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周帝之姬满
长寿乐姬满
天命登堂。周穆王、五十五载辉煌。臩命吕刑,州官百姓,方圆规矩立框。勤政事,天下安宁,粮多草广。伐犬戎,西征拓土开疆。昆仑山,西王母秀未央。
徐国狂。造父助,日驰千里救场。叛乱平定东进,巡游征伐,直过九江。涂山会诸侯,振臂一举定南方。炼赤刀,驭良骥扫八荒。御四方,西周一代奇王。
周帝姬满之注解:
臩(guang):惊走。臩命、吕刑相当于两部法律,一部管官,一部管民。
姬满,周穆王,商朝历史上第五位君王,昭王之子。昭王南征还朝,落河而亡,太子姬满继位,是为穆王。周穆王是西周历史上非常具有神奇色彩的一位君王,很多传说都与他有关,比如:“化人神游,八骏刍草,拜谒王母”等等,这可能跟他登位时的年岁有关。
周穆王即位时,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五十岁在古代可是实实在在的老人,可厉害的是穆王一下子执政了五十五年,一百零五岁才终,是西周史上在位最长的周王。更难的是这么大岁数的穆王大脑还非常灵活,一点儿也不昏庸,即位初期,昭王的东征西讨,中央直管的诸侯国内部出现了不少矛盾,穆王没有跟他父亲一样依靠武力来平息王朝内部的矛盾。穆王认为这肯定是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给大家立规矩、定规则,让大家做人办事有法可依,违法呢,有据可罚。于是颁布《臩命》用来约束王朝的官员,向他们强调执政的规范;向普通百姓颁布《吕刑》来约束他们的行为,刑书制定了五种大刑,规定了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刑法,具体的细则超过3000条。并将这两种法律告诉天下人知晓,以便有效管理,穆王可以说是系统的使用“依法治国”来治理天下的第一王。在穆王的励精图治下,周王朝的中央地带,天下安宁,盛世延续,为他东征西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周昭王的东征西伐已经让周朝的疆土有了很大的拓展。穆王初期一系列动作稳定了朝廷,繁荣了经济,但是穆王很传奇啊,不甘心守成,继续保持向外拓展的态势。昭王时期主要是向南拓展,共三次南巡征伐,达到了向南扩张的目的,对北方戎族采取了安抚保守的政策,以守为主。穆王时期,北方犬戎发展的越来越强大,穆王十二年的时候,已经不向周王室纳贡朝拜了,穆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以此为由,穆王决定对北方犬戎采取主动进攻的策略,有大臣说,北方犬戎并不是我们的附属国,只是“荒服”而已,应该实行文王时“耀德不观兵”的策略,也就是在他们面前秀秀肌肉,迫使他们按时朝拜就行了,没必要为此兴兵讨伐。但穆王自有主张,必须御驾亲征,首次进兵阳纡,大获全胜,得四白狼四白鹿而还朝。但是穆王一撤兵,边疆的犬戎部落就开始反叛,不来镐京朝拜穆王。打败了都不来朝拜,穆王更加生气,再度整顿人马,二次西征,一下子擒获了西部犬戎部落五王,同时把部分俘虏的戎族迁到了今甘肃镇原一带。两次西征,平定周王朝西方后,穆王继续西伐,西进至昆仑,拜见了传说中的西王母(传说几年后西王母入周朝见穆王,穆王受宠若惊)。
周穆王西征,长年不在朝,东南方向的徐国趁机反叛作乱,率领部队攻打周,穆王闻之大怒,造父御马有方,在造父的协助下,穆王日驰千里将叛乱平息。解决完徐国后,穆王乘势东进,直抵九江,进行南征,所到之处望风披靡,东南很多方国和部落都归顺大周。南征如此成功,穆王豪情满怀,在涂山大会天下诸侯,东南方向的统治得以全面巩固。穆王东征西讨中得到一件宝物,叫做炼赤刀,异常锋利,砍玉如砍泥,穆王非常高兴,在平定徐乱的时候,造父展现了自己御马的才能,因此穆王命令造父训练良骥,携宝刀良驹再次西征,直至青乌。恰逢淮夷向西入侵周朝,前锋已至芮国(周中央王朝西部的最后一个诸侯国,只要突破芮国,那么将会长驱直入宗周),穆王凭借宝马长驱直入,直接归国,尽起护都八师,与前来救援的勤王部队前后夹击,打得淮夷屁滚尿流,落荒而逃。
周穆王一生东征西讨,范围之广,岁数之大,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通过四处征战,周王朝的疆土顺利外拓,四方蛮夷臣服,周王朝的统治得以巩固,周王朝的威信日趋强势。凡事有利必有弊,天子长年不在朝堂,尽管有法律,但朝政难免会有松懈。因此,极盛而衰,穆王之后,周王朝开始走下坡路了,但是周穆王的人生依然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