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玄幻小说 > 重生在夫君登基前 > 第42章 第 42 章

第42章 第 42 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42章

    叶碎金告诉了蒋引蚨自己的需求, 留下了人与蒋引蚨交办后续之事。

    她也并不着急将蒋引蚨收至麾下。人跟人之间讲缘法,便是前世,她与蒋引蚨之间也是因为长期的合作之后, 才将其吸纳为自己人。

    如今他还只是一个店铺掌柜,于军需、辎重等等都还一无所知,不曾接触过。

    慢慢来。

    “走,咱们看看十二娘去。”叶碎金翻身上马, 对段锦说。

    前阵子因为弄纸衣的事,叶家许多年轻子弟都被叶碎金发派了出去。十二娘也跟着去凑热闹了。

    叶四叔不放心,把她安排来了南阳,因南阳县令是忠远堂的六郎叶敬仪。有族兄看顾着, 总觉得更踏实点。

    别看十二娘跟家里闹得欢, 实际上她是个没长性的孩子。纸衣这事具体到细务上全是统计和文书工作, 极其无聊。而且还是和流民打交道, 虽可怜, 但真的很多人都是脏兮兮的, 十二娘做了两日就受不了撂开了, 人只在南阳玩不肯回去。

    叶四叔派人来喊了几回,旁的来帮忙干活的叶氏子弟都回去了, 十二娘还撒了欢地在南阳玩呢。

    正好今日叶碎金过来, 答应了叶四叔会把十二娘带回去。

    她直接去了南阳县衙。

    县衙十分破旧。因县令都是流官,流官们正常该是做几年就升迁或者至少平调的, 所以根本不会费心花钱修缮县衙。何况这些年动荡不安,更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挂靴逃亡去,更不会去修县衙。

    县衙虽破, 里面的人却焕发着勃勃的生机——

    叶碎金到的时候, 公堂大门敞开着, 围了许多百姓。原来县衙里正在审案子。

    叶碎金摆摆手,叫随人们莫出声,悄无声息地站到了人群的后面。

    一眼就看见了公堂里,叶敬仪穿着官服、戴着官帽坐在公案后。正凝眸细听下面原告与被告的争辩。

    公堂两侧杵着木杖站立的衙役,俱都是青壮——因老的那波,跟着马锦回做了多年的恶,在叶敬仪手里几乎已经全军覆灭了。

    具体的情况三郎回去后都和叶碎金讲过。

    当时没人用了,先让叶碎金派过去的二十护卫顶上。随即叶敬仪便张榜招人。

    吃这口公饭并不容易,叶敬仪很严格地考察其家三代无有行奸作恶之人才录用。

    当时三郎杀了不少人,两个年轻人做事情不讲人情不留颜面,震慑了整个县城。趋炎附势、想要狐假虎威之辈俱都不敢往上凑。敢往上凑的,看起来还都不错,起码心里没鬼。

    整个县衙可以说被洗得干干净净,重新焕发出朝气与威仪。

    这些都是用眼睛看就能看得到的。

    但叶碎金没想到的是,她居然还看到了十二娘?

    十二娘竟也在堂上,安坐在小桌后,笔走游龙,竟是充当了堂上书记。

    这个跳脱顽皮的丫头,永皙竟然也纵着她。

    待会得好好说说这两个。

    案子不算复杂,是一桩拖了数年欠钱不还的借贷案。

    借贷案审完,然后又是一起邻里偷盗案。

    碎金忍不住露出微笑。

    因她完全明白,这样的案子百姓敢到公堂里面打官司,说明百姓心目中对当前的父母官是信任的。

    须知,百姓遇事轻易都不会去告官。因常见的情况是不管你是原告还是被告,只要进了公堂都得被扒层皮。从衙役到师爷,从师爷到官老爷,个个都要伸手的。

    对百姓来说,哪怕是原告,也常得不偿失,还不如不告。

    而今,南阳县迎来了姓叶的年轻县官,激浊扬清,为民做主。从县令到衙役,没有往常吃拿卡要吸血扒皮的风气,百姓们有了纠纷,才敢大胆放心地来请父母官给做主断案。

    邓州,就需要这样的风气。

    作为读书人,叶敬仪当然读过律法,但并不算精通。

    但他是叶碎金推出来的代表着叶氏家族第一个踏入官场的人,叶碎金当然会在他身上下本钱。通刑名、通钱粮的师爷都给他配好了。

    且这是从叶家养了多年的门客里精心挑选的人,在他们跟着叶敬仪来南阳之前,叶碎金就与他们交过底。

    她想要什么结果,要达成什么目标,都说与他们清楚。

    彼时她挟着夺取邓州之威,说出的话哪有人敢不听。又亲派了叶三郎来为叶敬仪保驾护航,门客们都是聪明人,看得明白,自然尽心尽力。

    今日南阳的清朗空气,是从叶碎金开始,上上下下齐心协力才做到的。

    待案子判完,原告被告俱都退下或押下去,百姓也散了,叶敬仪正和师爷说话,忽听十二娘叫了一声:“六姐!”

    大家俱都望过去,便看到叶碎金执着马鞭迈了进来。

    “大人!”

    “见过大人!”

    一片恭敬唤声中,叶敬仪带着众人迎上前去:“六娘怎来了?”

    “还不是为了她。”叶碎金拿马鞭敲了敲十二娘的脑门儿。

    十二娘“哎哟”一声,捂住额头:“是不是我爹喊六姐你来抓我的?我还没玩够呢,过几日就回去。”

    “你还敢说。”叶碎金瞪了她一眼。

    前世,她立了十二娘为女爵,令十二娘的儿子姓叶做了世子,与十二娘和她的孩子都很亲密。

    她摆摆手,身后的人便合上了县衙的大门。

    中门公开判案时才开,平日进出走侧门。

    百姓递状子,可以通过衙役,若有冤情要申,也可以击鼓鸣冤。中门便为其而开。

    现在门外还有好奇的百姓,探头探脑,关上门隔绝了视线,才好说自家事。

    衙役们识趣地退下。

    前衙后府,叶敬仪引着叶碎金往后面去。叶碎金责备他道:“你也是,她小孩子家瞎胡闹,你怎任她随便到公堂上胡闹?”

    其实刚才她连看了两个案子,看到十二娘确实老老实实地在做笔录,才这样温和地责备。

    否则,早就拎着这两个训斥了。

    别说十二娘是个小孩子,叶敬仪与她年纪相仿又怎样,就连三郎,她的兄长,在她眼里都是孩子。

    叶碎金已经活过了一辈子,是被皇子公主们喊“母后”,被皇长孙喊“皇祖母”的人了。

    所有这些叶家小辈在她眼里,都还是孩子。

    十二娘敢在亲爹面前撒泼耍赖,不敢在她六姐面前犯浑,委屈地为自己辩解:“我才没胡闹!我认真在做事呢!”

    叶敬仪也笑道:“她若胡闹,我自不会许她上公堂。但六娘你这回真的冤枉十二娘了。十二娘并非玩闹,她是认真在做事的。”

    十二娘点头如小鸡啄米:“就是!就是!”

    到了后面厅中坐下,听叶敬仪徐徐道来,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原来十二娘干不了枯燥、重复的统计、登记,便撂开了去。她是叶四叔的老来女,叶敬仪哪敢让她有闪失,既不能将她哄回叶家堡去,便只好哄着她好好待在他身边。

    他升堂断案,小丫头就在屏风后面旁听。听了一回两回、三回四回,居然入迷了,觉得断案是十分有意思的事。

    “六姐,你不知道能听到多少稀奇事。”十二娘道,“我在叶家堡长到这么大都没听到过这么多稀奇事,比话本子还精彩呢!”

    叶碎金:“……”

    叶碎金正要捏眉心,十二娘却又道:“更有意思的是,一个案情,往往我觉得这方有道理,那方没道理的。可先生举出律例,却竟然是那方才有道理,这方才是没道理的。真是稀奇死了,我这些天翻《魏律》,直看得我头昏眼花。”

    叶碎金诧异:“你看得进去《魏律》?”

    大魏曾强盛一时,《魏律》十分完善。后来赵景文建立大穆,直接把《魏律》改成《穆律》就拿来用了,几乎没什么修改之处。

    只是那种大部头的东西,叶碎金不信十二娘能啃得下去。

    “是真的。”叶敬仪替十二娘说话,“十二学得很认真。因不学的话,堂上很多案情,她便不能明白为何要这般判而不是那样判。”

    十二娘疯狂点头:“对对对!我学了之后才明白是怎么回事!跟日常里想的差好多哩!”

    “六姐,你读过《魏律》没有?”她道,“真的很有意思。”

    叶碎金凝目。

    叶家堡里的叶家家学主教的是武艺和兵法,并不禁止女孩子学,但也不强求女孩子学。

    十二娘半拉拉地学了些,也就武艺上比叶敬仪强点。上辈子可以说文不成武不就,好在姻缘尚算不错,夫妻算是恩爱,又子息繁茂,连生了好几个儿子。

    后来京城安稳,她日常闲得没事,最爱听戏。

    叶碎金还赏过她一个戏班子。

    “你觉得有意思?”叶碎金问。

    “是,特别有意思。”十二娘使劲点头,眼睛里有光。

    叶碎金从没见过十二娘这样的眼神。

    后来她们一起在宫里看戏,看到戏台上的“将军”、“丞相”运筹帷幄指点江山,十二娘曾喟叹:“若我也能有这些人的本事就好了。或许能给我爹、哥哥们还有六姐你帮些什么忙。”

    不至于成为一无用处的人,看着她六姐辛苦独自支撑。

    朝堂中能倚靠的只剩下段锦这个昔日家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