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十一岁的小秀才
“不如直接把他的字也给准备、准备,”听到温谨铭给梁展博起的名字,何夫子也手痒,他也看上这小子了,只是君子不夺人所好,抢个起名字的机会也好。
温谨铭身边的小厮是新提上来的,叫阿山,为个憨实,是个实心肠的人。看到主子与何夫子在商量名字,没顾及到梁展博,便上前扶起他。
“三爷与何夫子还有事要商量,你先起来!”
二人争执一番,最后梁展博的字就定了‘世佳’二字,梁世佳!
直到何夫子建议梁展博去参考秀才试,需要用到梁展博的户籍文书。这一刻,温谨铭才惊奇的发现,梁家的六个孩子,全部都没上户籍,因着梁父梁母不想让衙门白得了他们的银子,所以孩子们出生都没有上户籍。
最后梁展博请求温谨铭替他把自己的户籍与梁家人的分开来,美其名曰,方便他办事。温谨铭听到梁展博的话,没有责怪他,反而觉得他年纪虽小,却是个懂未雨绸缪之人。
第一年参考秀才考试,梁展博八岁,不是年纪最小的,却是学习时间最短的学生。
温谨铭与何夫子都没想过梁博会中,这次主要是让他适应一下这个秀才试的紧张程度,方便他自己调节学习的强度。
梁展博的答题内容是中等,这书写却是末等,没考中秀才在众人的预料之中,也没有过多的失望,只是他这书写却是要抓起来好好磨砺一番。
秀才试之后,梁展博每日会被何夫子留下来写大字,每天加练十张,务必让梁展博充分感受毛笔的神奇,更好的掌握手中的毛笔,写出不拖后腿的字体。
忙碌的日子过得很快,三年一度的科考又来了。
十一岁的梁展博,吃住在书院,每日坚持打拳,体格上已经跟十四、五岁的少年一般高。还有一日他就要二度下场,他想得到温谨铭的鼓励,一如这些年他们的书信往来。
“夫子,明日我先生可会过来吗?”梁展博已经三个月没见过温谨铭了。
何夫子看到梁展博眼里的担忧,摇头安抚他,“昨日,你夫子喜获麟儿,正是高兴的时候,怎么还有空到我这里来瞎晃。”
梁展博为温谨铭高兴,想到之前温谨铭说过,他家中已有一女,行五,叫温五娘,与他相差五岁,如今先生再得一子,儿女双全,人生圆满。
“谁说我是来瞎晃悠的?”温谨名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大半年未见,梁展博长高了,看起来稳重了不少。
“世佳可是担忧明日的考试?”
梁展博老实的点头,“是的,学生虽然有自信,但是心却是有些不踏实!”
何夫子笑着说,“正常,毕竟这是影响你未来的重要考试,有些紧张和不踏实是正常现象。因为你对这次考试看重,早就在心底埋下了紧张的种子,一旦到了最后的关头,所有的情绪都会暴露出来。”
“听到你夫子的话没?你夫子都对你有信心,你又何必担忧其他的事。”
“世佳,你今年才十一岁,即便不中,三年后也不过十四岁,你尚有时间,所以不必太过忧心!”
听完温谨铭的话,梁展博心里似乎轻松了一点,“学生多谢夫子教导,多谢先生教诲!”
何夫子把梁展博打发走,他与温谨铭要讨论朝堂上刚发生之事。
“世佳,你去收拾明日进场的衣裳。今日就早点休息,养好精神,明日放开胆子就行!”
梁展博离开何夫子的书房,温谨铭便靠近何夫子,朝堂上的事告诉何夫子,向他讨要建议。
“大皇子是皇后嫡子,正统,现年十岁,圣上虽然平日里对他爱重有加,却迟迟不见立储的旨意下来。”
“后宫的子嗣只会越来越多,皇后娘家着急了,开始筹谋建议立储之事。秦家已经向我们抛来了橄榄枝,圣上心思却在大皇子与其他几个皇子之间摇摆不定,你说我该如何是好?”
何夫子喝了口茶,“秦家向你们招手,估计有圣上的意思在,圣上是想看你们温家支持哪位皇子。毕竟你们温家在京城也算是百年世家,根基稳固。”
“你不如索性直接向圣上挑明,你们温家只做纯臣,无意从龙之功。”
温谨铭被何夫子的话点通了任督二脉,心思清明,笑着对何夫子道谢。
“对啊,我们温家确实无意从龙之功,再说了圣上正值壮年,现在立储确实早了些,不过不妨碍我们温家对陛下表忠心就是了。”
“今日多谢何夫子的提醒!”
温谨铭对何夫子执礼,然后匆匆离开书院,回府与兄长们商量此事。
梁展博不负众望,十一岁的年纪考上了秀才,虽然是吊车尾,也让书院的其他学生眼红。有些人甚至觉得是何夫子给梁展博开小灶,不然他一个只进书院四年的人,怎么能越过书院几百名学子,轻易就考中秀才。
小灶是开过,不过是温谨铭给梁展博开的小灶。温谨铭把朝堂上发生的事,换一个方式告诉梁展博,让他从中去悟这些人说话,做事的目的,以及他们为达到目的会使用的手段。
书院的学生们准备讨伐何夫子偏心之事,却爆出梁展博是温谨铭的学生,在书院只是走个过场,平日里都是温大人亲自教导。
那些怒气冲冲过来找晦气的人,在何夫子出现之前又悄悄的离开。
何夫子出来看到空无一人的院子,有些诧异,来的路上,他已经想好了,一会儿面对学生和家长,他要怎么与学生和家长们解释梁展博的事。
是温谨铭学生这事,是梁展博让人偷偷放出去的,他不想因为他的事让何夫子为难,他虽然没有正式拜何夫子为师,却被何夫子当成亲传弟子在对待。
温谨铭拿着查到的消息,递给何夫子,“这借力打力的方子,用的不错!”
“只怕这事一出,他日后不能常来书院了。”
何夫子早就预料到这个情况,“书院里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他,也许你可以考虑把他带在身边教导。”
“你眼光真不错!”