一时间想到这些事的医生,脸上的表情全然都是一副。
——卧槽这都能行
简直是对肖扬的莫大惊诧。甚至倍感惺恐。这其中的营营绕绕实在是太多太多。多到他们难以想象的程度。
但是,他们都很清楚一件事情。
那就是肖扬足以做出这种事情,是何等惊人的天赋在支撑看
凡是担任过主刀医生或是助手的医生们,都知道手术过程中,
想要仅凭言语来指导一个不懂医学的人进行手术的难度究竟多大
好比是让一个对于烹饪一窍不通的人做一桌四菜一汤的难度。
甚至可以算是让人整出一桌满汉全席的难度。
但就是这样一件事情,却被肖扬轻描淡写间做到。
不单单是做到了,甚至还超乎想象中的好吃。
这不单单是要考验指挥者对于整个手术过程的掌控度。
更是对于整个过程中所能产生的巨大心理压力的极大考验。
甚至可以说,即便是具备几十年经验的老医生们,也都不敢贸然这样做。
这简直就是在拿职业生涯的前途和命运来作为赌注的事情。
但他们却能从静坐在墙角看书的肖扬那里,看出一种超乎寻常的淡然态度。
像是对于这些可能发生的事情根本不关心。甚至是一种淡漠。
“我也想让肖医生这样教教我!”
围在一团的医生们,对于手术室里面,聆听肖扬指挥,进行手术的张凌,表示倍感羡慕。
他们要是能够有机会被肖扬这样指点一下,甚至胜于他们在任何一名主刀医生手下。
即便是跟随一名主刀医生两三年时间,也未必能够达到张凌目前的程度。
看到这里,他们脸上对于肖扬的崇敬,甚至是对于三位美女的羡慕。
达到一种全新高度,隐隐能够感觉到内心酸酸的感觉。
“得了吧,需要你是女人的。”
“你觉得肖医生会看得上咱们这些糙老爷们”
医生们围在一团打趣看,医院生活本就亚历山大,偶尔这样开一下玩笑,很是正常。
至今做了数百缝合手术过程的肖扬,此刻俨然已经是一名合格的主刀医生。
和主刀医生之间唯一的差距,可能就只有在手术范围这一点上。
肖扬做的手术都是针对性的,即便是拥有一双颇为适合妇科手术的妙手,
但肖扬至今为止也只是在最开始的时候,用那一双妙手,将那名难产的胎儿取出来。
在事实上,普通医院的普通主治医生们做两三年的手术,
也不一定能持平肖扬的手术量,如果单论高级手术的数量,自然就更不用说了。
站在门外的急诊科医生们,大部分还只是熟练掌握清创缝合之类的水平,
他们顶多能够看出肖扬这些举动中的复杂程度,再多一点也只是能够判断出这些举动代表的含义。
至于更高的层次上,或者是想要试图理解肖扬所言的每一个步骤的意图,简直就是难如登天。
这样对比之下,同样是身为实习医生的差异度,自然高低立现出来,根本没有任何优势。
甚至一些住院医们,也都只是停留在这种层次,想要更进一步也都是很困难的事情。
这种程度上的差距,直接可以表明,肖扬即将升任主治医生的地位,毫无水分。
因为即便是同样身为主治医生的很多人,这连续三天经过肖扬所在的手术室时。
也都注意到肖扬所在的手术室里的情况,但他们都是纷纷流露出骇然神色。
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对肖扬这种做法提出任何质疑。
一方面是在同等领域内的技术不如肖扬。另一方面,也是对于肖扬这种做法的认同感。
厂的了地和然算稳妥。
但同样的,这对于实习医生和住院医今后的发展方向并不算好。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小时候写字的时候,大家都是用标准姿势来握笔的。
但如果你是用非标准姿势来握笔的,这个时候主刀医生,也就相当班级里的老师。
让你更改一个手势,你会不会感到有种不习惯的感觉
相信大家很快就能得出答案。
这种改变的好处就是有利于班级老师教你将字体写漂亮的最直接的方式。
同样也是主刀医生教手下医生们做完整个手术的最简单的方式。
但是,一旦习惯这种手术方式后,直接会阻碍到后续进展。
很多医生一辈子都在用同样的握刀术。和同样的手术流程。
甚至是完全相同的整个手术情况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医生们,毫无疑问。
是不具备有自我判断能力的医生。
同样也是任何一个科室的主任都会感到头疼的医生。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个医生只会重复相同的手术。
必须是相同的手术情况和相同的损伤程度。
这不是开玩笑,更不是在瞎胡说,而是实实在在的问题。
有相当一部分的病患需要不断转院的原因。就在这里。
因为这种医生在地方医院上很是常见。他们由于天赋或是别的某些地方技不如人,就会在实习医生时期。
被主刀医生通过上述的简单传授方式教授整个手术过程。
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因为主刀医生没有太多的时间。
另一方面,是因为医院的培训时间和精力都相当的有限。
况且,很多主治医生也都没有肖扬这般的耐心。
任何一个医生在面临手术台上的病人,都是希望能越早结束越好。有例外的,但更多的是上面这种医生。
这倒也不是说医生们不负责任,而是医生们每在手术台前多待一秒,
内心的压力都是呈现几何图形的变化。每一秒都是一种独特的煎熬。
在这种情况下,主刀医生们都是想尽可能快速的解决问题。
没有谁会有耐心看一个新人几乎笨拙的缝合术,稍微脾气急躁一点的,或许就直接手把手上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